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在镇朔楼写过什么名篇
镇朔楼“神京屏翰"巨幅匾额是清高宗皇帝(乾隆)的御笔,可算有名作品,其余尚无考据表明有名篇。
镇朔楼南北檐下各悬一巨匾额,南日“镇朔",北日“丽谯”。时至清高宗乾隆六年,镇朔楼已经历了300个春秋,日久年深,风风雨雨,有坍塌之危险。
当时宣化府知府王者辅、邑宰张公格发起集资修楼之举。聚集官民,用了9个月的时间,耗费白银3090两,将楼修复。
这时楼南檐下匾额题词改为“镇朔楼",北面匾额改为“筹边览胜"。 现存的“神京屏翰"巨幅匾额是清高宗皇帝的御笔,直隶总督那苏图刊悬于上。
清圣祖、高宗二帝是两位有才华、有谋略的皇帝。在他们统治时期,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称之为太平盛世。
清高宗(弘历)在乾隆十年九月巡幸口外木兰,自多伦诺尔回銮驻跸宣府南门外演武厅,检阅驻宣府清兵,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御笔亲书“神京屏翰”四个大字。 斯楼之上有碑文四块。
其一刻有明正统十一年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察御史罗亨信撰写的《宣府新城之记》。其二刻有清乾隆六年湖北江夏举人拣选知县胡作舟撰写的《重修镇朔楼记》。
其三刻有清乾隆二十二年太子太保、总督直隶都察院右都御史桐城方观承撰写的《宣郡修城碑记》。其四刻有清同治四年翰林院编修礼科给事中李培佑撰写的《重修郡城镇朔楼碑记》。
此四块碑文对于研究宣化历史沿革亦颇有参考价值。
2.宣化镇朔楼为什么更换匾额
宣化古城中的镇朔楼建于明朝正统五年(1440年),它是一座两层、通高15米的重檐九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
楼墩台高8 米,占地952平方米。 镇朔楼俗称鼓楼,楼上有漏刻、鼓角和一面直径1。
5米的大 鼓。这些设施是供报时之用的。
明代还没有机械钟表,报时靠日 咎和刻漏,到了一定时刻,便击鼓报告城中居民。 镇朔楼南北檐下各挂一巨大匾额,南匾上写“镇朔”,北匾 上写“丽憔”。
当时题匾是有抗元镇北的意思。到了清高宗乾隆 六年(1741年),此楼已有300多年,日久天长,历经风雨,有坍塌危险,当时的宣化知府王者辅及府官多人共同发起集资修楼 的举动,官民共集白银三千零九十两,用九个月的时间,把楼修 复。
这时楼南匾额题为“镇朔楼”,北面匾额题为“筹边览胜”。 1957年因“镇朔”二字有镇压少数民族之嫌,有碍于人民政府 的民族政策,所以把“镇朔楼”匾额取下。
现在悬挂在城楼上的“神京屏翰”巨型大匾是乾隆皇帝御 笔,直隶总督那苏图刊悬于上的。乾隆皇帝于乾隆十年(1745 年)九月巡幸口外木兰,自多伦诺尔回京,驻跸宣化府南门外 演武厅,检阅清兵,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写下了 “神京屏翰” 四个大字,意为宣化府是京都屏障,说明宣化府的重要地位。
3.张家口宣化镇朔楼为什么更换匾额
宣化古城中的镇朔楼建于明朝正统五年(1440年),它是一座两层、通高15米的重檐九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
楼墩台高8 米,占地952平方米。镇朔楼俗称鼓楼,楼上有漏刻、鼓角和一面直径1。
5米的大 鼓。这些设施是供报时之用的。
明代还没有机械钟表,报时靠日 咎和刻漏,到了一定时刻,便击鼓报告城中居民。 镇朔楼南北檐下各挂一巨大匾额,南匾上写“镇朔”,北匾 上写“丽憔”。
当时题匾是有抗元镇北的意思。到了清高宗乾隆 六年(1741年),此楼已有300多年,日久天长,历经风雨,有 坍塌危险,当时的宣化知府王者辅及府官多人共同发起集资修楼 的举动,官民共集白银三千零九十两,用九个月的时间,把楼修 复。
这时楼南匾额题为“镇朔楼”,北面匾额题为“筹边览胜”。 1957年因“镇朔”二字有镇压少数民族之嫌,有碍于人民政府 的民族政策,所以把“镇朔楼”匾额取下。
现在悬挂在城楼上的“神京屏翰”巨型大匾是乾隆皇帝御 笔,直隶总督那苏图刊悬于上的。乾隆皇帝于乾隆十年(1745 年)九月巡幸口外木兰,自多伦诺尔回京,驻跸宣化府南门外 演武厅,检阅清兵,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写下了 “神京屏翰” 四个大字,意为宣化府是京都屏障,说明宣化府的重要地位。
4.张家口宣化
宣化是古城,为古上古郡,所以他的文物古迹有很多,大多都是国家级文物,拱极楼,镇朔楼,清远楼,是宣化的三大城楼,位于宣化区中心,三大城楼连成一根线,拱极楼是我们宣化人口中的南门楼,它门向南开,镇朔楼,我们管它叫鼓楼,上面有鼓,清远楼,我们叫他钟楼,因为上面有一口大钟;另外,在宣化区洋河南,有一个五龙壁,国家级保护文物,纯汉白玉制作;在牌楼西,有一个九龙壁,后建的;宣化人民公园;万柳公园;在万柳公园南,有仿古一条街;步行街,是商业街;在宣化,也许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就是保护文物
住的地方也有,宣化宾馆,似乎是一夜200,也有便宜的,在步行街,叫宣化旅馆,那是小旅店,大概一晚80,需要身份证
(我是宣化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宣化镇朔楼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