1.描写春节放鞭炮的诗句
白居易《除夜》: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杜审言《除夜有怀》: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红楼梦》灯谜:一声震得人方恐,回头相看已化灰。范成大《爆竹行》: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
唐来鹄《早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谢文翘 《教门新年词》: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除夕夜家家点燃烟火放鞭炮,此时我们会吟诵到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原文: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过新年放鞭炮的段古诗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白居易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除夜》曹松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夜》文天祥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元日 玉楼春》毛滂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拜年》文征明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凤城新年辞》查慎行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有怀》杜审言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作》高适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来鹄
3.放鞭炮的古诗内容是什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除夜》文天祥 扩展资料: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 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
当 午夜交正子时, 新年钟声敲响,整个 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
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鞭炮,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 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声声爆竹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4.形容放炮的诗词
唐人苏味道《正月十五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明人瞿佑的《烟火戏》:天花无数月中开,五采祥云绕绛台。堕地忽惊星彩散,飞空旋作雨声来。
怒撞玉斗翻晴雪,勇踏金轮起疾雷。更漏已深人渐散,闹竿挑得彩灯回。
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
蓦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人赵孟頫的千古名诗《赠放烟火者》: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
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乱向东风。~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