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然山的古代诗句
提到燕然山的古代诗句:1、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⑴ 李白)2、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长相思⑴ 李白)3、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从军行 李昂)4、愿将班固笔,书颂勒燕然。
(送张相公出征 杨夔)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王维)6、燕然如可勒,万里愿从公。(泾州观元戎出师 戎昱)7、待勒燕然归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
(灵池县见早梅 吴融)8、须凿燕然山上石,登科记里是闲名。(送独孤焕评事赴丰州姚合)9、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此外,唐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天山”,并不是指如今众所周知的新疆天山,而指的就是外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即燕然山。
2.燕然山有关的古诗词和典故
1、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李白)2、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长相思 李白)3、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从军行 李昂)4、愿将班固笔,书颂勒燕然.(送张相公出征 杨夔)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 王维)6、燕然如可勒,万里愿从公.(泾州观元戎出师 戎昱)7、待勒燕然归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灵池县见早梅 吴融)8、须凿燕然山上石,登科记里是闲名.(送独孤焕评事赴丰州姚合)9、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一杯家万里.(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3.关喻大漠沙如雪的诗句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燕山,即燕然山,汉代窦宪曾率大军大破匈奴,在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金络脑,以黄金为饰的马头络,象徵马匹受到重用。
首二句勾勒的是一幅辽阔雄浑的大景观: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燕然山上的新月,如弯刀般高悬。这「月似钩」带有思战之意,而燕山也是要让读者想到战斗,不过,李贺当时面对的并非边患,而是藩镇之祸。
后二句是说:到甚麽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建立功业呢?诗人是借咏马言志,诉说自己盼望建功立业却不获赏识的苦闷。李贺另有《南园十三首(其五)》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所倾吐的,也是这种报国情怀。
4.渔家傲的古诗
古诗《渔家傲》的译文如下: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1.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 作者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3. 赏析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 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4.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48204.aspx
5.李贺马诗原文
李贺的《马诗》共23首,以第五首最为流传.大都别有比兴寓意。
第四首是写马骨不凡的。房星:二十八星宿之一。
《瑞应图》:"马为房星之精。"古人以为世间不平凡的人或物都是上应星宿的。
铜声: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注云:"天马,铜马也。
"此诗言马非凡马,但却未得好的待遇,因而瘦骨嶙嶙,但并不软弱,铮铮硬骨,击之有铜声。《晋书·天文志》:"房驷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李贺此诗以马喻人之意显然:非凡杰出之才,未遇明主。
而良马不用,则时危主殆矣。"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两句,苍劲凝重,力度非凡,质感强烈鲜明,以虚写实,是出神入化之笔。
其五 (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其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其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其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其九) 催榜渡乌江[1],神骓泣向风。
君王[2]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其十)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其十一)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其十二)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其十三)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其十四)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其十五) 唐剑斩隋公,□[3]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其十六)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其十七)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其十八)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其十九)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其二十)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其二十一)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其二十二)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编辑本段]【注释】 [1]乌江:一作江东。 [2]君王:一作吾王。
[3]“卷”下换“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4]大漠:原指沙漠,这里指北方的原野。
[5]燕山:山名,在现在河北省的北部。 [6]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7]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马诗中的【其五】 注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北方原野上的沙像冬天的雪一样,燕山上的月亮像一个银钩。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的借马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飞快的奔驰呢?显然,这是诗人因热切期望为国建立功业,却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叹。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
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
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来象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
「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
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
《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
」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
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
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
「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显然境遇不好。
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
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
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燕然山的所有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