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低层人民无私奉献的诗句
1.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1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2.虚怀千秋功过, 笑傲严冬霜雪。 一生宁静淡泊, 一世高风亮节。
1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5.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1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2.关于写勤劳又命苦的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诗
悯农(一)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说明:诗中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农民劳作的艰辛,告诫人们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要爱惜粮食。
悯 农(二)
(唐)李 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说明:诗中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写农民辛苦劳动了一年,终于获得了丰收,却仍免不了饿死的悲惨命运,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农民所遭受的剥削深重。
上述2首诗合称《悯农二首》,又名《古风二首》。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说明:这首诗是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里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说明: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关于古代人民的名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4.关于人民的诗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
5.求一首描写底层劳动者的诗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苗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盛夏,天气又干又热,太阳光非常炽热,就像是燃烧的火焰。在这强烈的阳光烧烤下,田野里尚未成熟的庄稼变成枯焦的样子。农夫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种植的庄稼将要失收,一年的辛苦要落空。以后没有粮食来养活一家人,况且,还有沉重的租税压在身上,怎么能够活下去呀?他们的心里焦急万分,就像是开水在煮。
旧社会的农民生活这样痛苦,可是那些贵族豪门子弟,一点也不劳动。他们靠农民的血汗养肥自己。炎热的夏季,他们十分清闲自在,扇子摇摇,潇潇洒洒。
这一首古代民歌,用简单朴素的语言,生动恰切的对比,鲜明深刻地揭示出农夫和公子王孙不同的生活状况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石壕吏
作者: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秋浦歌 李白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古诗词鉴赏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古诗词鉴赏
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这可算是一篇寓言诗。诗中的蜜蜂就是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他们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地劳动,可是劳动成果到头来却都被统洁者掠夺去了。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结句用反问式,说明辛勤酿蜜的蜜蜂,成年累月地劳动却劳而不获,这就暗示剥削者的不劳而获,使诗的寓意深刻、有力。
这首诗以洗炼的语言,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6.形容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诗句有哪些
1、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唐代,白居易《观刈麦》
释义: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李绅《悯农二首》
释义: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代,白居易《卖炭翁》
释义: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4、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唐代,崔道融《田上》
释义: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
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释义: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古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