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青铜器的诗句
青铜器中的乐器,属于乐器中的打击乐器,有钟(编钟)铃、钲、铙、镈、句鑃、錞于、铜鼓这几种分别解释一下
最早出现的是青铜铃,在二里头夏代墓葬中已有出土,现存最早的是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一例我国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红铜铸就的铜铃,盛行于商到西周中期,西周以后逐渐演变为马具的一部分。
其次出现的就是铜铙,他与其后出现的钲有前后相继的关系,也就是说商代出现的铙到西周时期演变为钲,铜铙是原始乐器木铙的金属化,中国最早的现存文物是商代中期(武丁时期)妇好墓中的随葬品,通常以3枚一组的方式出现,形制为合瓦状,有点像口朝上的钟,演奏方式为手执敲击(下部安装木柄)这种乐器流行于商代晚期,是当时商代宫廷主力乐器,西周时期逐渐被钲取代。
钲 可视为铙的进一步发展,出现时间不会晚于西周中期,但出土实物年代较晚为三门峡虢国墓地中出土,属于军乐两用器,古书上说鸣金收兵,这里的鸣金就是敲击铜钲,钲中国南北流行的时间有差别,北方在西周到春秋中期比较流行,南方楚系地区则延续到战国末期。
镈、钟这两者相近,具体介绍也比较多,不详细介绍了,商代末期出现,流行于周代,极盛期为春秋到战国早期。西汉以后基本衰落。
青铜句鑃:一种手持的打击乐器,其形狭长,使用时口朝上,手持铎柄, 以槌敲击。存世句鑃铭文中有“择其吉金铸句鑃,以享以孝”的内容,可知它是宴享和祭祀用的乐器,属于铜铙的又一种变体主要盛行于春秋时期的吴越地区。
青铜錞于:军中乐器,《国语·晋语》:“战以錞于、丁宁,敬其民也。”又《周礼·他官·鼓人》:“以金錞和鼓。”郑玄注:“錞,錞于也,圆如碓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和。”所见实物形如圆筒,上大下小,与文献记载一致。錞于顶上有钮,且以虎钮为多,西周中期出现,主要流行于春秋至西汉时期的长江流域地区。
铜鼓:《周礼·地官·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可知鼓常用于乐舞、宴会及战争中。商周时期鼓多木质。目前发现的铜鼓属于商代,仅有两面:一面流落日本;另一面是1977年在湖北崇阳新出土的。两鼓的主要特征是横置的两面鼓,有四足或矩形足。现在见到的大量铜鼓出于我国西南广西、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鼓呈圆形,均为单面鼓,由鼓面、鼓胴、鼓腰、鼓足等部分构成,在鼓腰常附有环耳,鼓面常装饰浮雕人和动物,鼓身和鼓面还饰有各种图案的纹饰,主要盛行于战国至汉代。
2.商代白陶什么价格
用白色粘土制成的陶器。这种粘土接近河南巩县窑瓷土和高岭土,含铁量占 1.59~1.72%。 烧成温度在1000 ℃ 左右。商代有两种白陶,一种是普通生活用具,一种是造型庄重、刻划出极为繁密花纹的白陶。第一种白陶商代各个时期均有生产,第二种白陶在殷墟时期出现,以后就消失了。商代早期白陶主要发现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器形有、、爵,还有盆,以酒器为多。一般均表面磨光,只有爵的和口部刻划人字形纹,少数盆类作品拍印绳纹和附加堆。
参考价格:
¥9333
3.你好商朝描写柳出名的诗句有什么
描写柳树的古诗词
采 薇 《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赠柳 李商隐(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离亭赋得折杨柳 李商隐(唐)
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柳 李商隐(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江边柳 雍裕之(唐)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杨柳枝词 白居易(唐)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垂柳 唐彦谦 (唐)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如梦令·咏柳 曹雪芹(清)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 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杨柳枝词 厉鹗(清)
玉女窗前日未曛,笼烟带雨渐氤氲。 柔黄愿借为金缕,绣出相思寄与君。
兰陵王·咏柳 周邦彦(北宋)
柳阴直,烟里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高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