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教育后代的格言
教子莫若勤。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人,学勤三年,学懒三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志存高远言自豪,腹有诗书气自华。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勿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读。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勿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2.形容前辈比后辈强的诗句或句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姜还是老的辣
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
——出自
和张咏老
三公与刺史,秩等二千石。
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
谁能话名理,尊酒时促席。
贤愚在相远,业玕映业荻。
多谢张南巢,诗筒肯予觅。
琅琅若明珠,其来自灵壁。
僧房聊解鞍,当暑得偃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盯俯驰谎佻荷宠捅触拉
——出自白居易《咏老赠梦得》
现代的咏老诗也不乏妙句。朱德的“登高不用杖,脱帽喜东风”,董必武的“老去愈知学不足,春来弥觉物增妍”,叶剑英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刘海粟的“晚霞璀璨飞花雨,白发尤需猛着鞭”,陈毅的“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臧克家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等等,都是经久流传、脍炙人口的名句。
3.急求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释 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出 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桂枝香》:“那晓得三纲五常,只知道七青八黄,圆鸭蛋里掉桨,竹竿空长,肚里无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教子篇
======================================================================================
原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
译文
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古时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出去住到别的好房子里,眼睛不能斜视,耳朵不能乱听,听音乐吃美味,都要按照礼义加以节制,还得把这些写到玉版上,藏进金柜里。到胎儿出生还在幼儿时,担任“师”和“保”的人,就要讲解孝、仁、礼、义,来引导学习。普通老百姓家纵使不能如此,也应在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就加以教导训海,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等到长大几岁,就可省免鞭打惩罚。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有孝行了。
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有道理。
普通人不能教育好子女,也并非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恶的境地,只是不愿意使他因受责骂训斥而神色沮丧,不忍心使他因挨打而肌肤痛苦。这该用生病来作比喻,难道能不用汤药、针艾来救治就能好吗?还该想一想那些经常认真督促训诫子女的人,难道愿意对亲骨肉刻薄凌虐吗?实在是不得已啊!
父子之间要讲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简慢了就慈孝都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其实聪明俊秀的固然引人喜爱,顽皮愚笨的也应该加以怜悯。那种有偏爱的家长,即使是想对他好,却反而会给他招祸殃。
北齐有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个儿子,已有十七岁,很会写奏札,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差不多都学会了,凭这些来服侍三公九卿,一定会被宠爱的,这也是紧要的事情。”我当时低头没有回答。奇怪啊,这个人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儿子!如果用这种办法当梯子,做到卿相,我也不愿让你们去干的。
4.有关长辈教育晚辈的语段
他们为什么不能原谅一个新人的疏忽 “难道他就不会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吗?”在遭遇上司一阵训斥之后,宋星儿又一次扬言。
此类近乎幼稚的话语已经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办公室里。除此之外,还有“作为长辈,他为什么不能原谅一个新人的疏忽!”“经验不足嘛,以后我会多加注意的!”……已经毕业一年多的她,似乎永远在宽容自己的过失,苛求别人的原谅。
这让被她称为“长辈”的同事和领导都颇为头痛。 星儿毕业于名牌大学,乖巧伶俐,对谁都彬彬有礼。
初入职场的几个月,她得到了单位上上下下诸多人的宽容与指导。每次遇到不能解决的难题,她总会虚心求教,然后真心道谢,让人觉得帮助她简直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犯了错误,她更会在最坏的结果发生之前率先承认获得先机,以免遭遇不必要的责罚。
这种“讨巧行为”带来的好处是,让她与许多工作中的“小灾小难”擦身而过,坏处就是她似乎永远不知道吸取教训。 比如一件很常规的工作,上司第一次提醒,她点头说下次不会忘了;第二次提醒,她依然怯生生地说抱歉;等到上司说“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提醒”,她才会意识到严重,不过她的应对方式不是暗自记在心里,而是向这个那个抱怨,“他怎么这么苛刻!不给我留一点情面!”“真是的!” 与星儿不同,小凡是一个刚毕业就非常独立的人,这种独立还被同单位的人看作“自命不凡”。
进公司的第一天,小凡就把自己当做一个“职业人”来对待,即使在小概率失误发生时,别人给予特殊的照顾,她也会直接拒绝,然后深刻“反省”。 一次给客户的文件上出现了一点失误,“前辈”们安慰她:“这种错误很难避免。”
“你刚来,做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她却不给自己一点余地:“再难避免的错误也会被发现,还是我不细心。”
“我已经工作很久了,不该再拿新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她的这种对自己的严酷,让那些想要在提携新人的道路上出点风头的“前辈”们完全没有表现的舞台。
大家都有点儿悻悻然,觉得小凡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 之后的事实证明,小凡的确不会像星儿讨人喜欢。
她不愿如星儿一样贴在每位“前辈”的办公桌前套近乎,更不习惯在每一个身影飘然而过时打个照面,所以与星儿强大的“后备支援”相比,她的小格间通常是孤单落寞的。更多时候,她宁愿一个人去琢磨思考。
半年后,八面玲珑的星儿发现,部门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了一言不发的小凡,而她仅仅在重复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还经常挨批。那些从前对她循循善诱、亲如长辈的人突然就变了脸,再也没有了以往的提携与关注。
而她还在重复过去的角色。她没发现,职场的舞台已经发生了改变,和她演对手戏的演员也已改变,所以这幕戏的结局也必然会出现逆转。
和“长辈”的每次见面都是一场痛苦的轮回 一向率真坦诚的杨羽最近突然为“找借口”、“说谎”而频频发愁,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她处心积虑的做法只有一个理由,就是避免与同单位的一位长者见面。
而几个月前,这位长者还是她有意无意常常提起、心中无限感激的“前辈加长辈级人物”。 刚到这家事业单位,杨羽很庆幸一位“前辈”和她颇有缘分。
“前辈”比她妈妈小几岁,一副邻家阿姨的谦和模样,不仅和她是老乡,还在杨羽毕业的系里进修过。那天共同谈起系里的几位老师,杨羽简直欣喜若狂,刚到单位无依无靠的孤独感迅速被这种“牵强的熟悉”所瓦解。
从此,“职场前辈”一跃而成为事事为杨羽操心的“生活长辈”,也理所当然地承担起杨羽“监护人”的角色。 第一次到“长辈”家吃饭。
那天,“长辈”大张旗鼓做了好多菜,嘴里还不断重复“没啥好吃的”、“凑合着吃”,弄得杨羽很不好意思。杨羽想,或许是第一次到家里去,说客气话吧。
可是第二次、第三次,都让杨羽从里到外感到不自在,带过去的一点水果也被“长辈”一一退回。 这让杨羽有一种失落感,虽然自己刚工作收入不高,但毕竟也是独立的人,她隐隐感觉到,这种有来无回的交往肯定无法持久。
在一次给“长辈”女儿买的生日礼物被退回之后,杨羽再也没有登过“长辈”的门。她想,或许她们之间的关系更适合在职场里持续。
可是在职场,杨羽发现自己的处境依然是“进退维谷”。 每次送文件或因为工作上的其他事情和长辈碰面,长辈总是絮絮叨叨:“最近工作如何?”“一定要上进,要努力,要提前发表论文评职称。”
“你爸妈身体好不好?”“什么时候回家看父母?一定要孝敬……” 杨羽纳闷,怎么跟家里的阿姨婆婆们一样?又不是大人对待小孩!她安慰自己,“关注新人有点儿过度是正常的,时间久了就好了。” 可等杨羽交了男朋友,长辈刺探隐私的热情又来了:“你男友家在哪里?父母是做什么的?家庭背景如何?”“还有什么亲戚?亲戚是干什么的?”“下次一定带他的照片,我给你把把关。”
这种“查户口”的态度让杨羽十分反感,她并不想声张自己男友的事情,她知道一旦告诉了这位长辈,无疑等于“昭告天下”,而现在还不是时候。 更令杨羽苦恼的是,只要是与这位长辈有工作上的来往,有时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她往往要待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