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有关于月亮的诗句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 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 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故人寄茶》 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漫兴》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明月夜留别》 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江楼有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生查子》 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调笑令》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菩萨蛮》 冯延巳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欹枕不成瞑,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云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帘,轻风花满檐。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夜》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采桑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2.唐代.宋代.明清.诗人关于月的诗句
一、“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边塞苦寒苍凉悲壮杜甫的月诗有很多是反映战争,关注“安史之乱”的,揭示了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及〈北征〉等都是这类的代表作。“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在那空旷寂寥的边塞,明月高悬的深夜,本应是人马安歇,进入甜美梦乡之时。
事实却否,在胡笳的悲鸣声中,在寂寥高挂的明月之下,在军令严肃的氛围里,士卒不敢放肆,不能懈怠,只能默然惨然,听凭战争的摆布,没有丝毫的自由可享。这样低沉雄浑,意境疏阔的场景,使人如临关塞,飒然一振。
《北征》可以说是杜甫“史诗”的典型代表。全诗篇幅宏大,一百四十句,七百字,为杜甫五言古诗最长的一首;安史之乱、国破家亡、时代变换、个人命运尽收诗中;全诗感情丰富复杂,思往昔、叹现实、想未来,驰骋宏阔,被人称为千古绝唱。
其中“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诗人深夜经过嘶杀拼夺的战场,在一弯凄清的寒月映照下,那累累白骨,正在诉说着一幕幕让人心痛的悲剧,控诉着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不尽的灾难。
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着国家复兴的愿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从而表达了普通人民的愤懑情绪。“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杜甫始终关心着国家的兴衰、人民的安危,他写过许多不同情态下的不眠之夜,透过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关怀民生的壮阔情怀。
那翻腾在波浪中的一片孤月,在鹳鹤争飞、豺狼争食的混战中,更显得凄寒,与末二句在不眠之际,诗人忧思重重,却又无力回转乾坤的悲怆之感相呼应,因此孤月不仅是单纯的水月之景,同时也是诗人悲凉心境的写照。如上述反映凄凉边塞的诗篇还有很多,“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
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遣怀》)清人仇兆鳌在《杜诗详注》说:“句句是咏景,句句是言情,说到酸心渗骨处,读之令人欲涕。”
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乡思亲情深意切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这方面的代表作是《月夜》和《月夜忆舍弟》。
自古以来,月亮是最基本的母性情结,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诚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把妻儿家室安置在鄜州,八月太子在灵武即位,消息传来,杜甫一人从鄜州奔向灵武,希望投奔新帝有所作为,半途中却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
诗人身居已经沦陷的长安,心中牵挂鄜州的妻子。在一个秋天的月夜里,杜甫写下了这首真挚感人的思亲之作。
此诗的突出特点在于诗人本意是要表达自己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但却用曲笔从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写,让思念从彼岸飞来,愈见得杜甫的思念之深切。诚如明代诗评家王嗣奭所言“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
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鬓湿臂寒,看月之久也。
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
(《杜臆》)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朦胧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绵长的深情、时空的转移和卓越的艺术构思使这首诗成为杜甫五律中最杰出的代表,也使得这首诗成为千年以来望月怀人的典范。
杜甫不仅对妻儿思念情切,对自己的弟妹也关爱倍至。动荡的时局,艰难的生活,更加激起他对亲人的无限深情。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同在战乱威胁之下,杜甫牵系诸弟,在白露节之夜的月光之下与孤雁声中写了以上诗句。天下本是同一轮明月,但因时、地、心情的不同,月明程度也有差异,兄弟离散的孤寂使秦州月自然无法比拟手足相聚的温暖的故乡月,露与月的夜景中蕴蓄着无限深情。
全诗以清新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处在国破家亡遭遇中的痛苦之情,表达了他与诸弟深挚纯洁的友情,可谓是字字传情,句句达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此外,杜甫还有一些怀念友人的咏月名句名篇,如“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二首》其一)表达诗人对老友李白的前途、生死的关切,念念不忘的深情。
三、“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怀才不遇悲情绵绵杜甫一生不管处在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条件下,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人格理想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远大抱负。尽管他长期受到压抑而无法施展,但他时时不忘。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抒怀》)在一个凄清的月夜,诗人孤独一。
3.关于月亮的诗词 唐代的
《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 其二》
唐代:崔备
四时皆有月,一夜独当秋。
照耀初含露,裴回正满楼。
遥连雪山净,迥入锦江流。
愿以清光末,年年许从游。
中秋对月
唐代: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代: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4.唐朝写月的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三)秋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李白《军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缪氏子《赋新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5.唐代.宋代.明清.诗人关于月的诗句
一、“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边塞苦寒苍凉悲壮杜甫的月诗有很多是反映战争,关注“安史之乱”的,揭示了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及〈北征〉等都是这类的代表作。“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在那空旷寂寥的边塞,明月高悬的深夜,本应是人马安歇,进入甜美梦乡之时。
事实却否,在胡笳的悲鸣声中,在寂寥高挂的明月之下,在军令严肃的氛围里,士卒不敢放肆,不能懈怠,只能默然惨然,听凭战争的摆布,没有丝毫的自由可享。这样低沉雄浑,意境疏阔的场景,使人如临关塞,飒然一振。
《北征》可以说是杜甫“史诗”的典型代表。全诗篇幅宏大,一百四十句,七百字,为杜甫五言古诗最长的一首;安史之乱、国破家亡、时代变换、个人命运尽收诗中;全诗感情丰富复杂,思往昔、叹现实、想未来,驰骋宏阔,被人称为千古绝唱。
其中“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诗人深夜经过嘶杀拼夺的战场,在一弯凄清的寒月映照下,那累累白骨,正在诉说着一幕幕让人心痛的悲剧,控诉着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不尽的灾难。
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着国家复兴的愿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从而表达了普通人民的愤懑情绪。“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杜甫始终关心着国家的兴衰、人民的安危,他写过许多不同情态下的不眠之夜,透过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关怀民生的壮阔情怀。
那翻腾在波浪中的一片孤月,在鹳鹤争飞、豺狼争食的混战中,更显得凄寒,与末二句在不眠之际,诗人忧思重重,却又无力回转乾坤的悲怆之感相呼应,因此孤月不仅是单纯的水月之景,同时也是诗人悲凉心境的写照。如上述反映凄凉边塞的诗篇还有很多,“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
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遣怀》)清人仇兆鳌在《杜诗详注》说:“句句是咏景,句句是言情,说到酸心渗骨处,读之令人欲涕。”
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乡思亲情深意切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这方面的代表作是《月夜》和《月夜忆舍弟》。
自古以来,月亮是最基本的母性情结,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诚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把妻儿家室安置在鄜州,八月太子在灵武即位,消息传来,杜甫一人从鄜州奔向灵武,希望投奔新帝有所作为,半途中却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
诗人身居已经沦陷的长安,心中牵挂鄜州的妻子。在一个秋天的月夜里,杜甫写下了这首真挚感人的思亲之作。
此诗的突出特点在于诗人本意是要表达自己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但却用曲笔从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写,让思念从彼岸飞来,愈见得杜甫的思念之深切。诚如明代诗评家王嗣奭所言“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
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鬓湿臂寒,看月之久也。
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
(《杜臆》)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朦胧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绵长的深情、时空的转移和卓越的艺术构思使这首诗成为杜甫五律中最杰出的代表,也使得这首诗成为千年以来望月怀人的典范。
杜甫不仅对妻儿思念情切,对自己的弟妹也关爱倍至。动荡的时局,艰难的生活,更加激起他对亲人的无限深情。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同在战乱威胁之下,杜甫牵系诸弟,在白露节之夜的月光之下与孤雁声中写了以上诗句。天下本是同一轮明月,但因时、地、心情的不同,月明程度也有差异,兄弟离散的孤寂使秦州月自然无法比拟手足相聚的温暖的故乡月,露与月的夜景中蕴蓄着无限深情。
全诗以清新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处在国破家亡遭遇中的痛苦之情,表达了他与诸弟深挚纯洁的友情,可谓是字字传情,句句达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此外,杜甫还有一些怀念友人的咏月名句名篇,如“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二首》其一)表达诗人对老友李白的前途、生死的关切,念念不忘的深情。
三、“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怀才不遇悲情绵绵杜甫一生不管处在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条件下,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人格理想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远大抱负。尽管他长期受到压抑而无法施展,但他时时不忘。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抒怀》)在一个凄清的月夜,诗人孤独一。
6.急求
李白《月下独酌》赏析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一】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
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
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
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
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之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
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
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大概也许正是因。
7.有关月亮的唐代绝句古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李冶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朝 赵嘏
《春江花月夜》(唐朝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1
诗名:《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2
诗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诗名: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
4
诗名: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5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8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9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
《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送你两首,上面不满意的替换掉
11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2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急求
李白《月下独酌》赏析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一】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
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
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
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
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之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
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
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大概也许正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