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禅意的诗句
1、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2、最爱芳香何处,花落菩提深深,随缘即应,落花潋滟。
3、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花落菩提。
4、菩提树下三千怨,酒醒今朝换一钱。琅琊烟台亭雨月,怎堪琴瑟泪轻涎。
5、菩提洗净铅华梦,世间万象本为空。
6、试问菩提当何如?随缘随遇亦随风。
7、手捻菩提似念经,目中无物两耳空,
8、辛苦不为成佛道,只为菩提早日红。
9、菩提一步出世界,安忍娑婆无常心。如法随捻众数子,声声禅定皆净土。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一物,何出惹尘埃。
11、我坐色空中,色空我独行。不劳菩提树,无月自空明。
1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13、一个愿无量善缘,菩提心永不褪变。
14、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15、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16、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17、识行妄分别,智隐迷是非。若转识为智,菩提其庶几。
18、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19、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偷闲来此徘徊。把人世黄粱都唤回。
20、菩提。无缝塔,林峦掩映,山色分开。任曹溪雪满,漏泄红梅。
21、彩云一点菩提心,操纵夷獠在纤手。
22、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23、阎浮提中大福田,莲花会上菩提记。
24、内心真知无价宝,欲识真如,正照菩提路。
25、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26、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27、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评。
28、尽登无上道,俱证菩提路。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29、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
30、四愿弘深垂教纲,心怀喜舍慈悲。爱河苦海度群迷。水离生灭,彼岸订菩提。
31、昏则弥陀成外盗,悟来烦恼是菩提。
32、本来真性是玄机。只有灵明悟得时。火灭烟消成大药,境忘心尽见菩提。
33、休外觅,识取自菩提。有相身中成锻炼,无为路上证牟尼。
34、醒圆明、一点证菩提,功超彼。
35、这元初妙有,清虚法体,证菩提位。
2.有关“禅意”的诗句有哪些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禅意的诗句。有关禅意的诗句我个人就很喜欢这几首:
1.题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唐·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4.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
唐·王昌龄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题东林白莲
唐·齐己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
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题
唐·郑谷
往事悠悠成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
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
明·李贽
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法海寺访仁公
清·郑板桥
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
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3.描写禅意的诗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出自于《六祖坛经》。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 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 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有个台。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即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 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也无从生出了。就是无所住也.
【注释】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 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 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 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4.有关禅意的诗句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禅意的诗句。
有关禅意的诗句我个人就很喜欢这几首:1.题义公禅房唐·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唐·王维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唐·王维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4.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唐·王昌龄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题东林白莲唐·齐己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题唐·郑谷往事悠悠成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明·李贽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法海寺访仁公清·郑板桥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5.描写“禅意”的诗句有哪些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寻南溪常道士》——唐代诗人 刘长卿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道吾山》——清代诗人 谭嗣同
知君素有栖禅意,岁晏蓬门迟尔开。《忆故山赠司空曙》——唐代诗人 李端
禅意归心急,山深定易安。《送赞律师归嵩山(一作无可诗)》——唐代诗人清 江
禅意法乘俱莫问,且谈旧事更依依。《蛇山》——宋代诗人 仇远
词语出处:
出自(唐)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
评价影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刘长卿)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唐诗大辞典.修订本》: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与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故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瀛奎律髓》卷四二)方东树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如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陈绎曾至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王士禛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见何世璂《然镫记闻》)。
6.佛教中有禅意的诗句,话语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