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率性而行",“率真”的诗句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
2.率性而为的古人是谁
老子、庄子、孔子、陶渊明、李白、龚自珍等人,都有率性而为的一面。
谈“率性而为”之美
■ 蓝翠柳
中国人所崇尚、所迷醉的美,多如“人约黄昏后”的意境美——模糊、含蓄、高雅、美妙。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多表现在诗词曲赋等文学作品和书画艺术中,中国人提倡集体而非“个性”。“率性而为”是对上述两种看法的挑战,它崇尚“本真”、“自然而然”。
古人所认为的“率性而为”指循照自己的个性发展,做自己爱做的事,走自己愿意走的路。其“为人”、“本性”都显示出性情之美,所谓“率性随缘”,“其心长乐”也。
我所理解的“率性而为”,即是在此种情况下,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为人为文也志存高远,意趣高尚,性情坦率,不俗不媚,既非孤傲又非随俗,不事事追求物质利益,自得其乐于崇高的精神生活,专注于自己天性的爱好,随“本性”而为,不矫揉造作的一种理想人格的美。一句话:“其行不俗,率性而为,其心长乐”。
自古谈“人格美”皆以“自然崇高、清廉孝悌”为准。在我看来,一切关乎事事按照礼仪习俗行事虽可认为是“循理”行事,但都缺少一种让人欣喜的“率性”之美;缺少创新之美;缺少“个性”之美!
古人如张载者认为人有“天地、气质、攻取之性”。天地之性即人本体本然之性;气质之性即人的脾气秉性;攻取之性即饮食男女的自然之性。又有如程颐者主张“性即理”,“性”指人的类本性,“理”指事物的必然法则和社会道德原则。他认为人有两种不同的性,极本穷源之性为善,而气质之性则是现实的人性。中国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穷理尽性以至于与命”,即穷天下之理,尽自己的本性。他们在人格的深层意义上也可谓追求的是“率性”的极致美。
“率性而为”实为“因感而发”、“因情而率性”。正如王夫之所说的“情之未发性之体,情之已发性之用”。大凡用情至深者,必显其本性,本性之纯之善者让人注目以敬仰;本性之浊之恶者让人不齿。历史上有悲剧美有戏剧美,有大俗有大雅,无论何种表现手法,都存在美,不同之人因其性情的不同而彰显其旨趣。
所谓“笔墨之道,本乎关情”,文艺作品,作为生活的再现,其“率性”更能体现美。李清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其一生可谓坎坷曲折,悲喜交加,她用她的人生写照在文坛史上成就了自己的地位。无论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少女情怀,还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少妇情思;无论是“重帘未卷影沉沉”的孤寂心情,还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的无奈感叹;无论是“萧萧两鬓生华”的飘零之感,还是“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平静心态,清照的词都蕴含真情,关乎人情,感怀时世。穿过历史高阔的时空,我们仍然可以从她身上看到一种源于女性生命本体的精神素质,一种坚韧而率性的美!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道”被视为众美之本。“美是自然本真”。如庄子“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人生处世之美。美的本质是自然,自然即本色,本色即素朴。所以老子讲“见素抱朴”,庄子讲“逍遥游”,讲无为而治,主张“以物观物”都是要主张一种适合人的本性的生存方式,这种适合人的本性的生活方式就是“自然”。
美应遵循一定的“道”,遵循人道、天道、地道,并在此基础上“率性而为”,展现本我。
“道”的“朴素美”在于“清”,魏晋人推崇“法天贵真,不拘人格”的人生观,倡导自然率真,不拘礼法,不重利禄的人格,这种人格可视为“清真”。这种朴素的人格美是“率性”的自然而然,是真我的风采。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是道的形式。这种因素朴而产生的“遵本性之美”,也就是所谓的自性之美,率性之美。
“率性而为”之美,美在其人格,美在其性情,美在其素朴的道义。尊本性,养性情,求素朴,方可为“率性之美”!
(作者系哲学与宗教学系04级学生)
3.苏东坡潇洒,孤傲,率性的诗句
苏轼的狂,是秉承盛唐遗风的率性之狂,也是诗人之狂。可以说,无狂便无苏东坡矣,如同没有狂便没有李白一样。他和李白的不同之处是他不善饮,可是他比善饮之人更懂得酒性,而且越是年长越贪杯中物。他在诗中写道:“我性不饮只解醉,正如春风弄群卉。”(《戏书》)又说:“少年多病怯杯觞,老去方知此味长。”(《次韵乐著作送酒》)故苏轼的狂,大体与酒狂无关,但借酒壮胆、增加豪气的想法,他未必没有。请看下面诗句:“无多酌我君须听,醉后飙狂胆满躯。”(《和谢生二首》之二)“孤村野店亦何有,欲发狂言须斗酒。”(《铁沟行赠乔太博》)不过他也很矛盾,乘酒兴而放言固然痛快,过后想起来自己未免也感到可怕,所以诗中坦承:“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
事实上,他的多次得罪,一贬再贬,还不是由于“狂言”和“真味”?而且主要是“真味”。他的那首有名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谓饱含辛酸的自嘲。此诗的另一版本作“目若新生之犊,心如不系之舟。要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崖州”,更能彰显东坡的自由心性。
4.求自由自在洒脱不羁随性而为的诗词
1、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译文: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出处:唐·王维《终南别业》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出处:唐·王维《竹里馆》3、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译文:我喝醉想要睡觉,您可自行离开,如果余兴未尽,明天早晨抱着琴再来。出处:唐·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4、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罢了。出处: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译文:人生得意时要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会有用,即使散尽黄金也还会再得到。出处:唐·李白《将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