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传说和诗句

1.有关中秋节的习俗、传说、古诗词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天的传说和传统“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有:食月饼、祭月、文人赏月、民间拜月、月光马儿、中秋宴俗、玩花灯、舞火龙、窃瓜祈子等。中秋的古诗词很多,其中以苏轼、李清照等诗词名人为代表:《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嫦娥》 (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包括被认为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的艾青也有写中秋的诗:《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我的思念是圆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不论怎样,有关中秋的诗词习俗等都以“团圆”为主题,也许是因为嫦娥奔月的传说,不论应不应悔,她应该是渴望与后羿的相聚的,也许是元朝吃月饼反抗统治者,汉人的团结也是因为能有跟多时间与家人团聚吧。

毕竟中秋的月亮又团又圆,不是吗。

2.中秋节的习俗,诗句,传说

一、中秋节的习俗1、赏月据说在中秋之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得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回娘家的媳妇在这一天一定要返回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据文字记载,民间中秋赏月活动大约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2、观潮观潮所看的河流,是有名的钱塘江。

观潮的风俗最早兴起在汉代,唐宋时期,已经到达了顶峰。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3、吃月饼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4、玩花灯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5、猜灯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二、中秋节的诗句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翻译: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宋·苏轼《念奴娇·中秋》翻译:在如此飒风微露里徘徊弄舞,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3、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唐代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翻译: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三、中秋节的传说1、嫦娥奔月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月圆之时用面粉作丸如圆月形状。翌日,后羿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嫦娥果然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2、吴刚伐桂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3、玉兔捣药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秋节。

3.有关中秋节的习俗、传说、古诗词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习俗: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传说:远古时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赏赐仙药。八月十五后羿带众人打猎,其弟子西蒙前去其家盗药,后羿妻子嫦娥为保护仙药,遂将其吞下。吃下仙药的嫦娥,不受控制的飞上天去,迟来的后羿只见到将要消失的嫦娥。后认为纪念善良的嫦娥,遂将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4.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来历,习俗和诗句(传说和来历,习俗不要太长)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5.中秋节的诗句,传说,来历和风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

6.中秋节的由来 传说 习俗 和古诗

学界一般的观点是,中秋节形成于唐宋,盛于明清,但是,从宋代开始一直到清代末年,尽管有许多关于中秋节庆祝活动的记载,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的“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登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髙歌,以卜竟夕之欢”。

又如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中的“携榼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等。这些描述中的中秋节更像是达官显贵和市民阶层的一种娱乐和游艺活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民间节日。

扩展资料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我们应该从两个角度谈,一个是官方的,一个是民间的。从官方角度讲,中秋节是在辛亥革命后才开始成为一种全国性节日的。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改阴历为公历,并对传统节日进行了调整,将传统农历元旦(也就是正月初一,现在的春节)挪至公历一月一号,为元旦。然后又依次制定了春、夏、秋、冬四个节日,即原来的农历正月初一元旦更名为春节,端午节更名为夏节,八月十五更名为秋节,冬至更名为冬节。

这就是说,从民国时期开始,中秋节,也就是秋节,才成为一个举国欢庆的节日。从民间角度看,中秋节尽管不像其他节日一样历史悠久,成熟完整,但中秋节却有着鲜明地方特色,且带有明显仪式和信仰色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漫谈中秋节起源

7.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和诗句

以下你可以随便选一个: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8.中秋节的诗句,传说,来历和风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

9.有关中秋节的诗句,故事,神话传说和中秋节的习俗,,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0.中秋节来历习俗和古诗

来历: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习俗: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古诗:

望月怀远

朝代:唐代

作者:张九龄

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传说和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传说和诗句

诗句

有关于咏春的古诗句

阅读(64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咏春的古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咏春的古诗句,关于“咏春”的古诗词,关于咏春的诗句。诗中春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

诗句

关于读书的诗句古诗小学二年级

阅读(53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读书的诗句古诗小学二年级,内容包括小学二年级古诗,要15首啊,小学二年级下册的必读书和唐诗,小学二年级学过的古诗。一年级上册山村〔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

诗句

关于绣花楼的诗句

阅读(54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绣花楼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绣花的诗句,形容刺绣的诗句,关于绣花等待心上人的诗句。《咏绣障》作者: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 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 引得黄莺下柳条《绣女怨>》疏影帘栊对绣屏, 鸳鸯织就怕针停

诗句

关于渼陂湖的诗句

阅读(171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渼陂湖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湖泊的诗句,关于洞庭湖的诗句,描写溪、湖的古诗词。描写湖泊的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2、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李

诗句

关于美丽的大草原的古诗句

阅读(55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美丽的大草原的古诗句,内容包括敕勒歌中描写美丽大草原的诗句是哪句,描写美丽大草原的古诗,描写大草原的诗句只要句子。敕勒歌中描写美丽大草原的诗句是哪句?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意思是: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

诗句

关于思乡的诗句带有船

阅读(121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思乡的诗句带有船,内容包括与“船”和“月亮”有关的思乡诗句,含有船的诗句,有关于思乡的古诗20首。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秋宵月下有怀唐代: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

诗句

五个关于读书的诗句

阅读(54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五个关于读书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读书的五言绝句古诗大全,找关于读书的诗句五句,关于读书的诗句古诗大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

诗句

关于莲花的诗句李清照

阅读(74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莲花的诗句李清照,内容包括李清照荷花诗句大全,李清照的莲花的诗词,李清照写的关于荷花的诗歌。如梦令 【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怨王宋【 宋 】李清照

诗句

关于夏天的动物的诗句

阅读(66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夏天的动物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夏季的古诗,要有动物的,描写夏天动物的句子,夏天动物植物的诗句。它有一双黑宝石似的眼睛,一条在酷热的夏天总是伸出来长长的舌头,还有强壮有力的四肢和一条总是摇来摇去的长尾巴。 2、瞧

诗句

关于春夏秋冬写雨的诗句

阅读(99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春夏秋冬写雨的诗句,内容包括写出春夏秋冬描写雨的诗句各一句,描写春夏秋冬的雨的诗句,描写春夏秋冬雨的诗句。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3、锦江春色

诗句

中秋诗句关于李白

阅读(4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秋诗句关于李白,内容包括李白写的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关于李白写中秋节的诗,关于中秋节李白的古诗。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李白写的关于中秋节的诗句有比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

诗句

关于情亲的诗句和语段

阅读(51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情亲的诗句和语段,内容包括关于亲情的诗句古诗15首,有关至爱亲情的诗词,格言和语段,关于亲情的语句语段摘抄。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 孟郊:《游子吟》)2,独在异乡为异

诗句

关于九月底十月初的诗句

阅读(49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九月底十月初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九月结束迎来十月的句子,九月初十藏头诗,形容九月结束迎来十月的句子。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

诗句

关于秋天的诗句并赏析两句

阅读(4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秋天的诗句并赏析两句,内容包括描写秋天的诗句,有赏析,有关秋的诗句及赏析,描写秋天的诗句赏析。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诗句

有关于咏春的古诗句

阅读(64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咏春的古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咏春的古诗句,关于“咏春”的古诗词,关于咏春的诗句。诗中春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

诗句

关于读书的诗句古诗小学二年级

阅读(53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读书的诗句古诗小学二年级,内容包括小学二年级古诗,要15首啊,小学二年级下册的必读书和唐诗,小学二年级学过的古诗。一年级上册山村〔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

诗句

关于绣花楼的诗句

阅读(54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绣花楼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绣花的诗句,形容刺绣的诗句,关于绣花等待心上人的诗句。《咏绣障》作者: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 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 引得黄莺下柳条《绣女怨>》疏影帘栊对绣屏, 鸳鸯织就怕针停

诗句

关于渼陂湖的诗句

阅读(171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渼陂湖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湖泊的诗句,关于洞庭湖的诗句,描写溪、湖的古诗词。描写湖泊的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2、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李

诗句

关于美丽的大草原的古诗句

阅读(55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美丽的大草原的古诗句,内容包括敕勒歌中描写美丽大草原的诗句是哪句,描写美丽大草原的古诗,描写大草原的诗句只要句子。敕勒歌中描写美丽大草原的诗句是哪句?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意思是: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

诗句

关于思乡的诗句带有船

阅读(121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思乡的诗句带有船,内容包括与“船”和“月亮”有关的思乡诗句,含有船的诗句,有关于思乡的古诗20首。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秋宵月下有怀唐代: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

诗句

五个关于读书的诗句

阅读(54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五个关于读书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读书的五言绝句古诗大全,找关于读书的诗句五句,关于读书的诗句古诗大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

诗句

关于中秋的诗句五首

阅读(4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秋的诗句五首,内容包括有关中秋节的五首古诗,中秋节的古诗五首,关于中秋的诗句'五首。1.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唐代: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