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分清是非的名言
1、是非明而后可以施赏罚。——王安石
2、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黄宗羲
3、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顾宪成
4、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让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史典
5、眼前得失等云烟,身后是非悬日月。——陈恭尹
6、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王小波
7、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见解受所处环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觉得明辨是非是难的。——王小波
8、智慧首先教人们辨别是非。——玉外纳
9、事在是非,公无远近。——张九龄
10、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冯梦龙
11、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朱熹
12、千古艰难小生死,万代权衡大是非。——宋振庭
13、宁肯孑然而自豪地独守信念,也莫不辨是非地随波逐流。——查·丘吉尔
14、目前之耳且可涂,身后之是非难罔。——张廷玉
15、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见识。——王小波
2.关于明辨是非的名言警句
是非明而后可以施赏罚。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九变而赏罚可言2113》
宋·王安石《九变而赏罚可言》。本句大意是:明辩是非后,方可以给予奖赏或惩罚。刑赏的依据是什么5261?是个人的喜怒好恶?是领导、上司的旨意?是远近亲疏的关系?还是下级报来的材料?在作者看来,都不是,奖惩的唯一依据是事实。只有澄清事实,明辨是非,方可依法给予相应的刑赏。离开了调查研4102究,凭个人的主观意志去作,不仅述不到奖罚的目的,反而会生变乱。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1653 《论语》 明辨是非名言
春秋·孔子《论语》众人厌恶他,一定要仔细审查;众人都喜欢他,(也)一定要仔细审查。就是说一个人无论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厌恶还是欢迎,我们都应该仔细分析他受内欢迎或被讨厌的原因。深一层的含义是,君子应当明辨是非,不从众。
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虞通明而辞不专。 ——三国魏儒家学者容 王肃 《孔子家语·五仪解》
春秋·孔子《孔子家语·五仪解》一个人若有仁义之心,就不会自我夸耀;考虑问题若能明辨是非,通达事理,说起话来就不会自以为是。
3.用什么诗句讽刺搬弄是非的人
1. 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2. 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衫不认人。《针》
3. 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孟郊
4. 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孟郊
5.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
6.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沈中路分。——贺兰进明
7. 倚得东风势便狂。
8.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 阳进升君子,阴消退小人。
10. 小人计已私,颇复指他事。
11. 你真是蚍蜉撼树,谈何易?
12. 小人惟所遇,寒暑不可期。
1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混淆是非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混淆是非
hùn xiáo shì fēi
[释义]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语出] 清·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混淆是非。”
[近义] 颠倒是非 是非不分 混淆视听
[反义] 泾渭分明 黑白分明 是非分明
[用法] 含贬义。同“混淆黑白”、“混淆视听”;用于揭露、批判和谴责的场合。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辨析] ~和“指鹿为马”都有“违背事实;不分是非”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但“指鹿为马”完全是故意的;并时有咄咄逼人之势;~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
[例句] 这个问题如果采取这种错误处理办法;实际上是~;打击了群众。
[英译] confuse right and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