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清宫 三十八签 鲤鱼化龙 姻缘解签
第三十八签 古人鲤鱼化龙
时行运遂不须愁,一到桃花皆自由;
果然渊内龙飞跃,脱俗超化始出头。
解:在中国一处叫龙门的地方,鲤鱼全部逆流而上,只要跃过龙门这一关,就可以化成龙腾上天。故求得此签者,现时正处於交接运势的关头,一旦跃过龙门三尺浪,就会超凡脱俗,有大的作为,正是否极而泰来,每事大吉。
诗曰:范丹灰里卜行藏,相对牛衣泣未央;
秋图黄花看冕节,太公八十遇文王。
解:上天对人都是颇为公平的,每个人一生中都总会有机会给自己发挥的。故俗语说:人有三衰六旺,旺是比衰多的。但究竟如何掌握这个时机?这个时机究竟有多长久呢?就非人所知了。所以有些人在少年时发迹,甘罗在十二岁拜相,亦有人在晚年发迹,如姜太公八十遇文王。但常心存行善之心,则贵不可言。
谋望:急则不成,终必成。
钱财:托人可成。
婚姻:择定佳期为佳。
自身:常行善事可积德。
家宅:家运正转趋好。
开业:暂坚守旧职吉。
迁居:选吉方便无碍。
出行:途中会遇贵
疾病:因应病情而治疗,可愈。
六甲:顺产。
行人:仍未至,再催促即至。
诉讼:现在谈判不利,迟一阵吉。
2.《鲤鱼化龙》是谁写的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 处的龙门,今称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
宋代陆佃《埤雅·释 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
汉辛氏《三秦记》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
黄河自中流 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一岁中,登龙 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
即有云雨随之⑥,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竹书纪年》是战国末期魏国史官的作品,书中“龙门赤河”的记载,说明当时“鲤鱼跃龙门”的神话故事还未形成。
而“鱼化为龙”的记载多出自汉代典籍,故神话故事的形成当在西汉初年,且可能与汉初神龙崇拜观念强化有关。故事: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
“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美丽刚劲的大红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
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
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
山北的鲤鱼们见大红鲤鱼尾巴被天火烧掉,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
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 ,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
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鲤鱼跳龙门》原址就在南充市高坪区境内。据北宋《元丰九域志》载:“果州之北30里有龙门”。
2000年8月8日,国家邮政局正式发行了一套《小鲤鱼跳龙门》特种邮票,当日上午,《小鲤鱼跳龙门》邮票首发式在《鲤鱼跳龙门》传说的老家南充市高坪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