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扬州古运河的诗句有哪些
“邗沟弥渺,究江淮之合派”(方睿颐)。
今扬州古运河北自淮安宝应县(市)界,南至瓜洲江口,纵贯全市。沿河风光,美不胜收。
清乾隆帝六巡江浙,皆泛运河而行。扬州一段,计分三站:“自祟家湾,三里腰铺,九里竹林寺,四里昭关坝,七里邵伯镇,三里六闸,二里金关坝,一里金关新滚坝,二里西关坝,六里凤凰桥,七里壁虎桥,三里湾头闸,由北桥七里香阜寺御道,旱路八里天宁寺行宫,计程六十二里,此扬州水程一站也。
……自天宁寺行宫入天宁门,出钞关马头登舟,四里文峰寺,四里九龙桥,八里高寺行宫,计十六里,此水程第二站也。自高旻寺行十六里锦春园,一里陈家湾,一里由闸,五里江口,计程二十三里,此水程第三站也”(李斗《扬州画舫录》)。
乾隆南巡,适值扬州经济文化处在历史的一个颠峰,邗沟一线,风物荟萃。此后,尤自近代以来,扬州经济文化日渐衰退,古运河及沿线城镇如秋风瘦马,黯然失色。
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扬州重又焕发生机,扬州旅游业进入大发展时期,古运河的旅游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扬州地处江淮,水网密布,水乡风光,名闻天下。
可以认为,水是扬州旅游的特色。有人认为,扬州之名,即取意于“州界多水,水扬波”。
“青春花开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杜荀鹤),古人咏扬州清丽媚人水上风光的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古运河恰是这天光水色中耀眼的一根金线。
它不仅水道悠长,一路柳色,而且将里下河地区较大的高宝邵伯湖系于一体,河上风光与湖里景色,交相辉映。晴空下,暮霭中,朝霞之初升,夜月之临空,无论何时驻足河(湖)边,或泛舟水上,皆有无限情意。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其实,对一般旅游者而言,游山玩水,何言仁智? 自宝应至茱萸湾,古运河与高宝邵伯湖相依相连,河湖一体。
这里有典型的里下河水乡风光,河湖荡滩特产丰富。 宝应有百里荷花荡,位于东荡地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当嫩绿的荷叶托起晶莹的露珠,新开的荷花高耸出水面,湖上即漾满盎然生机。若是盛夏,清风送爽,荷香阵阵,好一片清凉世界。
这里盛产莲藕和螃蟹,品质出众,是著名的“莲藕之乡”和“螃蟹之乡”。来这里可品尝独特的藕制品,如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藕粉和现今开发的莲藕汁。
此外,宝应运河以西的人造万亩林和大汕子隔堤也是远离尘嚣、休闲养性的好去处。 由宝应南行五十五公里到高邮。
与宝应湖相连的高邮湖水域最宽,当水位为九点五米时,面积为七百八十平方公里,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高邮湖,又名西湖,“西湖雪浪”乃“高邮八景”之一。
过运河,站立湖边,极目水上,看“湖市蜃景”',听野鸭飞鸣,此乃人间快事。此等情景颇合古人之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湖中水产资源丰饶,出产青、鳊、鲤、鲫等二十多种鱼类以及螃蟹、大虾、甲鱼、乌龟等特种水产品;这里还是芦、蒲、菰、菱等水生植物的集中产区。高邮是我国驰名的“鸭蛋之乡”,所产双黄蛋、咸鸭蛋、松花蛋,古已知名。
清代文学家袁枚如此评价:“脆蛋”即咸蛋,“以高邮为佳”。 紧临高邮湖的东湖度假村是扬州古运河边上一处生态型的旅游景区。
东湖度假村位于高邮北郊马棚镇,为江苏省20个精选生态旅游景点之一,拥有水陆面积250公顷。大片的水上森林、神奇的野鸭放飞、古朴的自然村落,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邵伯湖是江苏中部、京杭大运河以西、江淮平原上高宝邵伯湖的一部分,面积98平方公里。邵伯湖和高邮湖相似,都属大型过水性湖泊,是洪水入江的重要泄洪通道,具有调节水利的重要功能。
邵伯湖原与高宝湖连成一片,古为三十六陂,素有“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称。今天,这两个湖之间已为一片滩地隔开。
古代的邵伯湖,“滩隈陇阜,错落其中”,湖中滩地把湖区自然分割成邵伯、黄子、赤岸、新城、白茆和朱家等6座湖泊。现今,这些湖泊已很难界分。
邵伯湖景色优美,保存了原始生态环境。这里有柳堤、翠屿、鹭鸶、苇丛,还有湖鲜美食。
明代李东阳《夜过邵伯湖》,把邵伯湖的夜景写得大气淋漓:“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飘飘双鬓风,恍惚无定止。
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江湖日浩荡,行月放未已。
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邵伯湖盛产菱角、龙虾等水产,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邵伯时,品尝过邵伯菱,曾吟有“涉江采菱发阳阿”的诗句。
孔尚任当年过邵伯访友蒋淑瞻,写下一首尝樱笋的诗,说尝了这样的时鲜,“匆匆一饱乡心乱”。 邵伯湖的南端是扬州著名的凤凰岛。
凤凰岛地处扬州东郊泰安镇,邵伯湖的南端,主要有“七河八岛”组成,人称“扬州千岛湖”。所谓“七河”就是芒稻河、金湾河、泰平河、凤凰河、新河、壁虎河和大运河,它们向南直达长江。
在它们中间,自然形成8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半岛),即凤凰岛、自在半岛、聚凤岛、金湾半岛、芒稻半岛、壁虎岛、山河岛、红星岛(今茱萸湾公园所在)。凤凰岛景区南北长约9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
凤凰岛自然生态保存很好,是典型的里下河水乡。 过邵伯湖即至湾头,运河至此渐入扬州城。
2.关于赞美扬州的文章
我出生在扬州,所以童年的回忆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理。
扬州不仅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也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这有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的遗址,明清私家园林。
众多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风景,把扬州装扮得更加美丽。我家附近有一处名瘦西湖之地,那里风景优美,是可以散步的地方。
瘦西湖在江苏省扬州西北部,因湖面瘦长,故称“瘦西湖”。胡道迂回曲折,仿佛圣女的腰带。
两岸有小金山,徐园,白塔等景点。清乾隆、康熙二帝曾数次南巡扬州。
当地豪绅争相建园,遂得“园林之盛,甲于天下” 之说。瘦西湖附近,也有两处著名的景点,那就是个园与何园。
个园园主花大力财力修建此园,其最负盛名的乃是四季假山。其令我最喜欢的是冬山,冬山宣石似未消积雪。
何园园主何芷舟刀在光绪年间修建此园。园内布局乃是中西合璧,住游结合,是人居,游玩的好地方。
家乡还有许多民间小吃,特色工艺,在此我就不多说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就像那蜜蜂与花朵,小草与土壤似的。
那种感情使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名师点评:“扬州不仅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也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读者对扬州的深刻印象。
扬州的重点写的是瘦西湖和个园何园。“胡道迂回曲折,仿佛圣女的腰带”点出了瘦西湖的特点在于一个“瘦”;个园“冬山宣石似未消积雪”令人心旷神怡;何园“乃是中西合璧,住游结合,是人居,游玩的好地方”让人心生向往。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短短一句,激起后世多少人对这个城市绵绵不绝的向 往。扬州的存在,对于骨子里浪漫的中国文人,更多是一种对意气风发的怀念,即使没去 过,仅仅从前人的诗句里,便不乏对她的动人想象。
哪怕到了现在,她已经不再是历史上 的通都大邑,但“扬州”二字,却依旧包含着不尽风流,永不失其“繁华似锦地”的精神 感染力。这一切,我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运河。
中国的城市,多因水而兴,扬州就是 这样的一个典型。在大运河未开凿以前,扬州在历史上的出镜率是很有限的。
大家盖棺论 定的暴君隋炀帝,想想还是有功绩的,唐代诗人皮日休就有诗云“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 论功不较多”。至少在我看,那些贤明圣主,很少有象他这样,兴修了一个工程——不管 他的动机如何——能够遗惠至今的。
被东西走向的大河横切的中国,于是有了南北的沟通 ,由此也造就了扬州第一个大红大紫的兴盛时期——唐代。 今天,扬州的东北方有个茱萸湾公园,西边紧挨着京杭运河。
说是公园,到了那儿才发 现,冷冷清清,无甚游人。通向公园深处的寂静路上,两旁满眼是枝蔓丛生的灌木、树林 ,河边风很大,快半人高的蒿草被吹得颤颤巍巍,透着荒凉。
几乎难以想象,在隋唐时期 ,运河由北向南进入扬州的第一个码头便是这里——茱萸湾。看着寂静的河面,一个人, 有点儿“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意味。
于是在那儿,我又一次听了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 ,音乐声起,脑海里又一次浮现出两个城市:长安和扬州。不同以往的是,站在茱萸湾, 我终于身临其境—— 这里是大唐最重要的港口,往南直通长江、出海口,往北可入黄淮、关中,放眼全国, 再无这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航运连接点。
一年四季,千帆竞会,万商云集,随之而来的少 不了有各色店家、梨园子弟、墨客骚人……而街市坊间,绣户珠帘,每华灯初上,觥酬交 错吟咏唱和,其一时之盛,不让京师,天下人号为“扬一益二”(天府之国四川都没这里 富足)。就连寻道访仙的李白,听说哥们孟浩然要去广陵,也带着几许神往,留诗“烟花 三月下扬州”。
我不得不叹息自己想象力的平乏。对于扬州当年的盛境,我始终不能刻画周全,就象去 完成一幅画,隐隐约约觉得有个大致,但一落笔,出来的总是一鳞半爪的局部。
可能时间 的跨度太大,我的想象要向源头洄游,其所能凭籍的,也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比如 某些方言。 “麻胡子”就不说了,还有其它的例子。
比如从小就学会的一句,叫“波斯献宝”,地道 的扬州话。唐朝的扬州是一个对外贸易的港口城市,不少外国人从海道来此,其中波斯商 人、僧侣,辗转来扬州一带居住的不下数百人,大多做珠宝生意。
久而久之,就产生了“ 波斯献宝”一语,喻指洋洋得意地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炫耀。另外一句扬州话“吾儿碌 山”,意思是指一个人不正经、不检点、吊儿郎当。
这个词的来源更戏剧化:据传安碌山 作乱之前,颇骗得唐玄宗赏识,常出入宫禁,后来便与杨玉环有了一腿,某日二人在浴池 嬉戏, 》昊帝进来,情急之下,杨贵妃大呼:“吾儿碌山!帮我递上ΧΧ东西”,安录 山借机匍匐而前,非但把场面掩饰了,就此还捞了个干儿子当。呵呵。
儿时学会的这些话 ,长大了慢慢竟发现能剥出一些关于历史的内核,这真是很有意思。我常忍不住去想,在 唐代的大都会扬州,一些社会现象与宫廷绯闻,真真假假的,它们怎么就慢慢地从街谈巷 议变成了固定的词汇;而且当它们所产生的那个时代一点一点湮没于风尘,它们却代代相 传,充满了生命。
3.扬州的诗句有哪些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过扬州 韦庄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4.扬州文化 诗句,介绍
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486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传统建筑】
扬州园林自古就闻名远播,《扬州画舫录》中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因此早在乾隆嘉庆年间,甲天下的是扬州园林,并不是苏州园林。在当时,由于扬州的盐商富甲天下,使他们有大量的财富来建造园林,非常奢华,仅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就达200多处。但是经过盐制改革、鸦片战争、天平天国战争后,大量的扬州园林或荒废,或焚毁,或拆卖,便开始由盛转衰。扬州园林不但具有皇家园林得金碧辉煌与高大壮丽,且具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风格自成一派。扬州园林中目前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是坐落在扬州古城北隅的“个园”,现在是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传统戏曲】
扬州清曲作为中国江苏历史悠久并具有影响力的曲艺之一,其早在清代康、乾年间就曾鼎盛一时,并流传于全国的很多地区。扬州清曲大部分音乐是由本地小调发展而来,且其音乐具有民间性和地域特性,曲词题材的选择极其广泛,曲目非常丰富。演唱者分为“阔口”以及“窄口”,都是“以字行腔”,注重腔韵和发声。每个曲目的演唱由一人到数人参加,现今仍保持着传统的坐唱形式,除演唱者本人以外,其他人均操一件乐器,同时还有人员不等的小型乐队伴奏,乐器以丝竹管弦和打击乐为主。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文化】
扬州菜肴闻名海内外,与鲁菜、川菜、粤菜被并称为中国的“四大菜系”。扬州菜也称为淮扬菜,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淮扬菜非常讲究刀工,刀功向以精细著名,尤以瓜雕享誉四方。扬州菜的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并在烹饪上善用火候,讲究火功。非常有名的菜品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松鼠厥鱼、梁溪脆鳝等。扬州满汉全席是在康乾满汉席的基础上推出的,堪称中华第一满汉全席,其具有南北兼容的饮食文化底蕴。淮扬菜的发展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饮食文化,因此很早以前就确立了中华第一大风味菜系的地位。
【传统工艺】
雕版印刷的印刷形式最早出现在中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目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公元868年的《金刚经》,但是早在大约2000年以前雕版印刷就很可能已经出现了。在印刷史上,雕版印刷被称作为“活化石”,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在扬州,并成为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这种工艺也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并固定好。最后在刻好的木板上刷上墨,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
【传统艺术】
扬州作为中国剪纸流传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唐宋时代就有“剪纸报春”的传统。扬州人会在立春之日制作剪纸,剪成春蝶、春线、春胜等样式,“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十分美观。此外也会剪制纸钱、纸马等,专门作为祭奠之用。发展到清朝时期,随着扬州商业的兴盛,剪纸艺人的数量大增,嘉、道年间的著名剪纸艺人以包钧为代表,其技艺超群,有“神剪”的美誉。扬州剪纸的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现在所特有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
5.关于扬州欢迎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非常开心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游览咱们美丽而又古老的城市——扬州。下面呢,为了能让大家进一步地了解咱们的扬州,我就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咱们扬州的沧海桑田的变化与由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句。此外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曾将数百首歌颂扬州的诗歌留给了后人。
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中部,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扬州是苏北重镇之一,江淮平原地区水陆交通枢纽。
扬州有2480多年的文字可考的历史,吴王夫差构筑邗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楚怀王十年,楚王打败了越国,在邗城基础上第二次筑城,因城墙“广被丘陵”,遂改称广陵,这是扬州定名广陵的开始,秦汉之际,因广陵县城靠近长江,为一县之都会,所以,又改称江都。隋朝统一中国后,才改称扬州。
扬州的繁华,使身在北方的隋炀帝杨广不胜向往,他在睡觉醒来后也感慨“吾梦扬州好”。唐朝时,扬州商业的繁荣,在全国范围内居全国第一位,超过四川,有“扬一蜀二”之说,“雄富冠天下”之誉。
清末以后,漕运不经运河,扬州也就逐渐衰败。到了抗日战争前,扬州只有人口12万,只有唐朝繁荣时的五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市步入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建立现代工业,发展了传统的工艺品,修缮了园林古迹,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它既是一座中型工业城市,又是一个旅游胜地,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养活走市内的水陆交通和陆路交通都很便利,境内的水陆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长江流经养活走,在扬州境内与运河,淮河相连,瓜洲轮渡码头日夜通宵,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润扬大桥贯穿镇扬二市,南京的禄口机场距扬州只有100多公里。
扬州山好水好人更好,人文会本,风物佳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瘦西湖之美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美景脱颖而出,二十四桥与湖中的五亭桥互为呼应,更衬托了瘦西湖的秀逸。
江河奔涌,沧桑万变扬州是个说不完的故事。
6.描写“城市”的诗句有哪些
《望扬州》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阮籍临广武,杜甫登吹台。
高情发慷慨,前人后人哀。
江左遘阳运,铜驼化飞灰。
二十四桥月,楚囚今日来。
《记扬州旧事》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合宫嚼蕊今柳枝,燕台酷赏骚人诗。
国色天香岂凡品,琼枝璧月信好辞。
向来弄影对箫鼓,楚山高深自云雨。
若为白昼去临邛,鹦鹉难防漏私语。
悲翠久矣雕笼中,转头缥缈云鸿同。
遥知怀璧骇众目,负山虽力难为功。
敢意归来辱收恤,瑾瑜匿瑕山藏疾。
客子一诵打鸭章,东君卢胡置严律。
风生翠扇阊阖天,酒边重听想夫怜。
楼中之燕当掌托,老子久谢裙裾乐。
《忆长安行》
年代: 唐 作者: 徐夤
旧历关中忆废兴,僭奢须戒俭须凭。
火光只是烧秦冢,贼眼何曾视灞陵。
钟鼓煎催人自急,侯王更换恨难胜。
不如坐钓清溪月,心共寒潭一片澄。
《长安旅夜》
年代: 唐 作者: 许浑
久客怨长夜,西风吹雁声。云移河汉浅,月泛露华清。
掩瑟独凝思,缓歌空寄情。门前有归路,迢递洛阳城。
《洛阳作》
年代: 唐 作者: 张继
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
7.急~
扬州的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 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 陈羽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 权德舆 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 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 姚合 (一) 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扬州三首 杜牧 (一)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二)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三)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闵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过扬州 韦庄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广陵寒食夜 李中 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 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扬 州 陈秀民 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 华省不时开饮宴,有司排日送官羊。
银床露冷侵歌扇,罗荐风轻袭舞裳。 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
维扬怀古 曾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扬州 陈子龙 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广陵怀古 洪 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 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
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 全盛江都同一梦,杨花如雪晚茫茫。
维扬竹枝词 黄慎 (一) 箫声吹彻月 ,羡杀歌儿爱比红。 水阁无人冰簟冷,鸳鸯深入藕花风。
(二)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三) 院院笙歌送晚春,落红如锦草如茵。 画船飞过衣香远,多少风光属酒人。
(四) 画檐春暖唤晴鸠,晓起棠梨宿雨收。 闲倚镜奁临水面,拟将时样学苏州。
扬州(四首选二) 郑燮 (一)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二) 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第二组是所咏名胜现在仍然存在的 炀帝陵 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雷塘 程梦星 地北割据多历年,隋文混一九有全。 躬行节俭日康阜,生儿独恨不象贤。
初年平陈责后主,荒亡晚节同流连。 江都何好同梦寐,征辽自说原偶然。
三千宫娃尽粉黛,牙樯锦缆沿堤牵。 迷楼酣宴方未了,雷陂宿草空芊芊。
隋家得国本智巧,天意不欲祚久延。 狂魂荡魄出昏乱,英主乃起唐李渊。
春风杨柳吹线线,秋宵萤火来翩翩。 一 玉匣且泯灭,白头老圃开花田。
茱萸湾 钱允治 茱萸湾头雨乍晴,广陵城北田方耕。 小艇出港白衣湿,高楼开窗玉腕横。
细草漠漠天际远,一水漾漾船边清。 客来空举旧时话,岸上垂杨蝉忽鸣。
幸天宁寺 爱新觉罗.玄烨 空 为洗竹,风过惜残梅。 鸟语当阶树,云行早动雷。
晨钟接豹尾,僧舍踏芳埃。 更觉清心赏,尘襟笑口开。
前题 十里清溪曲,丛篁入望深。 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
俗有鱼为业,园饶笋作林。 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 谈迁 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属柳。
8.扬州好 古诗
朱自清有一篇散文,题目是《看花》,写到了扬州人家是如何种花、买花、赏花的,文章的第一节即写道: 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那儿的园林本是著名的,……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
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上至多搁二十多盆花罢了。有时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
但这只是普通点缀,不算是爱花。 朱自清先生是扬州人,他对家乡的生活习俗是很了解的。
在扬州人家的住宅小院里,的确如朱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常常是筑上一座花台,养上几十盆花木。应该说,这院子里一定有一位爱花的主人,但朱先生却说:“这只是普通点缀,不算是爱花。”
扬州真正爱花的是什么样子呢?真正爱花的大概就要算郑板桥《梅庄记》里,家住于“广陵城东二里许”的敬斋先生了,这位敬斋先生,性嗜梅,“与梅最亲切,扑者培之;卧者扶之;缺者补之;茸者削之”,不仅如此,这位梅痴还于霜凄月冷,冰魂雪魄之时,“徘徊其下,漏点频催,不忍就卧,盖念梅之寒,与同寒也。”而当室外风号雨溢,电激雷奔之际,他又“披衣而起,挑灯达旦,周遭巡视,视梅之安而后即安。”
这位喜梅、嗜梅的敬斋先生,已是视梅如友,爱梅如子,相依相伴,难分彼此,这或许就是朱先生心目中的爱花人了。 当然,郑板桥笔下的敬斋先生毕竟还是少数,但扬州人把莳养花木视为怡情悦性之举,倒是十有八九,几乎家家如此。
早在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徐湛之在广陵做南兖州刺史,他就在构筑的园林里广植花木,出现了“果竹繁盛、花木成行”的景象。到了唐代,在诗人姚合的笔下,扬州已是“园林多是宅”,在园林化的宅院里,当时的扬州人家一定是花木扶疏,景象葱茏。
清代,扬州的繁盛,使扬州人更为讲究居住环境和生活品位,花木栽植成为民居住宅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十里栽花当种田”和“有地惟栽竹,无处不养鹅”,己成为当时扬州人崇尚和追求的生活情趣。 旧时,扬州大户人家都有花园,稍次一点的,也有花房。
这些花园、花房里一年四季都是繁花似锦、花木葱茏。据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时扬州北郊的梅花岭、傍花村及堡城、茅山、雷塘一带皆有花院,园种户植,接架连荫。
该书卷二中说道: 湖上园亭,皆有花园,为莳花之地。……养花人谓之花匠,莳养盆景,蓄短松矮杨杉柏梅柳之属。
海桐黄杨虎刺,以小为最。花则月季丛菊为最。
冬于暖室烘出芍药牡丹。以备正月园亭之用。
李斗的讲述,较为精练简略。事实上旧时花园里的花匠,每天清晨,都要把精心培育出的四时鲜花,装盆后送到城里主家的客厅、书房和庭院中的花架上,使得主家住宅内外,一年四季总是鲜花盛开,芬香馥郁。
扬州著名的茶馆富春茶社,其主人在盐阜路上就有一处花园,富春花园的四时花卉就由花匠每天清晨准时送到主人位于得胜桥的住处,主人的住处也就叫做富春花局,现今的富春茶社就是在富春花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盆花栽植时都是用泥盆,泥盆透水透气,有利花木生长,但用于室内陈设,就不太雅致。
于是扬州人家多备有上好的瓷盆和紫砂盆,专门用于套放泥盆。那些瓷盆有青花、有粉彩,那些紫砂盆有乌泥、有红袍,等等。
什么盆配什么花,都是有讲究的,花匠都会依据主人的喜好合理搭配,如兰花配红袍,衬托出浓密的兰叶青绿如云;海棠配青瓷,映衬下殷红的花瓣艳而不妖。扬州人家在客厅、书房里又多有搁花用的几案,这些专用的几案称为“花几”,花几多为红木紫檀的质料,其本身就是制作精巧的工艺品。
花几有高有低,高可及肩,低仅过膝。还有更低的,是置放在书桌茶几之上的,那就是“花托”。
花卉、花盆、花几,三者相得益彰,越发显现出主人的情趣和雅致。 当然,有花匠专门送花上门,那已不是寻常人家了。
但普通民众也有自己特有的赏花乐趣。有条件的,在天井里筑一花台,矮矮的一围短墙,也会用小瓦和旺砖拼搭出或圆或弧,或方或角的几何图形,形似大户人家的花窗。
若是无处筑台,有人家就会在窗下搭架,花架形似阶梯,层层置放花盆,占地不大,但却错落有致,颇具匠心。花台上泥土不多,但很肥沃。
所植的花木也不多,也不会太名贵,常见的有秋海棠、玉簪花、炮杖红、凤仙花、天竹、菊花、腊梅等,但在主人的莳养下,这些四时花木也不负主人的一片照料之情,倒比那些名花佳卉,更显得枝叶扶疏,繁茂一片。其实,普通人家赏花比大户人家更多一层乐趣。
大户人家赏花,是花匠莳养好了的,赏花人全然不知花木的荣枯盛衰、四时更替。普通人家是自己动手,虽有泥土之污、修剪之劳,但劳作后的欣赏,更为亲切,更为悦目。
扬州人喜爱在家中庭院里赏花,更喜爱到郊外野地赏花。扬州人历来有郊外赏花的习俗,《扬州画舫录》卷十一载:“画舫有市有会,春为梅花桃花二市;夏为牡丹芍药荷花三市;秋为桂花芙蓉二市。”
其实,秋天还有菊花一市,冬日还有腊梅一市,李斗大概是漏记了。扬州人到郊外赏花,有两种花最引人注目,这就是芍药和琼花。
芍药、琼花早在宋代就已遐迩闻名。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