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关于变革的诗句

1.苏轼的关于有变化诗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2.苏东坡写了哪些诗词引发乌台诗案的

苏轼“乌台诗案”,宋时即已流传,并有多种抄本、刊本记载。

今所见几种刊本中,《涵海》本《东坡乌台诗案》、《忏花庵丛书》本《乌台诗案》为原案实录,基本保存了诗案原貌;《苔溪渔隐从话》本按编辑诗话的要求做过删改。苏轼“乌台诗案”即苏轼四十四岁时下御史台狱一案。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们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而且苏轼案情涉及诗文,故史称“乌台诗案”。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日,苏轼在知湖州任上,因朝中监察御史何大正、舒直、御史中从李正、国子博上李宜之等上札进状,举发其诗文“谤记朝政”,被自湖州追回,八月十八日,下御史台狱勘问,十三月二十七日结案,择授检校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这就是“乌台诗案”的大致始末。

————————————————————————至于是那些诗词引发了此案,说法不一,其实无外乎就是“文字诛心”和“牵强附会”而已。首先有版本说是苏轼改诗而得罪了王安石,大概过程是:苏东坡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

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

”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

又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 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

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但是作为当朝宰相的王大BOSS,会因为改了首诗就贬别人吗?NO,其实仇恨由来已久,根本原因就是苏轼苏先生反对王安石变法,政治敌人肯定要拼个你死我活。

以神宗、王安石为首的政治实权集团倡言改革,实施新政;以司马光为首的一批元老旧臣,反对改革,抵制新法。苏轼却坚定地站在了司马光一边。

熙宁三年(1070),苏轼写了《上神宗皇帝》书,公开反对变法。接着,他又写了“再论”和“三论”,这就注定了他坷坎一生、颠沛流离的命运。

熙宁四年(1071),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以后转任密州、徐州,元丰二年(1079),他被调任为湖州太守。然后,苏先生就开始嘲讽了,火力全开! 苏轼调任湖州,照例应该写一份谢恩表,他在谢恩表上写道:“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意思是:您知道我又愚昧又不能适应形势,难以追陪那些新进的权贵;但又看到我年虽老,却不爱生事,就派我去管管小民……”当时朝廷的诏令奏章是要刊行的,称为“邸报”。

苏轼的谢恩表在邸报上发表后,引起人们对变法派的无情嘲笑。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出,苏先生对王大BOOS的单体嘲讽已经扩张到群嘲了。

御史大夫舒亶向皇帝上了一本,说道:“苏轼的谢表讥切时事,搞得朝野轰动,争相传诵。他包藏祸心,怨望皇上,应口讥谤,讪渎谩骂而没有人臣之节,万死也不足以谢圣上。”

他还从苏轼在杭州等地写的诗文中找出“讪上骂下”、“公为诋訾”的词句六十多条,连同搜获的《苏轼钱塘诗集》等四本诗集,作为罪证,一并进上。舒亶还振振有词地说:“陛下发青苗钱,本来是接济贫民,他却说‘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教群吏学习法令,他却说‘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办水利,他却说‘造物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陛下推行盐法,他却说‘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诸位可以看出,这样的断章取义牵强附会,真心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无论苏先生是否有这个意思,都已经够他喝一壶了。

字字求心术,狠。案子发到御史台处理。

苏轼被从湖州抓回京城,关进了御史台监狱。开始,苏轼只承认《山村绝句》等诗反映了一些民间疾苦,但绝无怨谤之心。

但是,隔天一次的审讯、折磨,使他身心交瘁,最后,他只有对这些被指控的“罪诗”,按照主审官的意图,一一做出违心的解释,并屈认:“有此罪愆,甘伏朝典。”现在,重读这些诗和苏轼被逼招供的释诗“供词”,是很有意思的。

它告诉我们,中国“字字求心术”的文字罗网,是何等严酷,而中国文人在文字罗网中的冲决、挣扎,又是何等的可笑和无力。比如,《山村绝句》第一首云: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苏轼的供词是:“此诗意言山中之人饥贫无食,虽老犹自采笋蕨充饥,时盐法峻急,僻远之人,无盐食用,动经数月……以讥盐法太急也。” 又如,《山村绝句》第二首云:杖藜裹饭去匆。

3.苏轼的诗在乌台诗案前后的变化

在题材上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

苏东坡,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去生活的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在杭州,在一首给孔文仲的诗里,他流露出对声势煊赫的官场的蔑视:“我本麋鹿性,谅非优辕姿。”

不仅如此,他还替监狱里的犯人呻吟,替无衣无食的老人幽咽。他写农村田园情趣时,他起的题目却是《吴中田妇叹》:“汗流肩赤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炊,肤浅不及明年饥”;他在歌咏“春入深山处处花”时也写农民的食粮,农民吃的竹笋没有咸味,只因“尔来三月食无盐”,直指朝廷的专卖垄断;他写被征调的人民挖通运河以通盐船,他的笔触更加尖刻犀利:“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他指责积贫积弱的朝廷,他渴望“致君尧舜”,渴望有朝一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探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轻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然而,“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东坡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梦后的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在下棋时,他体悟到:“着时自有输赢,着了并无一物”。在幽林静山之间,他豁然开朗:“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耐客思家”。他不再执著于“奋力有当时志世”而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所以当苏轼遨游赤壁之时,面对“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发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感叹,便也可被世人所理解。他飘然独立,只愿做一只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在文化上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渴望在仕宦之路上获得成功,即使有“归去”之心,也是“欲回天地如扁舟”“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

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他渴望在沙场上一展雄威,“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尤其在密州徐州时,其锐意进取、济世报国的入世精神始终十分强劲。苏轼在其政论文章中就曾一再阐发《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希望“天子一日赫然奋其刚健之威”,能动于改革,为变法摇旗呐喊 。

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他认识到自己和朝廷权贵们已经是“肝胆非一家”。

所谓使人追求的“浮名浩利”,对他来说已经是 “鹤骨霜髯心已灰”,只能劳神费力,再没有什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穷猿已投林,疲马初解鞍”。对那个一生仕宦起伏颠簸的苏东坡而言,他从心底发出最最真实的慨叹“惆怅东南一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的生活,并乐在其中。

当太后允其在太湖边居住的时候,他大喜:“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他终于可以乘一扁舟来往,“神游八极万缘虚”了。

久旱逢甘露,苏东坡和农人完全一样快活而满足,他写诗道:“沛然扬扬三尺雨,造化无心恍难测。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墙东人响屐。

腐儒奋粝支百年.力耕不受众目怜。会当作溏径千步,横断西北遮山泉。

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 在风格上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就词作而言,纵观苏拭的三百余首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类似的作品占苏拭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有词如“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锋芒毕露;一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决不可“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来悠然而唱,而必须要“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这些作品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却着实反映了那段时期苏轼积极仕进的心态。

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风貌,也有娱宾遣兴,秀丽妩媚的姿采。诸如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光、谈禅说理,几乎无所不包,绚烂多姿。

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词的十之八九左右。虽然也有“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大悲叹,但更多的却是“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的小恻隐,他逃离了仕途官场的蝇营狗苟,开始静观自然:“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他越来越觉得文字难以承载内心之痛:“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他将自然与人化而为一:“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其间大有庄子化蝶、无我皆忘之味。

至此,他把所。

4.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地位和贡献

一.简述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 1.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 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 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 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 个性。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 2.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 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 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 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 》。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 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 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 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 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 3.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 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 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 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

二.简述苏轼的“以诗为词” 1.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 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 士大夫化”发展。 2.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 上是“轻音乐”“软性文学”。到苏轼将词题 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 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 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苏词充分体 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 。 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 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 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

三.简述苏轼词的风格 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 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 风格是多样化的。 1.豪放,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婉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此词为悼亡之作, 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 生空漠的叹喟中。 3.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5.关于东坡的诗词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很狭小,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之中。

入宋以后,柳永开始将词境延利到都邑市井和千里关河、苇村山驿等自然空间,张先则向日常官场生活环境靠近。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

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

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

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虽然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如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

[23] 诗作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

6.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考试 试述苏轼对辞的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 1.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 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

苏轼词抒 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 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 个性。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

2.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 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 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 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 》。

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 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 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 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 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

3.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 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 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 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 二.苏轼的“以诗为词” 1.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 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 士大夫化”发展。

2.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 上是“轻音乐”“软性文学”。到苏轼将词题 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 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 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

苏词充分体 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 。 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 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 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

三.苏轼词的风格 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 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 风格是多样化的。 1.豪放,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婉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此词为悼亡之作, 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 生空漠的叹喟中。

3.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7.关于苏轼的诗句有那些 急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江晚景》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今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文学作品大多是词和散文。

苏东坡关于变革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苏东坡关于变革的诗句

诗句

三年级学过的关于秋天的诗句

阅读(61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三年级学过的关于秋天的诗句,内容包括三年级学过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三年级学过的秋天景象的诗句,小学三年级描写秋天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2、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宋】

诗句

托尔斯泰关于爱情的诗句

阅读(52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托尔斯泰关于爱情的诗句,内容包括托尔斯泰的爱情诗,托尔斯泰的爱情诗,列夫.托尔斯泰关于爱的名言。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军事小说集《塞瓦

诗句

关于春天三年级的诗句

阅读(54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春天三年级的诗句,内容包括三年级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春天的诗句三年级大全,描写春天的诗句(三年级的诗句)。原发布者:prx0131小学三年级描写春天古诗《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

诗句

关于石榴黄杨的诗句

阅读(39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石榴黄杨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黄杨的古诗,关于石榴的诗句,有关石榴花的诗句。1. 但黄杨长寸宋 刘辰翁 《洞仙歌·有客从余》2. 莫问黄杨厄元 张翥 《水调歌头 己丑初度,是岁闰正月戏以自寿(》3. 只有黄杨厄闰

诗句

关于战阵的诗句

阅读(42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战阵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战争的古诗大全,关于战争的诗句,关于战争的古诗。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破壮词以寄之》)3

诗句

关于情侣誓言的诗句

阅读(53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情侣誓言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爱情的承诺诗句,描写古代爱情誓言的诗句,关于爱情誓言的诗句或句子。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秦

诗句

关于国乐的诗句

阅读(8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国乐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琴声的诗句,关于乐声的诗句,关于古琴的诗句。有关“琴声”的诗句:《琴诗》作者: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2、《履道春居》作者:白居易“

诗句

关于爱恨纠葛的诗句

阅读(41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爱恨纠葛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爱恨情愁的诗句,关于爱恨情仇的诗句,求描写江湖爱恨纠葛的诗词。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

诗句

关于春花奇特鲜艳的诗句

阅读(32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春花奇特鲜艳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春花奇特鲜艳的诗句,形容春花奇特鲜艳的诗句,关于春花的诗句。残春花尽黄莺语,远客愁多白发生。2、秋花未落春花开,办得工夫万宠辱。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今夜试青镫,依

诗句

关于蝴蝶的诗句和插图

阅读(64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蝴蝶的诗句和插图,内容包括关于蝴蝶的诗句,想知道关于蝴蝶是诗词,人物,或者图片~,关于蝴蝶的古诗。蝴蝶 齐已(唐)何处背繁红,迷芳到槛重。分飞还独出,成队偶相逢。 远害终防雀,争先不避蜂。桃蹊牵往复,兰径引相从。 翠裛丹心

诗句

关于回忆的诗句林徽因

阅读(35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回忆的诗句林徽因,内容包括《记忆》林微因的诗有谁知道,林徽因的诗句,写林徽因的诗句。笑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旋涡。艳丽如同露珠,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笑的是她

诗句

关于蓝衣的诗句

阅读(50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蓝衣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古代女子蓝衣或白衣的句子,关于蓝色的古诗诗句,描写古代女子蓝衣或白衣的句子。1. 白马上乘的是个少女,二十岁上下年纪,白衫飘飘,左肩上悬着一朵红绸制的大花,脸色微黑,相貌却极为俏丽。只见她凤眼

诗句

关于名人的诗句不怕困难的

阅读(52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名人的诗句不怕困难的,内容包括有关不怕困难的诗句,描写中国古代诗人不畏艰难的诗句,关于不怕困难的名人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bai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

诗句

关于人生悲伤的诗句

阅读(38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人生悲伤的诗句,内容包括人生悲伤的诗句,感叹人生无奈心痛的诗句,形容人生悲哀的诗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

诗句

三年级学过的关于秋天的诗句

阅读(61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三年级学过的关于秋天的诗句,内容包括三年级学过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三年级学过的秋天景象的诗句,小学三年级描写秋天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2、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宋】

诗句

托尔斯泰关于爱情的诗句

阅读(52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托尔斯泰关于爱情的诗句,内容包括托尔斯泰的爱情诗,托尔斯泰的爱情诗,列夫.托尔斯泰关于爱的名言。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军事小说集《塞瓦

诗句

关于春天三年级的诗句

阅读(54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春天三年级的诗句,内容包括三年级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春天的诗句三年级大全,描写春天的诗句(三年级的诗句)。原发布者:prx0131小学三年级描写春天古诗《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

诗句

关于石榴黄杨的诗句

阅读(39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石榴黄杨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黄杨的古诗,关于石榴的诗句,有关石榴花的诗句。1. 但黄杨长寸宋 刘辰翁 《洞仙歌·有客从余》2. 莫问黄杨厄元 张翥 《水调歌头 己丑初度,是岁闰正月戏以自寿(》3. 只有黄杨厄闰

诗句

关于战阵的诗句

阅读(42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战阵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战争的古诗大全,关于战争的诗句,关于战争的古诗。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破壮词以寄之》)3

诗句

关于情侣誓言的诗句

阅读(53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情侣誓言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爱情的承诺诗句,描写古代爱情誓言的诗句,关于爱情誓言的诗句或句子。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秦

诗句

关于国乐的诗句

阅读(8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国乐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琴声的诗句,关于乐声的诗句,关于古琴的诗句。有关“琴声”的诗句:《琴诗》作者: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2、《履道春居》作者:白居易“

诗句

关于西湖的诗句或文言文

阅读(77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西湖的诗句或文言文,内容包括几句写西湖的诗词(或古文名句),关于西湖雪景的古诗或古文,谁有关于月河西湖的文言文和诗句。西湖杂记袁宏道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