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 ,古诗文高手来,找一句与“惹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
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
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2.淡淡疏疏不惹尘,暗香一点静中间诗句意思是
首先,词句出自于《鹧鸪天.淡淡疏疏不惹尘》
原文如下:
淡淡疏疏不惹尘。暗香一点静中闻。
人间怪有晴时雪,天上偷回腊里春。
疑浅笑,又轻颦。虽然无语意相亲。
老来尚可花边饮,惆怅相携失玉人。
这是一首咏梅诗,描写雪中梅花的迎雪自立,淡然自得的样子。
淡淡疏疏不惹尘:梅枝只有疏疏落落的几根,影子落在白雪上淡淡的,仿佛不惹人间尘埃似的。
暗香一点静中间:周边环境都因此安静下来,只能闻到一点点淡淡的香味。
3.关于尘埃的诗句
感化寺见元九刘三十二题名处
白居易
微之谪去千余里, 太白无来十一年。
今日见名如见面, 尘埃壁上破窗前。
秋晚早发新定
杜牧
解印书千轴, 重阳酒百缸。
凉风满红树, 晓月下秋江。
岩壑会归去, 尘埃终不降。
悬缨未敢濯, 严濑碧淙淙。
题罗公山古柏庵二首(之一)
黄庭坚
尘埃奔走尚飘蓬, 想听庵头老柏风。
会向天阶乞衰晚, 住庵长作主人翁。
自真珠园泛舟至孤山
陆游
呼船径截鸭头波, 岸帻闲登玛瑙坡。
弦管未嫌惊鹭起, 尘埃无奈污花何。
宦情不到渔蓑底, 诗兴偏於野寺多。
明日一藤龙井去, 谁知伴我醉行歌?
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
苏轼
昔年尝羡任夫子, 卜居新息临淮水。
怪君便尔忘故乡, 稻熟鱼肥信清美。
竹陂雁起天为黑, 桐柏烟横山半紫。
知君坐受儿女困, 悔不先归弄清泚。
尘埃我亦失收身, 此行蹭蹬尤可鄙。
寄食方将依白足, 附书未免烦黄耳。
往虽不及来有年, 诏恩倘许归田里。
却下关山入蔡州, 为买乌犍三百尾。
怀锺山
王安石
投老归来供奉班, 尘埃无复见锺山。
何须更待黄粱熟, 始觉人间是梦间。
福昌杂咏五首(之四)
张耒
天倚冈峦翠万重, 倚楼搔首更书空。
莓苔古屋荒秋雨, 草木空山起夜风。
汉帛北来邀塞雁, 楚招南望忆江枫。
尘埃流落悲生事, 白发年来拟见攻。
谷帘水
王禹偁
泻从千仞石, 寄逐九江船。
迢递康王谷, 尘埃陆羽篇。
何当结茅屋, 长在水帘前。
次韵王巩自◇
苏辙
平生未省为人忙, 贫贱安闲气味长。
粗免趋时头似葆, 稍能忍事腹如囊。
简书见迫身今老, 樽酒闻呼首一昂。
欲挽天河聊自洗, 尘埃满面鬓眉黄。
杂感~又
陆游
道进身垂老, 方灵病已侵。
知难逃死籍, 犹得遂归心。
星斗开孤剑, 尘埃拂素琴。
妄庸常衮衮, 谁与论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