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田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作者是以水塘的形象譬喻读书体会,水塘之所以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人的聪明睿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的知识而来的!(我们老师教的!)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2.半亩方田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思
这首诗选自《朱文公文集 作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婺源(现在属江西省)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原诗全文如下: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鉴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
天光(天上的亮光)云影(云彩的影子)共徘徊(往来不停)。
这两句的表面意思是:半亩方塘像一面被打开的镜子,阳光和云彩映射的影子在其中不停晃动,往来不已。其实是将书(长方形)比作半亩方塘,看题目就知道了。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尤其最后两句,是寓理诗的千古名句,宋以后将其意义引申开来,并不仅限于读书的感受了,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朱熹诗<<观书有感>>"半亩方田一鉴开"之"鉴"是何意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鉴
:
镜子。
徘徊
:
此处指来回闪动。
渠
:
它,指方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