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瑶台”相关的诗句有哪些
1. 唐·李白《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唐·李白《清平调·其一》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宋·苏轼《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4.宋·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
5.唐·杜牧《梅》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
6.宋·陈师道《十七日观潮》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2.瑶台的相关诗句
仙宫莫非也寂寞,子夜乘风下瑶台。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飞雪漫天传圣讯,速邀芳客赴瑶台。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
何须生羽翼,始得上瑶台。
瑶台休更觅,只此即神仙。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3.关于瑶字的诗句
1、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2、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代: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
昨天秋夜的蟋蟀止不住的鸣叫声将我从遥远的梦境中惊醒,已是三更时分。起来独自绕着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没有人声,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头。家乡的山上松竹已长大变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3、花影
宋代: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译文: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仆人去清扫都扫不掉。傍晚太阳下山花影刚刚消失,可是月亮升起,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4、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宋代: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译文:
小院掩映在春色深深的绿树繁花中,楼上小窗闲掩,层层厚重的门帘没有卷起,幽暗的闺房中显得暗影沉沉。独自靠着栏杆,愁情无人可以诉说,只好心不在焉地拨弄着琴弦。
云虽无心,却催得暮色早降;微风吹雨,暮色中的轻风吹动着细雨,拨弄着暗淡的轻云。院子里的梨花即将凋谢恐怕连这斜风细雨都难以承受,真让人伤景。
5、潇湘神·斑竹枝
唐代: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译文:
斑竹枝啊斑竹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4.花影诗句中瑶台的意思
《花影》诗句中“瑶台”的意思是:
华贵的亭台。
1.原文:
《花影 》
宋代: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2.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这首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变化中表现出光的变化,写光的变化中表现出影的变化。第一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什么用“上”,不用“下”,因为红日逐渐西沉了。第二句“扫不开”写影的不动,间接地表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不动,所以凭你横扫竖扫总是“扫不开”的。三四两句,一“收”一“送”是写光的变化,由此引出一“去”一“来”影的变化。花影本是静态的,诗人抓住了光与影的相互关系,着力表现了花影动与静,去与来的变化,从而使诗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动态美。 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传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收拾去”写花影消失,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倏忽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