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节思乡的诗句
1) 五色新丝缠角粽。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边贡《午日观竞渡》
3)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苏轼《浣溪沙•端午》
4)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5) 正是浴兰时节动。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6)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 舒頔《小重山•端午》
7)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 范成大《鹧鸪天》
8)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 褚朝阳《五丝》
9)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 舒頔《小重山•端午》
10)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1) 重午佳辰独掩门。 :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2)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
13)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陆游《乙卯重五诗》
14) 细缠五色臂丝长。 : 舒頔《小重山•端午》
15)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贝琼《已酉端午》
16)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17)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杜甫《端午日赐衣》
18)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 殷尧藩《同州端午》
19)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
20) 菖蒲酒美清尊共。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1)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22)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 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3)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 杜甫《惜别行》
24)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25)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 赵蕃《端午三首》
26)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李隆基《端午》
27)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殷尧藩《端午日》
28)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9) 碧艾香蒲处处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30)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 赵蕃《端午三首》
2.端午节思乡的诗句
1) 五色新丝缠角粽。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边贡《午日观竞渡》 3)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苏轼《浣溪沙•端午》 4)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5) 正是浴兰时节动。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6)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 舒頔《小重山•端午》 7)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 范成大《鹧鸪天》 8)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 褚朝阳《五丝》 9)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 舒頔《小重山•端午》 10)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1) 重午佳辰独掩门。
: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2)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 13)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陆游《乙卯重五诗》 14) 细缠五色臂丝长。 : 舒頔《小重山•端午》 15)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贝琼《已酉端午》 16)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17)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杜甫《端午日赐衣》 18)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 殷尧藩《同州端午》 19)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 20) 菖蒲酒美清尊共。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1)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22)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 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3)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 杜甫《惜别行》 24)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25)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 赵蕃《端午三首》 26)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李隆基《端午》 27)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殷尧藩《端午日》 28)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9) 碧艾香蒲处处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30)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 赵蕃《端午三首》。
3.端午节思乡的句子
端午节思乡的句子
1、原来,思念一个人,一个亲人,真的和时间没有关系。
2、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3、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4、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5、哦,端午节又到了。我便欢天喜地的来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里,割了一捆回来,几乎是每一个大门及房门口都挂上一副。一大清早,整个村子里,散发着浓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6、如此悲壮的伟人,如此悲壮的事迹。时过境迁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忘了这一切一切。我们所记得的,只是粽子,只是龙舟,只是刚被国家确立的法定节日。没有多少人会记得几千年前的今天,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心如刀割,绝望地投江自尽。
7、天灰蒙蒙的,空气是潮湿的,他独自来到江边,面对汨罗江,纵身一跃,从此,历史上少了一个叫屈原的伟大诗人,多了一个端午节。
8、沿河而居,珠水两岸的原居民把划龙舟当作一种探亲访友祭祀先人纪念屈原的民俗。
9、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
10、在这里,人们都用了“纪念”这组字眼。但在事实看来,但无论是哪种由来,端午节都本应是一个悼念日。可是,我所感受到的端午节,是一个举国欢腾,普天同庆的喜庆日子。
11、蜇居在城里,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粽子,有豆沙的有五仁的有八宝的有鸡蛋的有腊肉的……但,我依然会想起“三尖塘”里那蓊郁茂密的芦苇,想起那青青地泛着油光的苇叶和娘亲手包制的粽子,那种端午节的味道时常在唇齿间萦绕。
12、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粽子喷香,甜蜜幸福。
13、当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讨论究竟是谁吃了这个爱心粽子的时候,哈哈的笑声里,我忽然间明白,曾经那个专属于我的粽子,我自己是永远包不出来的。就像记忆中的端午节,永远都封存在那个已逝的年代了。
14、芭蕉绿了樱桃红,岁月太匆匆。一眨眼,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侯,我怀念起故乡的端午节来。
15、又是一年端午至,又是一个粽叶飘香的时候。
16、有个美丽的地方,是住在我心里的人间天堂,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而我,早已将灵魂丢在了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逢佳节,倍思乡,思那一草一花,一树一木,一砖一瓦。
17、幽幽之夏夜,爬满丝瓜青藤的木格窗下,我读书倦了,忽而一声鸟啼,划破寂寞的长空悠然飘入耳中。哦,我想故乡哪里,改也是端午了吧!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18、许是好多年未曾触及家乡的端午节,生在记忆里的美好都是小时候的片段,很亲切。
19、夕阳西下,黄昏降临,袅袅炊烟轻柔无骨却万种风情,那是父亲躬耕的犁,那是父亲古铜色脊背上的汗,那是母亲的慈祥,那是我童年的温暖。
20、虽然,端午节那天,我们有吃粽子,吃鸡蛋,赛龙舟等风俗,但都远不及家家大门两旁插艾,那样必不可少。端午节那几天,整个村子到处弥漫着艾的清香。
4.端午节思亲思乡的好语句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诗词竞渡曲 刘禹锡沅江五月平堤流, 吧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 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 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 螮蝀饮汀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 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 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 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 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 罗袜凌波呈水嬉。典终人散空愁暮, 招屈亨前水东注。
五月五日梅尧臣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 陈子龙吴天五月水悠悠, 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 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 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台湾竹枝词·竞渡 钱琦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
【端午节诗词】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五日·选一(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
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
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
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
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
5.端午节求安慰朋友思念故乡思念故去的亲人的诗句或语句
思乡怀人,月明情浓 ——略论唐诗中的明月意象 湖南省华容县教研室 谢先国 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唐诗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璀灿夺目。
唐诗不论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还是在反应生活的广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绝后,无与伦比的高峰。其优秀的篇章,隽永的意境,如同一壶香浓味郁的美酒,令人细细玩味,终身享受。
唐诗中的明月意象屡见不鲜,而描写又各具风韵,借明月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悠悠的离愁和深深的情愁等不同的情感,以致使明月成为了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情感寄托物。当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明月意象,人们的思乡念亲的情感便油然而生。
从而形成我国民族文学中一种比较稳定又鲜明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 一、乡愁浓浓念故土。
正如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一样,思乡是唐诗中重要的主题。李白《静夜思》则是最为典型的一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
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思乡的情绪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用叙述的语气,用明月意象,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又如“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无名氏《杂诗》)。
那是故乡的景色,故乡的梨花,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中,那一树梨花简直象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其思乡之情溢于言表。钱起的《归雁》中“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一句,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湘江女神在腋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
杜甫《江汉》诗中“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诗人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自己客中的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
诗人表面上面写片云孤月,实际上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皎洁。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句,写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直接抒发思乡之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亮。
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写月落夜深,繁霜暗凝,诗人夜泊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写出了羁旅者的孤孓清寥的感受。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一诗中“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句,写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思亲怀乡之情便不言而喻了。王建《十五夜望月》诗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诗人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明明自己在思乡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蕴藉深沉,委婉动人。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诗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也是一首典型的思乡怀人之作。“海上望明月,天涯共此时。”
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份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月夜怀念远人的旨意凸现纸上。 二、离愁悠悠唱友情。
由于社会条件如交通不便,道路不畅等的限制,古人十分重视离别,“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唐诗中以明月意象来写离别的场面,和离别之后的忧愁等内容的篇章也非常多见。
如王昌龄《送柴侍御》诗:“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他的诗,写送别、留别的不少,并且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这首诗固然不同于“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那神面临山川阻隔的远离之愁,也不象“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那么豪爽、洒脱。
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谊,在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
所以后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谕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王昌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诗人以“。
6.写一句思乡和节日的诗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