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陪衬的诗句
一、冷暖相衬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山岩震动,清泉叮咚,深林战栗,峰峦抖动.乌云滚滚,雨点将落;水面蒙蒙,烟雾缭绕.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峰峦崩裂,大地摇动.作者极力铺陈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勾画出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而天门一打开,景象就为之一变,天空青色透明,一望无际,太阳月亮一齐大放光明,金楼银台悬空而起,真是光辉灿烂,耀眼夺目,一片暖亮色调.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二、动静相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照”“流”“喧”“动”四个动词,描绘了山间清新自然、明丽如画的动态景色: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黑影,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轻轻流过,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竹林中笑语喧哗,是姑娘们洗衣归来;水面上莲叶摇动,是渔船顺流而下.然而这样的动景给人的感觉却是清幽宁静,超尘绝俗.景物的动态描写,使静景有了一个参照物,变得更静,即所谓“动中之静尤显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效果,这全赖于衬托的作用. 三、乐哀相衬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凯旋,换上锦衣,向国人炫耀战功;另一幅是如花的宫女,在宫殿里恣情欢乐.诗人用浓笔重墨极力渲染越国军队的胜利姿态及王宫的繁华、欢乐.末句顺带一笔,引入眼前凄凉之景.前三句乐景为末句哀景蓄势,强烈的对比,巨大的反差,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让人顿生人事变换、古今盛衰之感慨.正应了清人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四、大小相衬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远处、近处,天上、地下,空间被无限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叶扁舟显得何等渺小,置身于其中的诗人又是何等的孤苦伶仃!以阔大的环境作为背景,卑小的人物只是沧海一粟,两相衬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生出无限感慨和惆怅. 五、声寂相衬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一煞】) 深秋,黄昏,青山疏林,淡烟暮霭,阻隔了莺莺的视线.莺莺送别张生,张生已走,夕阳古道上原来的窃窃私语、依依情话,现在已归于一片寂静,偏偏这时传来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莺莺原本就破碎的心.马鸣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听到马鸣之声却不见马上之人,莺莺的心情何等悲苦凄怆!“有声”与“无声”相互映衬,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 六、收放相衬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长亭送别》【耍孩儿】) 前两句说纵然马上就要相别千里,姑且在聚合时再饮一杯送行吧,是由上文的极度悲哀转向无可奈何的宽慰之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即此意;后三句说,哪里还要饮什么送别的酒啊,酒没饮,心早已如痴如醉了,眼泪流尽继之以血,心却如死灰,由前面的暂时宽慰又转到痛不欲生的悲哀,可以看出,前两句是后三句的蓄势,是一种欲放先收的手法,收得越紧,放得就越开,如此,把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肝肠欲断. 七、正反相衬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诗人写蜀道难行,先从正面着手,上面突兀而立的高山,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下面曲折回环的河川,冲波激浪.然后宕开一笔,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千里翱翔的黄鹤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缘,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正反结合,极力状写蜀道的难行.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抒怀》) 诗人说: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果真如此吗?细想:尽管诗人名满天下,但他一生最大的憾事就是不能以官实现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本志.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上句的“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的“官”,才是正意所在:休官原因不是老病,而是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胸中块垒,不吐不快,却又不能直吐,只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八、明暗相衬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白居易《琵琶行》) 主客忘归不发,为何?——“忽闻琵琶声”.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主、客离愁加重“惨将别”,这时却忽然听到琵琶声。
2.关于陪衬的诗句
一、冷暖相衬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山岩震动,清泉叮咚,深林战栗,峰峦抖动.乌云滚滚,雨点将落;水面蒙蒙,烟雾缭绕.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峰峦崩裂,大地摇动.作者极力铺陈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勾画出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而天门一打开,景象就为之一变,天空青色透明,一望无际,太阳月亮一齐大放光明,金楼银台悬空而起,真是光辉灿烂,耀眼夺目,一片暖亮色调.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二、动静相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照”“流”“喧”“动”四个动词,描绘了山间清新自然、明丽如画的动态景色: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黑影,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轻轻流过,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竹林中笑语喧哗,是姑娘们洗衣归来;水面上莲叶摇动,是渔船顺流而下.然而这样的动景给人的感觉却是清幽宁静,超尘绝俗.景物的动态描写,使静景有了一个参照物,变得更静,即所谓“动中之静尤显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效果,这全赖于衬托的作用. 三、乐哀相衬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凯旋,换上锦衣,向国人炫耀战功;另一幅是如花的宫女,在宫殿里恣情欢乐.诗人用浓笔重墨极力渲染越国军队的胜利姿态及王宫的繁华、欢乐.末句顺带一笔,引入眼前凄凉之景.前三句乐景为末句哀景蓄势,强烈的对比,巨大的反差,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让人顿生人事变换、古今盛衰之感慨.正应了清人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四、大小相衬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远处、近处,天上、地下,空间被无限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叶扁舟显得何等渺小,置身于其中的诗人又是何等的孤苦伶仃!以阔大的环境作为背景,卑小的人物只是沧海一粟,两相衬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生出无限感慨和惆怅. 五、声寂相衬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一煞】) 深秋,黄昏,青山疏林,淡烟暮霭,阻隔了莺莺的视线.莺莺送别张生,张生已走,夕阳古道上原来的窃窃私语、依依情话,现在已归于一片寂静,偏偏这时传来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莺莺原本就破碎的心.马鸣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听到马鸣之声却不见马上之人,莺莺的心情何等悲苦凄怆!“有声”与“无声”相互映衬,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 六、收放相衬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长亭送别》【耍孩儿】) 前两句说纵然马上就要相别千里,姑且在聚合时再饮一杯送行吧,是由上文的极度悲哀转向无可奈何的宽慰之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即此意;后三句说,哪里还要饮什么送别的酒啊,酒没饮,心早已如痴如醉了,眼泪流尽继之以血,心却如死灰,由前面的暂时宽慰又转到痛不欲生的悲哀,可以看出,前两句是后三句的蓄势,是一种欲放先收的手法,收得越紧,放得就越开,如此,把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肝肠欲断. 七、正反相衬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诗人写蜀道难行,先从正面着手,上面突兀而立的高山,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下面曲折回环的河川,冲波激浪.然后宕开一笔,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千里翱翔的黄鹤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缘,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正反结合,极力状写蜀道的难行.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抒怀》) 诗人说: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果真如此吗?细想:尽管诗人名满天下,但他一生最大的憾事就是不能以官实现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本志.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上句的“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的“官”,才是正意所在:休官原因不是老病,而是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胸中块垒,不吐不快,却又不能直吐,只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八、明暗相衬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白居易《琵琶行》) 主客忘归不发,为何?——“忽闻琵琶声”.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主、客离愁加重“惨将别”,这时却忽然听到琵琶声。
3.关于驳老子写了道德经的诗句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老子《道德经》中说,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像我现在又讲说关于老子的书,不必问,也知道是绝对没有学问、没有智慧的乱吹。“言者不如知者默”这话意是老子自己说的,白居易说,老子既然如此说,那他本身自然是智慧很高了,可是他为什么自己还是写了那么多个字呢?世界上打老子耳光打得最好的,是白居易这首诗,纵然老子当时尚在,亲耳亲见,也只当充耳不闻,哈哈一笑,无所反驳了。
4.谁能告诉我道德经中关于淡泊名利的句子,谢谢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生而弗有也,为而弗寺也,长而弗宰,是胃玄德。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已俞有。既以予人矣,已俞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为而弗侍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扌直 而盈之,不若亓已。扌短 而允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陪衬的诗句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