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秦岭的诗句
1、《登总持阁》——唐代岑参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译文: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代韩愈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译文: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不肯前行。
3、《蓝桥驿见元九诗》——唐代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译文: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
4、《秦岭云屏》——唐代淡文远
屏峙青山翠色新,晴岚一带横斜曛。
寻幽远出潼川上,几处烟村锁白云。
译文:彩云象屏内一样直竖着,秦岭更加苍翠清新,天气放晴,云气如带,横抹着夕阳的彩霞。寻求美景不辞远路奔波,来到潼洛川上,但见村落烟雾飘渺,处在白云之中。
5、《次韵蔡瞻明秋园五绝句》——宋代洪适
政恐淇园修竹劲,不如秦岭老松坚。
译文:虽拥有仁德美行,但难以实现,因为与秦岭松的长久相比,其难以相匹。
2.有关秦岭的诗句
《左迁至蓝关侄孙湘》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华清宫》
年代: 唐 作者: 张继
天宝承平奈乐何,华清宫殿郁嵯峨。
朝元阁峻临秦岭,羯鼓楼高俯渭河。
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
只今惟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
3.形容秦岭的诗句
孟浩然《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白居易《初贬官过望秦岭》: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薛涛《别李郎中》: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李嘉佑《登秦岭》:南登秦岭头,回望始堪愁。汉阙青门远,高山蓝水流。三湘迁客去,九陌故人游。从此辞乡泪,双垂不复收。
杜甫《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闻道王乔舄,名因太史传。如何碧鸡使,把诏紫微天。秦岭愁回马,涪江醉泛船。青城漫污杂,吾舅意凄然。
司空曙《登秦岭》:南登秦岭头,回首始堪忧。汉阙青门远,商山蓝水流。三湘迁客去,九陌故人游。从此思乡泪,双垂不复收。
白居易《送武士曹归蜀》:花落鸟嘤嘤,南归称野情。月宜秦岭宿,春好蜀江行。乡路通云栈,郊扉近锦城。乌台陟冈送,人羡别时荣。
4.关于秦岭的古诗
1,《蓝桥驿见元九诗》唐代:白居易
原文: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白话文释义: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每到达一个驿站我都要首先下马,沿墙绕柱东看西樵寻找你的题诗。
2,《登总持阁》唐代:岑参
原文: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白话文释义:总持阁高峻直逼云天,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代:韩愈
原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白话文释义: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4,《望秦川》唐代:李颀
原文: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白话文释义:回头东望离秦川已经很远了,太阳从东峰上冉冉升起。天气晴朗,远处的山水明洁清净,可清清楚楚地看见;长安城蜿蜒曲折,重重叠叠宏伟壮丽。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一层寒冷的色彩。我有归去的感叹,这里霜寒露冷,还是回去吧。
5,《骆谷晚望》唐代:韩琮
原文: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白话文释义:辽阔的秦川沃野千里,风景如画,浩浩荡荡的渭水如绵长的细丝一般穿越三秦。这美丽的风景画是我在归乡途中一望所见的。这次不如不回来啊,怀着这种屈辱的心情回家,仿佛那山岭上的花草都枝枝使人断肠。
5.求关于“秦岭”的古诗句和古文句子
1、《蓝桥驿见元九诗》唐代: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翻译: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代:韩愈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翻译: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3、《登总持阁》唐代:岑参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翻译: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
4、《次韵蔡瞻明秋园五绝句》宋代:洪适
政恐淇园修竹劲,不如秦岭老松坚。
翻译:虽拥有仁德美行,但难以实现,因为与秦岭松的长久相比,其难以相匹。
5、《别李郎中》唐代:薛涛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翻译:梧桐花落凤凰飞走,想登上秦岭却更觉凄凉。
6.秦岭四宝的秦岭四宝
朱鹮是稀世珍禽,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得朱鹮对变化了的环境难以适应,其数量急剧减少。
朱鹮的性格温顺,我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朱鹮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体长约80厘米左右。
它平时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觅食时才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等为生。稀世珍禽朱鹮,又称朱鹭(通名)、红鹤、朱脸鹮鹭(北名),被誉为“东方瑰宝”、“东方宝石”、“吉祥之鸟”。
朱鹮嘴长约17厘米,尖端微向下弯曲,脸裸呈红色,枕部有数十根柳叶状的羽毛延伸,形成羽冠,通体白色,两翅与腹部及尾渲染着美丽的朱红色泽,腿与爪亦为朱红色,喜欢结伴成群翱翔。其特有的秀雅体态和起落时翩翩起舞的轻盈舞姿为历代诗人所倾慕,留下了“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等诗句。
1960年,第十二届世界鸟类保护会议上将朱鹮列为“国际保护鸟”,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境内曾有14个省份有过关于朱鹮的记录,但20世纪60-70年代各地均未遇见,一度以为已在野外绝灭,直至1981年夏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世界上仅存的野生朱鹮种群,并于1983年建立了保护观察站。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国朱鹮拥有量近2000只。 陕西秦岭大熊猫的发现,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末。
1958至1960年,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始在佛坪县获得大熊猫皮张;1959年冬,我国生物科学工作者首次在佛坪县岳坝乡发现秦岭大熊猫;1964年首次在报刊公布秦岭大熊猫,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秦岭大熊猫主要分布在陕西境内的陕南三市部分县,以及秦岭北麓关中地区的太白县,凤县,眉县,周至县的山区。
秦岭大熊猫头圆更像猫,且具有较小头骨、较大牙齿。在皮毛颜色方面,秦岭大熊猫胸斑为暗棕色、腹毛为棕色,使它看上去更漂亮,更憨态可掬,陕西人把秦岭大熊猫称为“国宝中的美人”。
秦岭大熊猫的栖息地涉及陕西省佛坪、洋县、太白、周至、宁陕、留坝、城固、宁强、凤县9县21个乡镇,尤以洋县、佛坪、太白和周至四县交界处的兴隆岭地区为核心,局域种群的数量最大。据调查显示,目前秦岭大熊猫仅有三百多只,极其珍贵。
在陕西秦岭的大山深处,生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秦岭金丝猴。在金丝猴的家族中,这是比较特殊的一支。
金丝猴大多活动在2000—3000米的高海拔山区的针阔混交林地带,过着群居生活,以野果、嫩枝芽、树叶为食。秦岭是中国金丝猴分布的最北限。
而生活在陕西秦岭的金丝猴最为有名,在动物学分类上属金丝猴四川亚种的秦岭种群。金丝猴的生活环境偏僻,食性特殊,一旦改变了它的生活环境,就极难养活。
目前,除中国国内少数动物园有数十只饲养外,国外动物园还没有饲养和展览过。 金丝猴,又名金线猴、仰鼻猴、蓝面猴、狮子鼻猴。
其长相奇特,嘴部突出,鼻孔朝天,红颈蓝面,全身披着细密柔软的金色长毛,“金丝猴”美名就因其金光闪烁的毛色得来,秦岭当地居民又称其为“灵性兽”或“孝兽”、“仁兽”。我国金丝猴共有3个种:黔金丝猴、滇金丝猴和川金丝猴,被人们称为金丝猴“三兄弟”,其中川金丝猴为黄色,分布于四川西北部、陕西秦岭南部、甘肃东南部和湖北西北部。
秦岭是我国金丝猴分布的最北限,主要分布于陕西境内秦岭山区的周至、太白、宁陕、佛坪、洋县等地,秦岭金丝猴属川金丝猴。据估计秦岭金丝猴约有3000~5000只,活动范围在海拔1500~3000米人烟罕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夏季多在 3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山林活动,冬季及早春则多在2000米左右低海拔地带活动。
金丝猴的生活环境偏僻,食性特殊,人工极难养殖,国内只有少数动物园饲养数十只。 羚牛在我国共分布有四个亚种,而分布在秦岭山中的秦岭亚种是四个亚种中体形最大的,其通体白色间泛着金黄,长相最为威武,美丽,而且,数量也最为稀少。
秦岭羚牛是秦岭山脉的特产动物,其分布沿秦岭主脊冷杉林以上。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它的两个长而粗壮的前肢,两条短而弯曲的后腿,以及分叉的偶蹄这些特点都使秦岭羚牛能够适应高山攀爬生活。 羚牛秦岭亚种,是秦岭山脉的特产动物,被称为“秦岭金毛扭角羚”,通体白色间泛金黄,长相极为威武,美丽,当地人又叫它为“白羊”或是“羊子”。
秦岭羚牛有两个长而粗壮的前肢,两条短而弯曲的后腿以及分叉的偶蹄,这些特点都使其能够适应高山攀爬生活,但数量不足5000头,十分珍贵。秦岭羚牛一般生活在海报1050-3600米的针阔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晨昏采食,常作季节性的移动。
春季常下至1500米左右的山谷中采食青草、竹笋与竹叶;夏季则迁移至高处采食含有多种维生物及淀粉的草本,然后进入林阴以避烈日;秋季采食各种植物的籽实;冬季进入亚高山台地或向阳的山地食物基地,主食秦岭箭竹、冷杉等树皮及灌木嫩枝,并照晒阳光取暖。它们喜舔食岩盐及硝盐,集群性很强,每群约20-30头,冬季会出现更大的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