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辞全文的一些诗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解读】
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显然,我们可从这里发现,虽然屈原是楚国贵族,是个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间对劳动人民的深入接触,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这句话就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解读】
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而无一生,他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这种精神,影响了千百代人民。
2.楚辞中描写月亮的诗句
屈原的楚辞《天问》中有关于月亮的诗句: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译文: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
《天问》是屈原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其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象力!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
3.楚辞的主题思想 最好有深浅的层次 给采纳
“楚辞“本义是楚人的歌辞,而作为一种文体,最主要的是因为它是楚声的文学,也是我国最早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方言文学。
“楚辞“是屈原的新创造,而他的这项创造与纪元前6世纪,我国北方编成的包括300多首诗的诗歌总集《诗经》有承续关系,在”楚辞”的表现方法上,可以看到明显的继承关系。
世人皆谓《楚辞》难读,却不料因此错过了许多为人处世的真哲理、真智慧。
比如这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是劝诫众人: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
《楚辞·卜居》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则是说:人无完人,有遗憾,才会有完美。
类似这样的哲思,《楚辞》中还有很多,而我们今天要领悟的是以下最经典的四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豁达,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
《楚辞》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的本意是说:我相信只要我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追求和探索,理想肯定能实现的。
这是不死不休的追寻精神,但细细品味,还能品尝到豁达的滋味。
虽然历史的最后,屈原并没有等到他想要的一切,但他留下的文化瑰宝,蕴含其中的名士精神,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心智坚定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只要是我心中所追求的东西,就算让我死九次,我也不后悔”。
“九死未悔”,足见屈原心智之坚定,毅力之强悍,而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历尽磨难,永怀初衷。他们不会被世俗利益所诱,不会被一时的成功蒙蔽双眼,更不会被路途中的风风雨雨所打倒。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世上所有的晦暗难明,我都能看清楚,却唯独猜不透这人心。”
清代·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中说:“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
世上最难猜的就是人心,你永远不能知道这一刻对你温柔备至的人,下一刻对会你举刀相向。
4.<<楚辞>>里有哪些诗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以“楚辞”体写成的一批诗作的集子,其中可以确定为屈原所作的诗歌有25篇,即《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卜居》、《渔父》。
这些作品都是屈原卓越的艺术才能与浪漫、神秘、丰富多彩的楚文化尤其是楚民间文化相融合的结果,具有“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的特点。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类是以《九歌》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
精彩篇章 1.《离骚》 题目的意思是遭遇忧患,也有人解释为牢骚。它是《楚辞》中最重要的作品,经常被用作《楚辞》的代名词。
它集中反映了屈原两个意义上的斗争与挣扎,一则与楚国群小党人激烈的冲突,二则在困境中与自己犹豫一面的冲突,两种冲突激起的感情强烈燃烧,以至于使他的苦闷、哀伤不可遏止的更番进发,从而形成他诗歌形式上的回旋复沓。长诗的最后一部分记述屈原驱使龙凤,挥斥云霓,邀游于广阔无垠的幻境之中,他的精神超脱了现实的羁绊,离开了人间苦痛的深渊。
但当他忽然俯临故乡的时候,感情又发生剧烈的变化,刹那间美好的幻境立刻毁灭了,便又回到现实中来。他感叹道:“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以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楚辞选注》第1~35页) 2.《湘君》、《湘夫人》 此二篇出自《九歌》,是主祭湘水男、女二神的。《湘君》是一篇凄惋的悲歌。
湘夫人在江边徘徊,若有所待。她看到湘君的身影,便乘着桂舟去迎接,吹着凤萧相召唤。
湘君终于驾着飞龙降临了,他向北走,涉洞庭之波,绝大江之口,见湘夫人在为想恋他而叹息,他则欲言而未言。湘夫人凿寒冰、开积雪,于艰难环境中乘舟去追求,而求之不得。
湘君临别赠杜若给湘夫人,因为难以再见面,所以二神在江边久久徘徊。全篇写湘夫人对湘君的追求,渴望,而湘君的态度则较冷淡。
《湘夫人》同样是一曲悲歌。湘君在洞庭兴波、木叶凋零的季节迎候湘夫人,但可望而不可即。
湘夫人终于降临了,她虽有思念湘君之心,却不敢明言。湘君以水中宫殿等待湘夫人,但湘夫人旋来即返,临别时也赠湘君以杜若,留下一丝再会的希望。
全篇也都写湘君对湘夫人的追求与爱慕,但结果只能忍恨终生。篇中最能状湘夫人之情的四句是:“沅有■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这四句惟妙惟肖,刻画传神。
(《楚辞选注》第36~45页) 3.《山鬼》 这是《九歌》中最美丽的一篇。在朦胧的深山幽曲处,美丽的山鬼闪现了一下,她身披萝带荔,乘豹从狸,含情带笑,以山中女神特有的风韵神采出场了,匆匆赴约的路上她没忘记折一枝香花给自己的情人,还自我埋怨别误了幽会。
带着最热切的期待和渴望来到相约的地方,她登山眺望,急切找寻与等待情人,忽然间浓云昼晦、东风飘雨袭来,痴情的山鬼仍苦苦等待,还幻想着相会场景,又感叹年华易逝,青春难再!徘徊,徘徊,等待,等待,半信半疑的幽怨与暮色一起渐浓渐重,情人还是没有来,夜雨滂沱,猿■哀鸣,风声飒飒,木叶萧萧,山鬼一片痴情却未得应有回报,她陷入了深深的思恋与惆怅中。多么美丽,多么痴情,多么幽怨的山神啊!(《楚辞选注》第51~55页) 4.《国殇》 这是一首献给阵亡将士的哀诗。
这首诗歌颂战士们顽强杀敌的悲壮事迹,描写残酷激烈战斗场面,褒扬战士保卫国家宁死不屈的品质,最后以“子魂魄兮为鬼雄”作结,突出了战士们的英灵不朽。这篇礼赞在《九歌》中文风独树一帜。
(《楚辞选注》第55~58页) 5.《橘颂》 这是一篇借咏物以抒情之作,名义是颂橘,实际上是以橘自喻,通过颂橘来述志。橘的纯洁品德,高尚情操恰恰是诗人“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不凡心志的写照。
(《楚辞选注》第91~93页) 6.《哀郢》 “郢”是楚国的政治中心,是楚国的象征,秦将白起破郢,无疑是楚人之国耻,此一哀;屈原被放逐,永远地离开郢都,无法再回来实现自己理想,此又一哀。屈原所哀的就是国家与民族的命运,郢都是其象征与载体。
(《楚辞选注》第102~108页) 7.《涉江》 孤独而高洁的屈原走在放逐的途中,他借诗篇诉说着自己的高尚情操,叙述着楚乡风物,历历如画,同时也把一个逐臣迁客,千回百折的去国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整篇作品没有呜咽的悲泣,没有愤激的情感,篇末援引古人以自慰。
其词和,其气平,其文简而洁,于从容淡薄中见精神。(《楚辞选注》第109~114页) 8.《招魂》怀王客死秦国,屈原做此篇招怀王之魂,这又是一篇奇谲瑰丽的奇文。
正文中先陈述四方之恶:东方有专食人灵魂的千仞长人,南方有杀人以祭鬼的雕题黑齿,西方有能埋没人的千里流沙,北方有可以冻死人的峨峨层冰,天上有啄害人的虎豹,幽都有血拇逐人的土伯;再陈述楚国之美:有层台临山、高堂邃宇的宫殿,砥室翠翅、翡翠曲琼的陈设,华容美貌的侍妾,高贵闲雅的淑女,还有米麦黄梁糁杂做成的美食,清凉醇厚的春酒,■鳖炮羊的佳肴,更有女乐歌舞等等。两方面对照,召唤。
5.楚辞全文的一些诗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解读】 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显然,我们可从这里发现,虽然屈原是楚国贵族,是个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间对劳动人民的深入接触,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这句话就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解读】 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
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而无一生,他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这种精神,影响了千百代人民。
6.《楚辞》一共有多少首诗
《楚辞》的篇数:65篇
《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国僻处南方,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与黄河流域诸国有很大差异,因而被视为"南蛮"。到春秋时代,楚国强大起来,成为"五霸"之一。至战国时代,各国政治、文化交流频繁,楚国开始大量接受中原文化,但仍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色。楚辞便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诞生的诗歌体裁,其创始者就是楚国的著名爱国诗人—屈原。
7.<<楚辞>>里有哪些诗
原收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离骚 九歌 天问 九章 远游 卜居 渔父 九辩 招魂 大招 惜誓 招隐士 七谏 哀时命 九怀 九叹 九思 九歌: 东皇太一 东君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九章: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七谏: 初放 沈江 怨世 怨思 自悲 哀命 谬谏 九怀: 匡机 通路 危俊 昭世 尊嘉 蓄英 思忠 陶壅 株昭 九叹: 逢纷 离世 怨思 远逝 惜贤 忧苦 愍命 思古 远游 九思: 逢尤 怨上 疾世 悯上 遭厄 悼乱 伤时 哀岁 守志。
8.楚辞诗句有哪些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解读: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显然,我们可从这里发现,虽然屈原是楚国贵族,是个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间对劳动人民的深入接触,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这句话就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解读: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
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而无一生,他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这种精神,影响了千百代人民。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骚》) 解读: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即使我被肢解也不变我的思想,又怎能挫败我远大志向。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解读: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
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 5、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屈原《卜居》) 解读:(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 6、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事。(屈原《卜居》) 解读: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
您(还是)按照您自己的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吧)。龟壳蓍草实在无法知道这些事啊! 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解读:世人都被污染,唯独我一人清净;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8、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渔父》) 解读: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