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学习方法的诗句
一、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译文
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二、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三、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四、柏学士茅屋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译文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
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五、《论语》
【作者】孔子 【朝代】春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2.古人关于阅读方法的诗句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宋〕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刘过《书院》:“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诗:“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明〕宋应星《怜愚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清〕潘际云《厂桥》:“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裴说《句》:“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唐〕许浑《寄殷尧藩》:“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唐〕杜荀鹤《书斋即事》:“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明〕杨循吉《题书橱》:“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清〕刘岩《杂诗》:“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清〕汪莹《示儿》:“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清〕袁枚《寒夜》:“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薛令之《草堂吟》:“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唐〕姚合《别贾岛》:“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唐〕韩愈《符读书城南》:“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宋〕王安石《寄吴冲卿》:“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宋〕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明〕文徵明《饮子畏小楼》:“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清〕袁枚《遣怀杂诗》:“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清〕彭兆荪《读书》:“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
3.关于学习方法的名言5古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榘。” 『8』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1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1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9』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3』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2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25』子曰:「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 『26』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7』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未何远之有?」 『28』子曰∶「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29』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30』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 『3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4』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5』陈亢问於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
」 『36』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 『知』不好学,其蔽也 『荡』;好 『信』不好学,其蔽也 『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 『狂』。
」 『37』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38』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 『39』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4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1』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 『4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4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44』卫公孙朝问於子贡曰:「仲尼焉。
4.关于规则的诗句
我倒~~怎么感觉你这题目是出着玩的啊??要古诗、也不说要什么样的。。是古诗就行是吧?嘻嘻、、我教你首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呵呵、、开玩笑的啦。。。
词行不?我有几首很喜欢的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醉花荫》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有首诗也蛮有意境的耶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L的、、《无题》不就是古诗?!你不认诗啊??
5.关于学习的古诗大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百川岛东海,一去不复返!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只要功夫深,鉄杵磨成针!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亭前梧桐已秋深
只要功夫深,鉄杵磨成针!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年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朱熹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代的“劝学诗”集锦
一、立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二、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三、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四、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五、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六、乐趣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