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不能主观臆断的名言
1、治狱者得其情,则无冤死之囚。---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治晋:掌管司法。得其情:调查到真实情况。这两句大意是:掌管司法的人调查到真实情况,就不会有含冤而死的囚犯了。这两句强调执法者必须注重调查研究,而不靠主观臆断,才能避免冤假错案。只有调查研究,才能避得真实情况,才能对案情作出恰如其分的判决,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
2、眼见方为真,传言未必真。----(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事情不亲眼看亲耳听,却凭主观想象去判断它的有无,可以吗? (当然不可以啦)
2.谁能提供5句不为人熟知的诗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3.关于形容主观臆断且失败的成语
【百败不折】折:屈服。即使失败100次也绝不屈服。形容意志坚强。
【兵败将亡】兵:军队。军队打败仗,将官阵亡。形容作战失败。
【必不挠北】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败不旋踵】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旋踵,转动一下脚后跟。
【兵挫地削】挫:失败;削:割。军队战败,土地被分割。
【拜赐之师】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败绩失据】指事业失败而无所凭依。
【败军之将】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败寇成王】失败者沦为草寇,成功的人称王称帝。
【败于垂成】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
【残兵败将】残馀的军队,失败的将领。形容战败的部队。
4.写出四个关于主观臆断的故事
1、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诸葛亮率军攻打曹魏,声称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令曹真前去防守郿县;诸葛亮则亲率诸军进攻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震惊曹魏,魏明帝更亲身到长安督战,并派张合抗击进攻祁山的诸葛亮。诸葛亮攻祁山时,众人都建议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任先锋,
但诸葛亮不听,任命自己十分赏识的参军马谡领导诸军,后于军事重地街亭防御曹魏将领张合的进攻。马谡在街亭违反诸葛亮节度,举措烦扰,更加舍弃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禆将军王平曾多番规劝,但马谡都不接纳。
张合到后,包围山上,又断绝山上马谡军的水源,并且大举进击,大破马谡军,士卒四散,溃不成军。王平此时命自己所领的军队鸣鼓自守,张合怀疑有伏兵,不敢进逼,王平得以有时间收拾残军,并率领败军撤回。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失去重要据点,进退无据,无法再战,于是,迁西县一千多户撤回汉中。后马谡与将领李盛、张休等人被处死,黄袭被夺兵。
2、春秋战国时期的吴王不听武子胥先灭越而后图齐的建议,重用太宰噽这一奸臣,最后,直接将武子胥赐死也不听他的计策。最后在出兵国力空虚之时,被勾践所灭。
3、苏东坡读到王安石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后,很不以为然,心想菊花敢与秋霜鏖战,至死焦干枯烂,并不落瓣,于是随手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轼调任黄州团练副使,在重阳节后的一天步入菊园,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已无一朵菊花,这才知道,同为菊花竟也有落瓣与不落瓣之分。
4、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是很糊涂的。
5、盲人摸象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
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后以“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盲人摸象”的寓意是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应看全局那样才能全面和真实了解事物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