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
但是近几年,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历史文化背景 ■南锣鼓巷:北京古都风貌中 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
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
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
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
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15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
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
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
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纵跨炒豆、板厂两胡同的僧格林沁王府 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
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
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旗人,1825年袭封科尔沁郡王,1855年晋封亲王。他能征善战,但在历史上却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1859年在大沽海战中他督军奋战,大败英法联军。1863年后又受命剿捻,在山东、河南、安徽镇压捻军。
1865年5月,率部在山东曹州与捻军激战中阵亡。死后,其子伯彦诺谟诂承袭亲王爵,因而这一带的老住户,还称这所府址为“伯王府”,伯王曾任御前大臣,做过光绪的“谙达”(老师),教光绪骑射。
原僧王府规模很大,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
其中东路除正院外,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 民国后,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被分成了许多院落。
现在的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号),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双号),都是原王府的范围。 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
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见的。现在这里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
像这样幽静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 ■中央戏剧学院原是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旧宅 顺着南锣鼓巷再往北走,东边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
进口不远路北就是中外闻名的中央戏剧学院。作为我国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的顶级学府,其占地面积真不算大,包括实验剧场,只占东棉花胡同和北兵马司胡同之间西部的一部分。
但是,庙不在大,有神则灵。这里培养了我国一代代的话剧与影视明星。
陈宝国、陈道明、姜文、巩俐、章子怡……都曾在这里学习生活。 这里原是靳云鹏旧宅。
靳云鹏(1877-1951),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在云南任清军19镇总参议。后受袁世凯信任,任山东都督。
1919年后任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靳云鹏买下这里后,拆除了部分四合院,建了几座西式楼房。
1921年年底,靳云鹏辞职后,长期在天津居住。上世纪60年代,院里仍有几处旧楼,当时作为办公楼和单身教师宿舍。
又过去了40年,旧建筑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无迹可觅。 ■国画大师齐白石曾住在雨儿。
2.南锣鼓巷的历史故事
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
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现已完全改造成为步行街,车辆不可通行。
3.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
但是近几年,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历史文化背景 ■南锣鼓巷:北京古都风貌中 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
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
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
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
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15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
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
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
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纵跨炒豆、板厂两胡同的僧格林沁王府 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
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
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旗人,1825年袭封科尔沁郡王,1855年晋封亲王。他能征善战,但在历史上却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1859年在大沽海战中他督军奋战,大败英法联军。1863年后又受命剿捻,在山东、河南、安徽镇压捻军。
1865年5月,率部在山东曹州与捻军激战中阵亡。死后,其子伯彦诺谟诂承袭亲王爵,因而这一带的老住户,还称这所府址为“伯王府”,伯王曾任御前大臣,做过光绪的“谙达”(老师),教光绪骑射。
原僧王府规模很大,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
其中东路除正院外,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 民国后,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被分成了许多院落。
现在的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号),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双号),都是原王府的范围。 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
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见的。现在这里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
像这样幽静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 ■中央戏剧学院原是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旧宅 顺着南锣鼓巷再往北走,东边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
进口不远路北就是中外闻名的中央戏剧学院。作为我国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的顶级学府,其占地面积真不算大,包括实验剧场,只占东棉花胡同和北兵马司胡同之间西部的一部分。
但是,庙不在大,有神则灵。这里培养了我国一代代的话剧与影视明星。
陈宝国、陈道明、姜文、巩俐、章子怡……都曾在这里学习生活。 这里原是靳云鹏旧宅。
靳云鹏(1877-1951),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在云南任清军19镇总参议。后受袁世凯信任,任山东都督。
1919年后任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靳云鹏买下这里后,拆除了部分四合院,建了几座西式楼房。
1921年年底,靳云鹏辞职后,长期在天津居住。上世纪60年代,院里仍有几处旧楼,当时作为办公楼和单身教师宿舍。
又过去了40年,旧建筑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无迹可觅。 ■国画大师齐白石曾住在雨儿。
4.南锣鼓巷名字的来源
南锣鼓巷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
扩展资料
南锣鼓巷主要景点:
1,僧格林沁王府
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
2,茅盾故居
后圆恩寺胡同13号即茅盾故居。和这一地区的许多深宅大院相比,茅盾故居是太普通,太不起眼了,仅是一座不大的两进四合院。7月恰是茅盾诞辰110周年,故居经过整修重新开放。故居前面的院子中矗立着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周围的房间是茅盾生平展览。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南锣鼓巷
5.谁给具体说一下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全长786米,宽8米。此巷是元大都时的南北通道,为北京胡同的保护区。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称锣锅巷。有两种说法,一认为有驼背者住此,巷以人名;一认为此巷路面中间高,两端低,形如锣锅。清乾隆十年京城全图,“锣锅”讹为“锣鼓”。以鼓楼东大街为界,其北的长巷称北锣鼓巷,其南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 没有东西会一成不变的,有的变化是外表,有的变化则是内心。所以这样看来,南锣鼓巷的变化显然还没达到质的高度。 胡同加宽了,两边的平房修葺一新,巷口还立起了一个略带新漆味儿的牌楼,一路上又立起了若干个禁止左转、禁止右拐、禁止停车的牌子,仿佛已然一个全新的秩序世界了。没变的只有巷角下棋的老人们,他们专注的似乎不是这个可以眼见到的变化的世界。 巷子两边的商店多了,酒吧多了,酒店多了,餐厅也多了,可居住在这条巷子里的人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