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夏天夕阳诗句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唐·方
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2.描写夏日黄昏的素材(诗词,散文
我来涂鸦几句:
这是一个夏日午后的黄昏,阳光淡淡地铺洒在水面上,轻风过处,泛起层层金黄色的涟漪,,,,
老张慢慢悠悠踱在岸边,手中缓缓转着两个大理石健身球。
对岸,一群人围着看两个人下棋,时不时有争论声传来。
天边有大鸟掠过,云彩团成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形状,引得随同大人出来玩耍的孩子们吵闹着指指点点。
树成行,绿意阵阵,裹着花坛里的花香一路散开去,饭后散步、运动锻炼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轻快的脚步和爽快的笑语追随着夏天的气息漫天飞舞。
3.形容夏天黄昏美好句子
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挤嘈杂的世界里。
难得一个人去享受黄昏,体味静谧。如果我们每一天都能从杂乱的氛围中逃脱出来,在黄昏里静静地站一会儿,那实实在在是一种最美妙的享受。
有一个首歌是这样唱的:“……一朵花采了许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一把伞撑了许久,雨停了也想不起收;一条路走了许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头;一句话想了许久,分手了也说不出口。聚,不一定是开始,散,不一定是结束。
完整地珍惜心中的一段情谊不好么?……”黄昏是一天之中最辉煌、最美丽的时刻,黄昏给人以悠闲的诗意,给人以宁静的温馨……不是么?黎明固然绚丽,但它给人以冷漠;骄阳固然热烈,却没有人招架得住它的热情;夜晚固然恬淡,它却无法闪烁出生命在世界里拼博的那种伟大的绚丽的光芒……黄昏给人以冷静、深沉和成熟,伴之而来的将是成功、圆满和幸福。 享受黄昏,轻轻地,静静地,抽一支烟,画一幅画,唱一支歌,写一首诗,怀想一张面孔,欣赏一只鸢影,冷静地把自己的心事掏出来梳理。
这时,美妙的大自然就会把一个纯真无邪、无忧无虑的你还给自己。
4.描写夏日黄昏的素材(诗词,散文
夏日黄昏
夏天的黄昏总是有点过于漫长,白昼的燥热已经缓慢地过去了,从南到北的风让胡同充满了诱惑力。妈妈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可能去湾边了,也可能去谁家里串门去了。胡同早就被爷爷扫过了,我看见奶奶弯着腰铺上了凉席---那种用高梁杆编织的凉席,然后对着我说,狗子,出来凉快凉快啊。我梗了梗脖子,故意把头扭向一边。我就烦奶奶喊我的小名,我已经不知多少次的警告过奶奶了,可是奶奶竟然依旧我行我素。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越是喊我,我越是不去。
我看见了一群蚂蚁,在墙角匆匆地忙碌着。原来听妈妈讲过,蚂蚁集合,那就是要下雨了。我一边看黑鸦鸦的蚂蚁,一边抬头看看天空。天空依旧高远,落日使整个天空充满了一种温暖的颜色,这是一种让人感觉不到热的温暖,是的,此刻的乡村正处于寂静的边缘,也许是一天的结束,也许是夜的开始。
我听见了背后奶奶的脚步,然后就是奶奶的手,我的耳朵被奶奶的手侵犯了一下,不疼,却是不舒服。奶奶说,我喊你你怎么不回答。我用眼角斜了斜奶奶,我说谁让你喊我的小名。奶奶说不喊你的小名喊什么?我说喊大号。奶奶说,你的大号叫什么?我不知道我的大号叫什么,妈妈还没有给我起,妈妈说上学的时候才给我起大号,可是我不想叫那个小名了,那个小名越来越让我感受到一种耻辱,而始作蛹者就是背后的奶奶。
我不知道奶奶为什么给我起了一个这样的小名:狗子,狗子,就没有别的名字可叫了吗?有一次奶奶被我问急了,说叫狗子的人好活,谁让你小时候体弱多病呢。但是我依旧不喜欢这个名字,我想有个响堂堂的大号。
爷爷早就坐在凉席上抽烟袋了。爷爷的头顶光着,一年四季,爷爷的头总是被剃得锃亮,我总想,爷爷为什么那么喜欢光头啊。爷爷没穿上衣,只是在肩膀上搭了块毛巾。爷爷说,过来,陪爷爷坐一回儿。这就是爷爷与奶奶不同的地方,爷爷不喊我的小名,这使爷爷看上去比奶奶更知道我在想些什么。
夜色一点点的浓起来,我躺在凉席上,看见了刚刚冒出来的第一颗星星。我说爷爷你看,大毛(星星)出来了。爷爷却不抬头,烟从他的鼻孔里轻轻地冒出来,然后一点点淡淡的消失。我看见了爷爷赤着的双脚,指甲粗粝而张扬,仿佛刚刚从泥土里走出来似的。奶奶摇着蒲扇,风就是那样一点点略过我的脸颊又向爷爷拂去。
有几只蚊子在我的耳边试探的鸣叫,它们根本不知道惹烦了我会是怎样的命运,但我并不贸然出击,只是在看准了之后才给它致命的一击。我扬起手让爷爷和奶奶看蚊子的尸体,上面没有血迹,这可以说明那只死去的蚊子还没有来得及享受生命的快乐就早早的夭折了。这是它们的不幸,却不能代表我的凶残。
爷爷和奶奶不怎么说话,偶尔才有奶奶的一句话:少抽一点好不好。爷爷却不接话,半晌才像从遥远的天际传来的一句话:浑身累呢。我看见奶奶的目光落在爷爷的头上,脸上,裸着的肚皮上,最后才是爷爷的两只脚上。
大毛出来了,二毛却没有看到,后来大毛也悄悄地躲起来。夜色开始暗下来,妈妈还没有回来,我想起刚才看到的蚂蚁,就说,爷爷,是不是要下雨啊,蚂蚁都在搬家呢。
可能,爷爷的话简短而有力,也该下场雨了。
我说,什么时候给我起一个大号,我就要上学了。
黑暗中奶奶的笑容只是一闪就没有了。爷爷说,让爷爷好好想一下。
黄昏是什么时候结束的,我一点也没有注意到,我只是觉得那样的夏夜过得很轻松,无忧无虑的,就仿佛是整个的童年。
5.描写“夏天的夕阳”的古诗词有哪些
1. 《夕阳楼》
唐代: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2.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4. 《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 《乐游原 》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 《送灵澈上人》
唐代: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6.本人需要一首关于夏天的黄昏的诗歌,字数不要太多
我曾渴望过夏日的黄昏——
伴着朦胧的灯光和静谥。
将一身的疲劳抛向圆圈椅,
怡然地做一次书境的漫游。
过去的幻影在逐渐消逝,
现实的情感也正在远飏。
一颗绛红的太阳在眼中诞生,
拖着蓝色的彩锦升向脑海。
我开始漫游另外的国度,
那里有玫瑰花和龙蜒香,
有善良的居民和他们的悲欢,
有跃跃欲动可钦的灵魂。
在天空的阳台上,
一股旋风的羽翼,
把奇异洞天的花朵,
撒满充满清香的床榻。
在桥洞里睡熟的太阳,
它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微笑,
在纷乱的热狂中,
眩晕象酒一样在嘴唇边消失了……
我的心追随着他们——
我要在那里摘一朵素雅的兰花,
移植在书房的土壤上,
使异域的清香溢满虚幻的空间。
7.本人需要一首关于夏天的黄昏的诗歌,字数约15行以下
沿着宜人的乡间小路,
我走在夏日的黄昏里
空气和煦舒适
令我心旷神怡,
四周一片静悄悄.
田野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路旁的篱笆爬满了鲜花,
怒放在夕阳的余晖里,
送来幽幽香气。
开满白色和紫色花朵的藤萝
把卷须牢牢缠绕在围栏上,
高高的树木
在暮色中静立。
怀着宁静的心灵,
我坐在路旁的一片空地上,
凝视着日光渐渐逝去。
8.赞夏天傍晚的诗句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内容】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赏析】: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