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游子的诗句
关于游子的诗句有:
1.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年代: 汉 作者: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2.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年代: 唐 作者: 李白《送友人》
3. 游子不堪闻,正是衷肠事。——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生查子》
4. 长被陇头游子、寄春来。——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虞美人·小梅枝上东君信》
5.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年代: 唐 作者: 李颀《送魏万之京》
6. 传语宦游子,且来归故乡。——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寓意诗五首》
7. 可堪游子思家。惟有夜来归梦,不知身在天涯。——年代: 宋 作者: 贺铸《清平乐·小桃初谢》
8. 双亲云水外,游子空怀,惆怅无人可归遗。——年代: 宋 作者: 晁补之《洞仙歌·温江异果》
9. 曾是京城游子,驰宝马、飞金鞚。——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霜天晓角·少年豪纵》
10. 游子征衫,凭暖阑干处。——年代: 宋 作者: 方千里《点绛唇·池馆春深》
11. 天涯到处自生愁,游子征尘暗弊裘。——年代: 宋 作者: 陆游《天涯》
12. 伶俜游子,诱引还家。——年代: 宋 作者: 释道宁《偈六十三首》
1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
14.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15.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年代: 唐 作者: 李颀《送魏万之京》
2.游子归家的诗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5、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纳兰性德.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7、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张 籍
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01.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0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03.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
0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0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0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0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0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09.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12.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1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14.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15.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1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17.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18.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
19.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
20.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
21.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
2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
2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
24.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
25.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26.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周邦彦
27.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28.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
29.马上离魂衣上泪,真自个、供憔悴.——程垓
30.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
31.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刘基
32.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杨慎
3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
34.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柳永
3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36.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
37.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
3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39.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4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3.有关于游子思乡的诗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中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思乡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4.带有游子的诗句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砣。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游子吟的诗句
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2、意恐:担心。
3、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4、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
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
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
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
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