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缅怀革命先烈的诗词
《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扩展资料:
诗句译文:
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创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作品赏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2.赞美英雄烈士的经典诗句有哪些啊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正气歌》 --南宋·文天祥
郭沫若《咏邱少云烈士》
援朝抗美弟兄多,烈士少云事可歌。
高地名传三九一,寇军徒念阿弥陀。
戮穿纸虎功长在,缚住苍龙志不磨。
邻国金星留纪念,英雄肝胆照河山。
七律·纪念抗日女英雄 文 / 春光明媚
生逢乱世历风霜,铁马冰河为救亡。
玉手纤纤枪杆握,丹心烁烁我旗扬。
豪情万里驱倭寇,功德千秋忆羽裳。
璧碎山河铭国耻,汗青巾帼字生香。
五 律 ·挽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3.关于缅怀烈士 向英雄致敬的诗歌
鸟儿鸣,红花开,阳光照苍柏。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把鲜花献给烈士,把这圣洁的花朵,献给我们崇敬的楷模。
我们,同一块热土上的后来者,在充满阳光的日子里,会像你们一样热爱祖国,会像你们一样热爱人民,做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接班人。
我们深圳路小学五年级全体师生,满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隆重集会,深切缅怀为保卫淮海抗日民主根据地,为保卫根据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受日寇侵犯而英勇牺牲的,八十二位烈士的丰功伟绩,在这里寄托对他们的深深哀思。
清明雨洗烈士墓,风吹松柏苍竹劲,缅怀先烈英雄事,热泪盈眶祭英魂,花圈白花寄哀思,泪洒胸前红领巾。
烈士精神永不朽,烈士光辉照长空,烈士墓前思英雄,无限悲痛无限情。
烈士业绩照千秋,星星火炬指向前,千言万语表决心,革命遗志我继承。烈士们,你们是为了祖国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我们的祖国正以繁荣而富强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的家乡淮安,也正向着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昂首迈进。我们全体少先队员将牢记你们的丰功伟绩,继承你们的遗志,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祖国更加强盛,家乡更加繁荣,而奋发努力,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告慰你们的英灵。
脚步儿轻轻、轻轻。
别惊动英雄的宁静
说话儿轻轻、轻轻。
别扰乱英雄的心神
花圈花篮轻轻放啊
整队出旗也轻声
这里有崇高的敬礼
这里有肃穆的神情
啊,英雄在这里安息
高山不倒、松柏长青
啊,清明时节泪纷纷啊
英雄墓前悼英魂
英雄是高高的火炬
为了照亮别人,不怕毁灭自己
英雄是清澈的泉水
为了滋润别人,不怕流尽点滴
英雄是金色的盾牌
为了保护儿童,不怕剑刺刀劈
英雄是幸福的创造者
英雄是安宁的卫士。
没有崇高的理想
青春怎能灿烂辉煌
没有坚定的信念
生命也就暗淡无光
学习英雄勇敢顽强
面对困难敢斗敢上
学习英雄助人善良
扶贫救困热情相帮
学习英雄胸襟坦荡
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希望
贡友在平凡中培养
英雄在危难中闪光
脚步儿轻轻、轻轻
说话儿轻轻、轻轻,
英雄在这儿长眠
他们需要安静
献上花圈花篮
献上鲜花松青
献上红领巾
献上颗颗心
泪花儿融进万千情啊
清明时节泪纷纷
泪纷纷,表深情
英雄墓前悼英魂。
4.关于礼敬抗战老英雄的诗词有哪些
1. 赞陈纳德将军和他的飞虎队
艾国斌
远渡重洋匡正义,长天飞虎斗倭狼。
昆明空战奇勋树,重庆鏖兵浩气扬。
穿越驼峰连国脉,奔袭日阵卫滇疆。
将军事迹传千古,日月同辉姓字香。
2. 瞻仰滇西抗日纪念馆
白孝伟
滚滚盈江翻巨浪,魏巍宝塔铸英灵。
忠祠碧血千秋在,暗淡苍穹百万星。
3. 凭吊腾冲国殇墓园
毕天祥
碧血千秋念国殇,捐躯抗战扫扶桑。
凤山倭冢尸犹在,寄语东瀛莫健忘。
4. 读《烽火余生》,忆抗战伟绩
陈德霖
烽火余生百炼钢,高歌抗日纪沧桑。
如闻铁马金戈勇,似见英雄斗志昂。
血沃神州书壮伟,泉滋大地泪苍茫。
篇篇铭刻征程迹,字字鸣钟警示长。
注:《烽火余生》,系昭通黄埔同学会抗战回忆录及有关抗战的昭通资料文集。
5. 纪念抗日名将王甲本烈士
陈云飞
国耻焉能付逝波,抚今思昔恨难磨。
赴汤蹈火将军勇,御辱损躯墓表峨。
正气千秋彪史册,英魂万古壮山河。
成仁取义情何烈,董笔流芳百世歌。
6. 江川晋谒唐淮源上将墓
陈云飞
奋战中条一代雄,抗倭不惜血流红。
江川辉映英贤气,禹甸争传烈士风。
玉瘗家山增胜概,魂归故里化霓虹。
墓碑高矗彰威德,节壮神州万丈嵩。
注:唐淮源(1886—1941),字佛川,江川县人,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三军军长,坚守山西中条山,战功卓著,后因弹尽粮绝而以身殉国。
7. 滇西抗战有感
程 皎
烽烟何峻急,铁血筑坚城。
将士三年死,头颅百战轻。
邻狂须按剑,国靖勿骄兵。
君听松山魄,犹随怒水鸣!
8. 出滇抗战
陈绍余
岂忍入侵魔焰狂,誓倾热血挽危亡。
抛雏别妇辞云岭,衔恨兼程赴战场。
七尺健儿谁惜命?千秋雄鬼史留芳。
我今试作安魂曲,遥唤英灵返故乡。
9. 远征军英魂祭
郭学谦
策马边关赴国殇,雄兵滇缅射天狼。
刀光剑影尘遮日,异国他乡血染裳。
拼却此身疆场碎,犹存壮志九天藏。
东望渺渺归乡路,几度梦魂萦大唐。
10. 乙未清明吊张自忠将军
侯兴黉
存亡见说莫相轻,故国风波恨岂平。
崖海烟消承汉祚,燕山石勒绝胡兵。
弃觚每愧苍生意,裹革谁稀青史名。
更酹坟前一杯酒,感君万里展悬旌。
11. 谒国殇墓园吟
黄映泉
一
歼倭英烈聚团坡,石碣鳞鳞似枕戈。
塔耸青霄如利剑,千秋浩气镇山河。
二
八千英烈卧青冈,凤岭山高盈水长。
石表丰碑昭后世,金瓯永固赖国防。
注:墓园位于腾冲城西小团坡。
12. 战 松 山
江石光
奸杀掳掠豺狼性,血染滇西怨满天。
壮士横刀向天笑,葬魔坟地是松山。
13. 滇 缅 公 路
姜孟谦
血肉筑成天路长,后方英勇赶前方。
怒江水急人车涌,大理城喧昼夜忙。
救国争挑天下责,抗倭犹着武陵装。
传奇大道昭青史,自古南滇有脊梁。
14. 飞 虎 队
姜孟谦
万里援华功卓著,将军纳德大名扬。
巫家坝上旌旗舞,滇海空中银燕翔。
中美齐心诛日寇,联盟合力射天狼。
金戈铁马怀飞虎,七十年来佳话长。
15. 挽戴安澜将军
蒋崇儒
日寇当年侵我境,将军万里赴西陲。
沧江怒水等闲度,虎障狼烟不惧危。
报国全凭三尺剑,尽忠唯剩一坛灰。
边关写就英雄传,凭吊今浇酒一杯。
5.缅怀革命烈士的句子
1、人民不会忘记,共和 国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先烈不朽。
2、缅怀革 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3、伟大的新中国来之不易,踏着先人的脚步,用我们的双手,共同建造这美好的家园。
4、有无数的革 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象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等等。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来怀念他们,祭奠这些革 命先烈们。他们的精神将鞭策我们更加努力学习!
5、清明祭,祭英 烈,我们还应该扪心自问,自己的理想信念动摇了没有,宗旨意识淡化了没有,奉献精神褪色了没有。仰望星空,我们铁骨铮铮,决心踏着前辈用鲜血染成的道路,挺胸前行,把自己锻炼成人世间真正的英雄。
6、在这清明之际,献上一朵纯洁的白花,代表我的深深敬意,我向你们庄重宣誓:“我们不会辜负你们的厚望,将再度继承你们的事业,我将用自己满腔的热血,来好好的热爱祖国,发扬祖国的光辉传统,创造出另一个灿烂的明天。
7、青山不老,绿水无忧。是革 命烈 士们用炽热的鲜血换取了国家的安宁与太平,伟大的烈士们,伟大的新中国来之不易,踏着先人的脚步,用我们的双手,共同建造这美好的家园。
8、清明时节扫墓,不要忘记那些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 命先 烈,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铺就了中华强国之路,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9、一杯酒, 一束花,代表着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无尽哀思; 你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你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献出了生命;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美好的生活;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0、向烈 士们致敬!你们为了能让我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甘愿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来换取。在这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来怀念他们,祭奠这些革命先烈们。他们的精神将鞭策我们更加努力学习。
6.缅怀革命先烈的诗歌
缅怀革命先烈的诗歌如下
1、《临淄革命烈士纪念塔》
烈士忠魂贯苍穹,白云轻抚伴从容。
天公低首邀上客,清茶一杯问苍生。
2、《临淄革命史纪念馆》
玉石花环表心灵,烈士芳名高墙涌。
铁拳砸碎旧世界,铮骨擎起黄河龙。
3、《烈士墓区》
苍松翠柏寓精神,绿荫掩映忠烈魂。
舍家捐躯众人敬,激励后生报国门。
4、《无名烈士墓》
姓甚名谁无人知,家居何方迹难寻。
常眠此处少寂寞,墓前祭奠皆亲人。
革命烈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在人民革命斗争、保卫祖国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壮烈牺牲者的尊称。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50年10月15日《关于革命烈士的解释》,凡辛亥革命以来,确系为革命及抗日而阵亡和死难的人员,称为烈士。
同年12月11日,内务部发布《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和《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条例》规定:
凡中国人民解放军及人民公安部队因参战、公干牺牲者(被俘不屈、慷慨就义或被特务暗杀等),革命工作人员在对敌斗争中牺牲者或因公牺牲者,民兵、民工因参战牺牲者,均称烈士。
1980年6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重新发布了《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符合规定的,可批准为革命烈士。
7.清明节缅怀先烈诗词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