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阮籍有关的成语典故
醉酒避亲
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就想和阮籍结为亲家,阮籍为了躲避这门亲事开始每天拼命地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醉,不醒人事,一连60天,天天如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就没法向他开口,最后,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详见《晋书·阮籍传》)
阮籍故事:青白眼
阮籍不经常说话,却常常用眼睛当道具,用“白眼”、“青眼”看人。对待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待喜欢的人,用青眼。据说,他的母亲去世之后,嵇康的哥哥嵇喜来致哀,但因为嵇喜是在朝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礼法之士,于是他也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就给嵇喜一个大白眼;后来嵇康带着酒、夹着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
阮籍故事:蔑视礼法
阮籍好酒,他家旁边就是酒店,女主人是个年轻漂亮的小媳妇。阮籍常和王戎去吃酒,醉了就若无其事地躺在人家旁边睡着了,根本不避嫌。那家的丈夫也不认为他有什么不轨的行为。魏晋时期,男女授受不亲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阮籍全不放在眼里。一次,他嫂子要回娘家,阮籍不仅为嫂子饯行,还特地送她上路。面对旁人的闲话、非议,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辈设的吗?”
阮籍故事:阮籍遭丧母
阮籍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以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如此悲伤消沉,你不能分担他的忧愁,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符合丧礼的呀!”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2.阮籍的典故 详细的
阮籍的泪 一 荒野之地,寂静的让人发慌。
歪歪斜斜的花儿,茂盛过膝的野草。远处的山丘、林地,是如此陌生。
放眼及望,方圆十数里之内,没有人家居住,也没有人的踪迹,这里好像不是人的世界,是那么自然,那么纯洁,不被任何人所染指。 一阵铃声传来,打破了这里的寂静,接着是马蹄声,车轮与地面接触的声音,向这没有路径的空旷之地靠近。
棕色的马拉着木车,车上载着好些坛酒,一个中年男子在车上喝酒,也不驾车,任由马脱缰而行。是他,这里的一切只为等他,他似乎也专为此而来。
马停止了前行,因为前方没路了。车上的人把那正在喝的半坛酒放在一边,跳下车,看看周围确实没路了,一阵难过,随即放声而哭,哭的如此悲伤,旷野为之肃穆。
因为在那样的社会里,他找不到自己的道路,所以来到这空旷无人之地,找一条路,一条没有尽头的永恒之路,不想路还是走到了尽头,如何不悲伤,怎能不痛哭。这里仿佛从未有人来过,千百年来只为等他放声一哭。
没有人劝阻,无人安慰,悲伤之余,又是如此尽兴。哭够了,也该回去了,于是调转马头,顺着来时的路向回走去,他又拿起了那半坛酒,继续迷醉。
身后那滴在小草上的斑斑泪痕,在阳光下,晶莹剔透,格外夺目。铃声、马蹄声、车轮声,渐渐远去、消失。
这里又恢复了平静,却显得说不出的悲凉。山谷中似乎那哭声还在回荡,仔细听却又什么都没有。
二 灵堂,永远是最神圣的地方,人们前来吊慰,是队死者的尊重于思念,也是来送死者最后一程。因此这里也显得格外庄严。
他也来了,不仅来吊唁,还来恸哭。哭声打断了死者亲人的哭泣,周围的人们也围了过来。
现时低声议论,可他那里理会这些,后来人们渐渐被感到。他哭的太真实了,没有半点做作。
不为亲情,更非爱情,只为一个美好生命的早逝而哭,那样的美丽,那样的才华,尚未出嫁就早早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是在内心的最深处悲伤 难过,为的只是一个素不相识的异性。
在人门眼中,这是如此荒唐,又是那么高贵。泪尽之后,他走了。
那眼泪却永远留在了死者身边,是那样的真诚,以至于千年后人们还记得他那一哭。 这哭声,穿越了千年…… 三 他,太寂寞了。
一日与人下棋,棋至中盘,传来母亲死讯。对方请求中止,他却一定要下完。
不为输赢,为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也许所有人都知道。棋下完了,看不到他的悲伤,很平静。
又向人要了酒,痛饮两斗。不是痛快,是痛苦。
酒喝完了,周围的人都看着他,一秒,两秒,三秒,一声大哭,心痛,痛的厉害,喉咙一甜,吐血几升。 母亲要下葬了。
他还在吃肉,喝酒,一切好像和他没有关系。与灵柩诀别,又是一阵恸哭,吐血数升。
连日悲痛,身体本已不支,这时的他几乎随母亲而去。那血与泪早已融到了一起,那片血泪,足以盖过他的一切行为。
他不拘礼法,在母亲大丧之日吃肉喝酒,而对母亲的至孝与母亲死去的悲伤,又是哪个孝子能比的。他的哭,不是眼睛在流泪,而是生命在哭泣,是心在滴血。
多少孝子的号啕大哭在他面前显的微不足道。 又是一个好天气。
他来到了河南荥阳的广武山,这是楚汉之争的地方。想着那已逝的历史,徘徊良久,一声长叹:时无英雄,使尖子成名。
不禁悲从中来,这一次,他没有哭,然而,他的心分明在流泪。 后世的人们叫他阮籍,而把他生活过的那个时代叫做魏晋。
3.与阮籍有关的成语典故
醉酒避亲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就想和阮籍结为亲家,阮籍为了躲避这门亲事开始每天拼命地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醉,不醒人事,一连60天,天天如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就没法向他开口,最后,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详见《晋书·阮籍传》)阮籍故事:青白眼阮籍不经常说话,却常常用眼睛当道具,用“白眼”、“青眼”看人。
对待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待喜欢的人,用青眼。据说,他的母亲去世之后,嵇康的哥哥嵇喜来致哀,但因为嵇喜是在朝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礼法之士,于是他也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就给嵇喜一个大白眼;后来嵇康带着酒、夹着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
阮籍故事:蔑视礼法阮籍好酒,他家旁边就是酒店,女主人是个年轻漂亮的小媳妇。阮籍常和王戎去吃酒,醉了就若无其事地躺在人家旁边睡着了,根本不避嫌。
那家的丈夫也不认为他有什么不轨的行为。魏晋时期,男女授受不亲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阮籍全不放在眼里。
一次,他嫂子要回娘家,阮籍不仅为嫂子饯行,还特地送她上路。面对旁人的闲话、非议,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辈设的吗?”阮籍故事:阮籍遭丧母阮籍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以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如此悲伤消沉,你不能分担他的忧愁,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符合丧礼的呀!”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4.关于阮籍的咏怀诗
关于这两句,明人许学夷《诗源辨体》卷四以为系指阮诗托旨遥深,也就是说,是指阮诗多用比兴手法而含意深远的特点而言。
恐亦不然。钟嵘的意思,是说阮籍的《咏怀》诗虽然也抒写所见所闻,陈说人间之事,但诗人之情感、理想,乃在于天地之外,高远超迈。
钟嵘说阮籍诗“可以陶性灵,发幽思”,又说使得读者“忘其鄙近,自致远大”,亦指其超然脱俗而言。阮籍生当乱世,内心痛苦,遂于幻想中超凡脱俗,追求自由解脱。
如《咏怀》四十五:“竟知忧无益,岂若归太清。”又七十四:“道真信可娱,清洁存精神。”
皆是其例。王夫之《古诗评选》卷四云阮诗“或以自安,或以自悼,或标物外之旨,或寄疾邪之思”。
阮籍的诗寄托深远,而其志气狂放、纵逸,幽微、深隐,蕴藉深厚,在痛苦无人可诉的时候,把零乱、悲苦的内心感情用诗文表现出来。
5.阮籍的轶事典故
阮籍啸台,也叫阮籍台,是晋代阮籍舒啸处。遗址在今开封尉氏县城小东门南城墙上,东临城壕,西濒东湖,南北皆为干部家属院住宅。啸台创建于何时,年代不明,县志上都载有多篇题咏,啸台诗句和部分记述。
据记载,阮籍啸台原“高15丈,阔2丈,有层3楹”,在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和民国四年(1915年)曾多次重修,可惜在日寇进犯尉氏时被毁。而今,阮籍啸台看来更像一座土堆,或者是遗落在闹市中的土岗,其上杂树丛生。
阮籍嗜烈酒、善弹琴,喝酒弹琴往往复长啸,得意时忽忘形骸,甚至即刻睡去,可谓“我今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后人十分尊重阮籍,苏轼等名人曾经登啸台赋诗。如今,阮籍啸台已成为尉氏县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深圳建锦绣中华景观时曾来函索要阮籍啸台的照片,该古迹现已载入《中华历代名人名胜典》。福建阮姓人士已建议在尉氏召开世界阮姓联谊会,百余名各界知名人士已联合倡议举民力重修阮籍啸台。 阮籍墓共有两处,一为阮籍墓遗址,在河南开封市尉氏县县城东南15公里的小陈乡阮庄村。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阮元曾书墓碑,碑高2.3米,宽0.65米,厚0.26米,正中镌刻“魏关人候散骑常侍嗣宗阮君之墓”14个隶书大字,左边镌刻“大清嘉庆十二年钦差兵部侍郎兼河南巡抚”,右边镌刻“提督军门实授浙江巡抚古尉氏阮元敬书”,下体38个字。其笔法矜持庄重,波磔分明,是尉氏县所存隶书碑刻中最好的。墓地原来有祠宇,可惜被黄水淹没,祠毁墓淤。1986年,阮氏族人集资建了新坟茔。
一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内西南角花盝北岗21号四十三中学内,此为衣冠冢。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现有墓冢,墓碑。碑为清光绪二十四(1898年)年立。1981年经整修,下以青灰色砖砌成,上覆封土堆,通高约1.85米,呈圆锥形,底径约5.3米。198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金陵琐志九种·凤麓小志》:“山旁有阮步兵籍墓。明万历间,李昭掘得石碣,有‘晋贤阮’三字已。又得半段曰‘籍之墓’,因以为步兵葬于此。籍生长中原而埋骨江左,意者南渡之际举族东迁,舆榇以至与。”顾文瑗《瓦官古迹考》名其地为阮生里。如今在四十三中学的校园内。
6.阮籍的典故是什么
阮籍,字嗣宗,魏晋思想家、文学家,因曾做过步兵校尉,后世又称他为阮步兵。
阮籍与嵇康齐名,同为“竹林七贤”中著名人物。
历史记载,阮籍有一项稀奇的本事,就是能为“青白眼”。遇到不喜欢的人,阮籍就只瞪出白眼球;遇上他尊敬赞赏的人,他才露出黑眼珠。
阮籍的母亲去世,嵇康的哥哥嵇喜前来吊唁,阮籍就翻着白眼,致使嵇喜不快离去。嵇康知道后,由于了解阮籍的性格,就干脆拿着酒坛和琴去看他。阮籍果然高兴,其豪放不羁、不拘俗礼的个性可见一斑。
才华横溢的阮籍,深处政治黑暗的年代,抱负难以实现,内心异常苦闷。在司马氏和曹魏之间,阮籍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他一方面巧妙地和司马氏周旋,不敢明显地顶撞,另一方面又用嘻笑怒骂、利落锋利的笔调讽刺司马氏的阴险与虚伪。
被压抑的个性反映到阮籍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他隐晦曲折的文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是阮籍文学成就的代表。其中,有对人生困境的思考,有对自由境界的追求,有玄远旷达的情怀,也有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终极目标。[3]
7.说说阮籍这个人的典故````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三国时期魏诗人。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历史记载,阮籍有一项稀奇的本事,就是能为“青白眼”。遇到不喜欢的人,阮籍就只瞪出白眼球;遇上他尊敬赞赏的人,他才露出黑眼珠。
阮籍的母亲去世,嵇康的哥哥嵇喜前来吊唁,阮籍就翻着白眼,致使嵇喜不快离去。嵇康知道后,由于了解阮籍的性格,就干脆拿着酒坛和琴去看他。阮籍果然高兴,其豪放不羁、不拘俗礼的个性可见一斑。
才华横溢的阮籍,深处政治黑暗的年代,抱负难以实现,内心异常苦闷。在司马氏和曹魏之间,阮籍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他一方面巧妙地和司马氏周旋,不敢明显地顶撞,另一方面又用嘻笑怒骂、利落锋利的笔调讽刺司马氏的阴险与虚伪。
被压抑的个性反映到阮籍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他隐晦曲折的文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是阮籍文学成就的代表。其中,有对人生困境的思考,有对自由境界的追求,有玄远旷达的情怀,也有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终极目标。
蔑视礼教
阮籍一向蔑视礼教,好酒,醉后便睡在卖酒的美妇身旁,因其行为怪异,美妇的丈夫也不认为他有什么不轨。 一次,他嫂子要回娘家,按照礼数,男女有别,他不得去送行,可阮籍不仅为嫂子饯行,还特地送她上路。一些道学夫对此指指点点,阮籍满不在乎地说:“孔孟礼教,与我何干?”
醉酒拒亲
司马昭一直想拉笼阮籍,有人就给他出了个主意,与阮籍联姻,司马昭觉得此计甚妙,就派人到阮籍家提亲,要娶他的女儿为媳。 阮籍很清楚司马昭的用意,他根本就不想结这门亲,但又不能得罪司马昭,于是,他就拿出了绝招——“醉酒”。
他开始每天拼命地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罪,不醒人事,一连60天,天天如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就没法向他开口,最后,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