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诚斋体
诚斋体因杨万里而得名。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要素之二是杨万里做诗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
扩展资料
诚斋体代表作品
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白话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白话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诚斋体
2.杨万里的诗人称诚斋体这首诗写了山梅的什么特点
第一,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和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没有注意和描写的富有情趣与美感的景象。例如:“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乱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新柳》)诗中所写的这两种情况在以前的诗中是很少见到的,而杨万里则专门注意这方面的情况,读来妙趣横生,颇有新鲜感。第二,语言上不用典,不避俗俚,平易自然,雅俗共赏。杨万里的诗既有通俗如“拖泥带水”、“手忙脚乱”之类的词语,又有典雅庄重的句子,读来基本上没有语言障碍。这与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喜欢掉书袋用典的作风是完全不同的。第三,风格幽默风趣。在这一点上,杨万里与苏轼、黄庭坚有类似之处。所以有人说,无趣不成诚斋诗。例如《插秧歌》全用对话体写成,将农夫比喻成战士,令人发笑。
诚斋体的出现,为宋代诗坛吹进了一股新风,它对后世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杨成斋诗句有什么
一、代表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
二、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20000多首,但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三、诗句欣赏: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关于荷叶的诗句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白话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政治上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愤而死,赐谥文节。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
其诗早年学“江西诗派”,后用心于晚唐诗人,50岁后忽有所悟,摒弃诸家,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诗歌多吟咏自然景物,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乘兴走笔,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幽默诙谐,笔调清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池》
5.南宋时吉安的著名诗人杨万里独创“诚斋体.何为诚斋体”
杨万里(1124—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市)人。
杨万里自幼家境清寒,但他却非常好学。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他28岁时,考中了进士。
先后任赣州司户、永州零陵丞。后来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
张浚对他给予了殷切的勉励,这对他日后持身立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后杨万里终身奉之为师。 “诚斋”之名,也就是因张浚曾勉以“正心诚意”之学而取的。
宋孝宗即位时,张浚得以重新起用,入相后,即荐诚斋,任临安府教授。乾道六年(1170年),杨万里上《千虑策》,大为枢密虞允文和宰相陈俊卿所器重,荐为国子博士,开始做京官。
此后迁太常博士、升太常丞,兼礼部右侍郎,后转做少监。 淳熙元年(1174年),杨万里被命出知漳州,不久改为知常州。
编诗为《荆溪集》《西归集》。淳熙六年(1179年),又改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广东提点刑狱。
淳熙九年(1182年),编诗为《离海集》。淳熙十一年(1184年),在杭州任吏部员外郎。
次年,升郎中。 十四年,夏旱,应诏上书,迁秘书监,惹怒了孝宗,被贬筠州(今江西高安市),编诗为《朝天集》《江西道院集》。
淳熙十六年,召为秘书监,编诗《江东集》。嘉泰三年(1203年)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
开禧二年(1206年)升宝谟阁学士,卒于该年,整80岁。 杨万里一生作诗2万余首,至今尚存4200余首。
他与陆游、范成大等人齐名,被后人并称“南宋四大家”。他作诗从学习“江西诗派”入手,又能跳越“江西诗派”的领域,向新的空间发展,另辟蹊径,自成一家。
他的诗语言平易自然,不堆砌典故,抒情状物清新活泼,当时人称他的独特风格为“杨诚斋体”。 “诚斋体”在中国诗歌史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丰富了后世诗歌创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