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大暑的诗句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唐 杜甫《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抄 注释: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暑气属金,金是克木的,树木看起来很茂盛,不知秋至其实秋天已经来了。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唐 元稹《大暑六月中》 注释:大袭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一过,秋日就降临。林子里敲起大钟的声音仿佛能让人感觉夏日的暑气在一点点消失。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知至。 唐 白居易《夏日闲放》 注释:大暑到来人们不愿意出门,同时这个时候也没有宾客到门。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宋 司马光《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注释:一个人的心情就像这酷暑天一样烦闷,渴盼早日解忧就如渴盼秋天的来临。
大暑不可避,微凉安所寻。 南宋 曾几《参云亭晚坐》 注释:暑天的热是没办法避开的,稍微的小的乘凉的地方道是可以找到的。
2.关于大暑的诗句有哪些
1、[宋] 晁补之《和王定国二首一》
原文选段:
人言明日当大暑,君看繁星如万炷。
释义:
人家说明天就是大暑了。你看这繁星点点就好像无数支蜡烛。
2、[宋] 吴中复《西园十咏·西楼》
原文选段:
清风破大暑,明月转高秋。
释义:
清风吹拂下大暑就要过去了,一轮明月预示着深秋要来了。
3、[宋] 卞育《留题灵岩寺》
原文选段:
大暑不知夏,爽气常如秋。
释义:
这里大暑时节也不热,凉风阵阵就好像秋天一样。
4、[宋] 刘将孙《满江红·南浦绿波》
原文选段:
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释义:
低头看看这个世界,大暑时节没有多少清风,非常的炎热。
5、[唐] 元结《登殊亭作》
原文选段: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释义:
每次来登殊亭的时候,刚好是最热的大暑时节。
3.关于大暑的古诗词诗句都有哪些 描写大暑节
有关大暑的古诗词诗句
关于大暑的诗词诗句
南朝诗人徐勉在《晚夏》诗中写道:
“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
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诗说夏夜纳凉,从房中来到花丛中,席地而卧,欣赏水中莲荷,眼前又有美酒相伴,十分惬意。
唐代高骈《山亭夏日》诗云: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古树参天,人迹罕见,蔷薇飘香,周身清凉,好一幅别开生面的山中消夏风俗画。
李白《夏日山中》诗曰: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写出了盛夏时节赤身取凉的狂态。
白居易《消暑》诗说: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诗人认为在室内少放东西,心平气和坐于窗下,清风便会自然而来,凉爽也就由心而生了。
4.关于大暑的诗句
《销 夏》
白居易【唐】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夏日闲放》
白居易【唐】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登殊亭作》
元结【唐】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黄庭坚【北宋】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5.描写大暑的诗句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唐.杜甫《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注释: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暑气属金,金是克木的,树木看起来很茂盛,不知秋至其实秋天已经来了。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唐.白居易《夏日闲放》,注释:大暑到来人们不愿意出门,同时这个时候也没有宾客到门。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宋.司马光《六月十八日夜大暑》,注释:一个人的心情就像这酷暑天一样烦闷,渴盼早日解忧就如渴盼秋天的来临。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
6.描写大暑的诗句有哪些
第一首:《水调歌头》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第二首:《销夏》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第三首:《夏日闲放》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午餐何全部,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第四首:《登殊亭作》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第五首:《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第六首:《满江红》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
虽只是、鹏抟九万,天池春碧。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
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公去也,宁怀别。
人感旧,情空切。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
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第七首:《六月十八日夜大暑》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第八首:《集元刺史句咏寒亭》长山绕井邑,嘐嘐天外青。烟云无近远,水石何幽清。
半崖盘石径,如见小蓬瀛。时节方大暑,忽若秋气生。
高亭临极巅,登高宜新晴。俗士谁能来,野客熙清阴。
漫歌无人听,有酒共我倾。时复一回望,心月出四溟。
第九首:《乙未六月大暑》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
第十首:《骤雨》大暑陵人酷吏尊,来苏失喜对翻盆。雷嗔斗醒诸天梦,电笑登开八表昏。
忽噫雄风收雨脚,渐蜷雌霓接云根。苍苍似为归舟地,试让前滩水涨痕。
第十一首:《大暑松下卧起二首》炎威一何骄,不有商飙惨。苍茫云海路,飞龙不可览。
我本灌园人,昔乃从铅椠。万事已恢心,十载空尝胆。
亭亭松篁边,小池开菡萏。芬清泥自污,根固波徒撼。
终日哦其间,一卧寂百感。相期晚节香,看此秋容淡。
第十二首:《六月十八日夜大暑》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第十三首:《和晁应之大暑书事》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斫鲙意何如。
第十四首:《大暑留召伯埭》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平生山林下,散发颇箕踞。
一官走王事,三伏在道途。我非褦襶儿,亦尔困驰骛。
居然恋俎豆,安得免羁馽。区区竟何营,汩汩此飘寓。
渊明应笑人,有底不归去。第十五首:《夏日闲放》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午餐何全部,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7.关于大暑的古诗有哪些
1.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____高骈《山亭夏日》
2.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____陶渊明《四时》
3.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____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4.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____司马光《客中初夏》
5.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____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6.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____李商隐《赠荷花》
7. 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____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
8.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____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9.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____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10.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____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1.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____白居易《观刈麦》
12.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____苏舜钦《夏意》
13.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____王安石《初夏即事》
14.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____秦观《纳凉》
15.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____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16.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____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17.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____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18.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____苏舜钦《夏意》
19.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____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20.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___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1.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____王昌龄《采莲曲》
22.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____李商隐《晚晴》
23.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____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24.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____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25.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____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26.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____白朴《天净沙·夏》
27.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____杜甫《夏夜叹》
28.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____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29.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____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30.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31. 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____阎选《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32.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____曾几《三衢道中》
33.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___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34.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____陆游《幽居初夏》
35.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____杨万里《夏夜追凉》
36.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____李白《渌水曲》
37.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____司马光《客中初夏》
8.关于大暑的诗句有哪些
销 夏白居易.唐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夏日闲放唐 .白居易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登殊亭作唐.元结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黄庭坚.北宋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水调歌头大暑刘辰翁 .宋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满江红大暑刘将孙.宋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
虽只是、鹏抟九万,天池春碧。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
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公去也,宁怀别。人感旧,情空切。
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
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9.关于大暑的古诗 两首 【带诗意】
乙未六月大暑
朝代:宋 作者:方回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
大暑松下卧起二首
作者:陈天瑞 年代:宋 体裁: 类别:
炎威一何骄,不有商飙惨。
苍茫云海路,飞龙不可览。
我本灌园人,昔乃从铅椠。
万事已恢心,十载空尝胆。
亭亭松篁边,小池开菡萏。
芬清泥自污,根固波徒撼。
终日哦其间,一卧寂百感。
相期晚节香,看此秋容淡。
知识相问多以封川气候宽凉为言大暑中因念退
作者:郑刚中 年代:宋 体裁: 类别:
退之序郴阳,水驶山不平。
中州清淑气,至此郁以停。
封川在炎方,更过郴几程。
不瘴已甚幸,谓凉兹岂情。
山穷人尽瘦,草茂虎公行。
浓云从地起,地气还相蒸。
霔雨洞洗之,十日不知清。
闭门坐小室,欹尊视馀倾。
见酒暂欢喜,孤吟步中庭。
炎燠亦何有,感恩泪纵横。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0.有哪些关于大暑的谚语和诗句
1、谚语:
“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烦静在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如果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
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有: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
2、诗句:
《晚夏》南朝徐勉
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
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山亭夏日》唐代高骈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山中》唐代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消暑》唐代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竹里馆》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暮热游荷花池上》宋代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中国劳动人民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