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诗歌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摘自旧唐书 列传 卷七十一 列传第二十一 魏徵)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分析: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魏征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
2.防微杜渐 居安思危含意的诗句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3.关于"防微杜渐"话题的作文怎么写
空闲之日,我细读了欧阳修所作的《伶官传序》一文,心中深有感触。其中,作者提出的"祸患常积于忽微"这一精辟的论断,常令人深思不已。
一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导致祸患的降临,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其中隐藏着的却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一条无可辩驳的客观规律。
记得有句俗语,叫做"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它更为形象地提示了这种道理,不是吗?一只蚁穴,无足轻重,但若不及时堵塞,能使千里长堤毁于一旦。学过哲学的人都懂得,之所以导致这种结果的产生,是因为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会促使事物性质发生变化。由此可见,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忽微"往往是"祸患"产生的根源,而在当中起作用的却是一个字--"积"。
对于"积"字,许多人都非常注重它,但大都从正面考虑,如"学习要积累"等等。而反面的呢?则未必了。其实,"积"字所起的反作用也并不少见,而往往被人所忽视。
现就以个人的品行来说,如果一个人在平时常不拘小节或是"反其道而行之",最终总是要受到惩罚的。像冯大兴、朱泽明,他们竟从一个"堂堂的大学生",颓废沉沦为人民的罪犯!如此沉痛的事实不能不引人深省,这难道不是他们平时不注意自己在道德、情操方面的修养所造成的吗?假使他们注意了这一点,也断不至于陷入泥塘,不能自拔。这种"祸患"的导致,不也是"积"字所起的作用吗?
诚然,人们一时有小小的疏忽,并无可厚非,重要的,对于自己的过失,不能不重视,不以为然,更不能开脱和原谅,那种仅此一回,下不为例的想法,其实是自欺欺人,一般都并非仅此一回,也并非下不为例。对自己要求不严,常常是"忽微常积"的根本原因。
话到这里,我们不妨可以说,"忽微"并不可怕,可畏的只是"忽微常积"。而能否化"小"为"无",则取决于自己对"忽微"的态度了。如果不注意自己品行方面的"忽微"长久以往,又怎能不发生恶性膨胀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临终前所说的这句话对于我们不也是个很好的启示吗?要戒恶修善,不可以其小而等闲视之。因此,在平时,我们就必须防微杜渐。可以想见,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到"见小善皆为之,绝之恶于初萌"。那么人们的思想情操将会有多么高尚,社会的文明将向前跨出更惊人的一步!
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品行应是这样,其它的也就不言而喻了。总之,无论我们在什么时候,只要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都须采取"严以律己"的态度。"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倘若真的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你也将不会担心"祸患"的导致了。
仅此发一感想,以供自勉。
简评:本文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紧扣"忽微"和"积",阐明祸患常积于忽微,要求每个人做到"戒恶修善",防微杜渐,只有这样,才不会担心"祸患"的降临。为了阐明这一观点,作者不是堆砌材料,而是用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
文章先说"忽微",引用一句俗语,一个例证,印证了忽微能导致祸患降临这一客观规律。然后作者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了在忽微和祸患之间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积"字,抓住"积"字,联系实际,用无数事实论述了"积"的反作用,说明"积"是导致祸患的关键。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办法,要"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引用刘备的话启迪人们"戒恶修善"。文章写到此,水到渠成,宗旨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