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中关于谦让的句子
1·2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⑤.本立而道⑥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⑦与⑧?" 注释:①有子:孔子晚年的学生.名若.<论语>里对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有若.冉求.闵子骞四人称子.②孝弟:孔子和儒家提倡的两个基本的道德规范.孝规定了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态度,弟.同悌.规定了弟弟对兄长应有的态度.古注: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③好犯上者:好.读hào号.喜爱.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④鲜:读xiǎn险.少.⑤务本:务.专心致力.本.根本.⑥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不同的含义.这里的道是指孔子所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⑦为仁之本:仁.是孔子的最高道德范畴.为仁之本.是说孝悌是仁的根本.另一种解释说:为仁.行仁的意思.前者从仁的内容讲.后者是从仁的实行上讲.也有人解释.为仁的[仁"字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就是[做人的根本".⑧与:同欤.语气辞.表示疑问.古注:谦退不敢质言也.1·3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 注释:①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古注:[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 注释:①约:穷困.②安仁.利仁:安仁.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于己才去行仁.[有利则行.无利则止".4·3 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注释:①好:去声.音号.喜爱.②恶:去声.音wù误.憎恨,讨厌.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①也." 注释:①恶:有两种解释:一.善恶的恶.与上章恶字不同.二.好恶的恶.与上章恶字同义.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能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 ②必于是.颠沛 ③必于是." 注释:①恶乎:恶.音wū乌.何,怎么.②造次:急遽,仓卒.③颠沛:跌倒.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5·5 或曰:[雍①也仁而不佞②."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③.屡憎于人.不知其仁④.焉用佞." 注释:①雍:孔子的学生.冉雍.字仲弓.②佞:音nìng泞.能言善辩.有口才.③口给:言语便捷.④不知其仁:有两种解释:一.指佞人.佞人遭人憎恨.因而不知其(佞人)有仁道,二.指冉雍.不知冉雍是否仁者.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①.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①务民之义:<论语集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务:致力.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①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②.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①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两位天子.是孔子推崇的圣人.②譬:比喻.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①.依于仁.游于艺②." 注释:①德:古注: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②游于艺:艺指孔子教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六艺都是日常所用.游.有不同的解释:一.艺不足以据守和依靠.所以说是游,二.游泳.习艺有游泳自如的乐趣,三.闲暇无事的时候就游憩于六艺之中.游是不匆忙急迫的意思.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①弘毅:弘大强毅.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①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④斯语矣." 注释:①克己复礼:有不同的解释:一.克.克制.约束,复.践行.克制和约束自己来践行礼.二.克.胜,复.返回.战胜自己离开了礼的言行回归到礼的要求上来.两种解释意思相近.②天下归仁焉:有几种解释:一.归是与.赞许的意思.一旦做到了克己复礼.便会得到天下人的赞许.二.专指君主如果能克己复礼.天下人都会归顺这仁德之君.三.一旦做到克己复礼.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程子注:[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以第三种解释较合理.这里[克己复礼"的主语似不是指个人.而是泛指众人.即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就都归于仁了.③目:条目.④事:从事.实行.12·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②."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①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接见贵宾和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求谨慎恭敬.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象接见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谨慎.也就是说要敬.②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在邦指在诸侯国做官.在家指在卿大夫家做事.无怨有两种解释:一.指仁的效果.做到了前面所说的敬和恕.别人对自己便没有怨恨.二.指自己而言.也是仁的要求.除了做到前面讲的两点.还要不怨天尤人. 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①."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注释:①讱:难.迟钝.<史记>记载.司马牛多言而躁.孔子的话是针对他的缺点而说的. 12·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3·19 樊迟问仁.子曰。
2.论语中关于"温良恭俭让"的句子
温良恭俭让
【发音】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释义 】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子禽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
3.求论语中关于谦让的句子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帮帮忙 很急的
1·2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⑤.本立而道⑥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⑦与⑧?" 注释:①有子:孔子晚年的学生.名若.<论语>里对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有若.冉求.闵子骞四人称子.②孝弟:孔子和儒家提倡的两个基本的道德规范.孝规定了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态度,弟.同悌.规定了弟弟对兄长应有的态度.古注: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③好犯上者:好.读hào号.喜爱.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④鲜:读xiǎn险.少.⑤务本:务.专心致力.本.根本.⑥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不同的含义.这里的道是指孔子所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⑦为仁之本:仁.是孔子的最高道德范畴.为仁之本.是说孝悌是仁的根本.另一种解释说:为仁.行仁的意思.前者从仁的内容讲.后者是从仁的实行上讲.也有人解释.为仁的[仁"字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就是[做人的根本".⑧与:同欤.语气辞.表示疑问.古注:谦退不敢质言也.1·3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 注释:①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古注:[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 注释:①约:穷困.②安仁.利仁:安仁.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于己才去行仁.[有利则行.无利则止".4·3 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注释:①好:去声.音号.喜爱.②恶:去声.音wù误.憎恨,讨厌.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①也." 注释:①恶:有两种解释:一.善恶的恶.与上章恶字不同.二.好恶的恶.与上章恶字同义.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能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 ②必于是.颠沛 ③必于是."注释:①恶乎:恶.音wū乌.何,怎么.②造次:急遽,仓卒.③颠沛:跌倒.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5·5 或曰:[雍①也仁而不佞②."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③.屡憎于人.不知其仁④.焉用佞." 注释:①雍:孔子的学生.冉雍.字仲弓.②佞:音nìng泞.能言善辩.有口才.③口给:言语便捷.④不知其仁:有两种解释:一.指佞人.佞人遭人憎恨.因而不知其(佞人)有仁道,二.指冉雍.不知冉雍是否仁者.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①.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①务民之义:<论语集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务:致力.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①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②.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①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两位天子.是孔子推崇的圣人.②譬:比喻.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①.依于仁.游于艺②." 注释:①德:古注: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②游于艺:艺指孔子教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六艺都是日常所用.游.有不同的解释:一.艺不足以据守和依靠.所以说是游,二.游泳.习艺有游泳自如的乐趣,三.闲暇无事的时候就游憩于六艺之中.游是不匆忙急迫的意思.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①弘毅:弘大强毅.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①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④斯语矣." 注释:①克己复礼:有不同的解释:一.克.克制.约束,复.践行.克制和约束自己来践行礼.二.克.胜,复.返回.战胜自己离开了礼的言行回归到礼的要求上来.两种解释意思相近.②天下归仁焉:有几种解释:一.归是与.赞许的意思.一旦做到了克己复礼.便会得到天下人的赞许.二.专指君主如果能克己复礼.天下人都会归顺这仁德之君.三.一旦做到克己复礼.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程子注:[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以第三种解释较合理.这里[克己复礼"的主语似不是指个人.而是泛指众人.即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就都归于仁了.③目:条目.④事:从事.实行.12·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②."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①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接见贵宾和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求谨慎恭敬.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象接见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谨慎.也就是说要敬.②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在邦指在诸侯国做官.在家指在卿大夫家做事.无怨有两种解释:一.指仁的效果.做到了前面所说的敬和恕.别人对自己便没有怨恨.二.指自己而言.也是仁的要求.除了做到前面讲的两点.还要不怨天尤人. 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①."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注释:①讱:难.迟钝.<史记>记载.司马牛多言而躁.孔子的话是针对他的缺点而说的. 12·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3·19 樊迟问仁.子曰:。
4.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和解释
论语为政第二
【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无违:不要违背。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4)御:驾驭马车。
(5)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原文】
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原文】
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2)养:音yàng。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
【原文】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5.论语中描写善念的句子
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
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
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注释】(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8)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6.表达尊敬的诗句
名言就有: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人,更相为命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论语中关于恭敬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