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砚台的句子有谁知道一些赏砚台的诗词,句子
江城子(饯黄魁)
朝代:宋代
作者:洪适
当年提笔上词坛。琢琅玕。涌波澜。晁董声名,一日满人间。底事远烦骐骥足,梅岭外,砚台边。
元戎倾盖有余欢。酒杯宽。语离难。只恐江边,明日起青翰。暂去平分风与月,迎细札,步金銮。
偶诗五首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图
闲韵虽高不炫才,偶抛猿鸟乍归来。
夕阳照个新红叶,似要题诗落砚台。
芙蓉骚客空留怨,芍药诗家只寄情。
谁似天才李山甫,牡丹属思亦纵横。
贤豪出处尽沉吟,白日高悬只照心。
一掬信陵坟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
声貌由来固绝伦,今朝共许占残春。
当歌莫怪频垂泪,得地翻惭早失身。
中宵茶鼎沸时惊,正是寒窗竹雪明。
甘得寂寥能到老,一生心地亦应平。
2.关于砚台的诗句
【名称】墨梅
【年代】元朝
【作者】王冕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我家洗砚池⑵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⑶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⑷满乾坤⑸。
注:部分教材上:
原文: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意思相同。
注释译文
【注释】
⑴墨梅:颜色艳丽的梅花。
⑵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⑶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⑷清气:清香的气味。
⑸乾坤:天地。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
花开朵朵,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
只要留下充满天地的清香之气。
作品中心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清高,鄙视流俗的精神。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作者简介
王冕
(1287~1359)元末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诸暨(今属浙江)人。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有《竹斋诗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
3.描写砚的古诗词
1、就砚旋研墨
宋
晏几道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2、砚温融冻墨
唐
白居易
《青毡帐二十韵》
3、印朱沾墨砚
唐
姚合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4、穷砚墨
金
段克己
《鹧鸪天·七字骊珠句法豪》
5、未暇开轩砚墨中
宋
苏轼
《寄子由》
6、苍砚有池残墨在
宋
陆游
《九月十一日疾小间夜赋》
7、墨试小螺看斗砚
宋
陆游
《入梅》
8、古砚微凹聚墨多
宋
陆游
《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
9、墨丸入砚细无声
宋
陆游
《掩户》
10、涤砚滩头无渍墨
宋
陆游
《幽居述事》
11、洗砚鱼吞墨
宋
魏野
《书逸人俞太中屋壁》
12、翻云为墨海为砚
宋
白玉蟾
《笔架山》
13、洗砚去残墨
宋
苏辙
《初发嘉州》
14、砚乾笔秃墨糊涂
宋
陈垓
《绝句》
15、落花满砚慵磨墨
宋
方回
《春半久雨走笔五首》
16、墨云胶冻砚
宋
顾逢
《再过悟竹庭房》
17、磨墨见砚穿
宋
李复
《病目》
18、铁砚三升墨
宋
刘克庄
《林贡士哀诗》
19、自涤砚砖闲试墨
宋
潘玙
《小窗》
20、未乾宫砚墨
宋
强至
《仁宗皇帝挽歌辞四首》
21、起来磨墨花盈砚
宋
项安世
《睡起》
22、砚润浮残墨
宋
许庚
《句》
23、吟砚谁濡墨
宋
薛嵎
《哭瓢饮陈子在》
24、磨墨倾砚滴
宋
张耒
《书初凉夜至将晓:{灵寿寺作}》
25、诗忙渴砚酒磨墨
宋
张镃
《戏题》
26、砚墨如仇冠
宋
赵立夫
《谢刘潜夫寄示诗卷》
27、墨晕生冰砚影寒
宋
赵汝绩
《韩仲和墨竹》
28、墨花香入砚
宋
赵善信
《车略院书怀》
29、砚呵磨墨冻
宋
赵与东
《次韵方万里寒甚送酒》
30、韦布当磨铁砚墨
宋
郑清之
《静乐用元韵为劝学之什再和》
31、砚浴珍材躬试墨
宋
朱翌
《湘江亭别程干》
32、砚冰呵墨印开封
明
李东阳
《院中即事》
33、砚墨衮衮翻群鸦
明
宋濂
《次刘经历韵》
4.关于东坡的诗词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很狭小,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之中。
入宋以后,柳永开始将词境延利到都邑市井和千里关河、苇村山驿等自然空间,张先则向日常官场生活环境靠近。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
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
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
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虽然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如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
[23] 诗作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
5.苏东坡颂竹的诗句
于潜僧绿筠轩/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结根岂殊众,修柯独出林。孤高不可恃,岁晚风霜侵。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官舍有丛竹,结根问因厅。下为人所往,上密不容钉”;“予谪黄洲,寓居定惠院,饶舍皆茂林修竹”。
6.描写“端砚”的诗句有哪些
《谢人墨》
年代: 唐
作者: 齐己
珍重岁寒烟,携来路几千。只应真典诰,消得苦磨研。
正色浮端砚,精光动蜀笺。因君强濡染,舍此即忘筌。
毕履和惠端砚余以大歙砚报之佐以一诗》
年代: 宋
作者: 陈鉴之
履和惠端砚,玉质马肝色。
我有大砚卧蚕纹,元是新安龙尾石。
持以答佳贶,聊尔见此心。
极知不是双南金,未足报君绿绮琴。
我得履和砚,清润如履和。
天然粹德非琢磨,秋江印月平不波。
君刚甫砚,朴钝若刚甫。
不能轻捷随人后,默默寒窗守愚鲁。
端砚入手喜有余,展开古帖聊学书。
大砚知君不负渠,墨池飞出北溟鱼。
端砚
1.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
2.端砚(duān yàn)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
3.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端砚、歙砚和洮砚,素来有"三大石质名砚"之美誉。
4.端砚石出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至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