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恭字的古诗
《元日》李世民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李隆基
顾惭嗣宝历,恭承天下平。
《麟德殿宴百僚》李适
恭己临群后,垂衣御八荒。
《三日书怀因示百僚》李适
恭己每从俭,清心常保真。
《唐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武则天
谦以表性,恭惟立身。
《唐明堂乐章•宫音》武则天
藻奠申诚敬,恭祀表惟馨。
《唐大飨拜洛乐章•九和》武则天
恭崇礼则,肃奉仪形。
《郊庙歌辞•梁郊祀乐章•庆和》赵光逢
钦夤宝命,恭肃礼容。
《梁郊祀乐章•庆隆》张衮
恭祀上帝,于国之阳。
《相和歌辞•东武吟》李白
恭承凤凰诏,焰起云萝中。
《金门答苏秀才》李白
屡忝白云唱,恭闻黄竹篇。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李白
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李白
恭闻士有调相如,始从镐京还,复欲镐京去。
《古镜词上刘侍郎》贯休
恭闻太宗朝,此镜当宸襟。
《上孙使君》贯休
恭惟岳精粹,多出于昭代。
《送张拾遗赴施州司户》贯休
恭闻吾皇至圣深无比,推席却几听至理。
《上卢使君》贯休
恭闻圣天子,廊庙犹虚位。
《杜侯行》贯休
恭闻吾皇似尧禹,搜索贤良皆面睹。
2.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且毁伤 女幕贞洁 男效才良的出处和典
出处 千字文
典故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从这句开始进入千字文的第二部分,以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为主。
中国对于四大的解释有两种:一为道家的四大:以道、天、地、王为四大。《老子》中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一为佛家(或佛学)所说四大,即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这四者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当然也构成人的身体。
结合《千字文》成文时间背景:正值南北朝南朝梁武帝时期,梁武帝生性好佛,曾经大建佛寺,唐朝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描写此景。再加上本句前半句“身发”的含义,即指人的身体发肤,佛家认为人的身体发肤皆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因此推断本句中的“四大”多指佛家四大。
五常指人的德性,有如下几种解释:
1. 封建礼教中的人与人的五种关系。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又叫五伦。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序),朋友有信。”
2. 五种伦理道德。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叫五教。
3. 五种品德修养。
仁、义、礼、智、信。
4. 道教中五行也可称为五常,即金、木、水、火、土,道教认为构成物质的五种基本元素;刚好和佛家“四大”相对应。
这句话为倒装句,“盖此”可理解为“因此”,正是有“四大五常”的存在,因此产生了人的身体发肤。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恭,指恭敬、谦逊。
恭惟,通常用于行文之始,其中的惟是助词,与恭合起来成为谦虚的专辞。
鞠养,指抚养、养育。鞠和养都有这样的意思。
此句结合上句,指对待身体发肤的态度。孔子《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我们的身体和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自己是父母养育大的,对于父母的养育爱护应是恭敬、谦逊的,因此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这句讲的是古代男女的德行标准。
女子要仰慕贞和洁,追求保持自己内心方正的品性和坚定不移的意志操守,以及外在洁净的品行。男子应效法德才兼备的贤人,既要有能力才智,又要品行端正,有德行良心。
3.关于恭字的古诗
《元日》李世民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李隆基顾惭嗣宝历,恭承天下平。《麟德殿宴百僚》李适恭己临群后,垂衣御八荒。
《三日书怀因示百僚》李适恭己每从俭,清心常保真。《唐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武则天谦以表性,恭惟立身。
《唐明堂乐章•宫音》武则天藻奠申诚敬,恭祀表惟馨。《唐大飨拜洛乐章•九和》武则天恭崇礼则,肃奉仪形。
《郊庙歌辞•梁郊祀乐章•庆和》赵光逢钦夤宝命,恭肃礼容。《梁郊祀乐章•庆隆》张衮恭祀上帝,于国之阳。
《相和歌辞•东武吟》李白恭承凤凰诏,焰起云萝中。《金门答苏秀才》李白屡忝白云唱,恭闻黄竹篇。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李白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李白恭闻士有调相如,始从镐京还,复欲镐京去。
《古镜词上刘侍郎》贯休恭闻太宗朝,此镜当宸襟。《上孙使君》贯休恭惟岳精粹,多出于昭代。
《送张拾遗赴施州司户》贯休恭闻吾皇至圣深无比,推席却几听至理。《上卢使君》贯休恭闻圣天子,廊庙犹虚位。
《杜侯行》贯休恭闻吾皇似尧禹,搜索贤良皆面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