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关于秦长城的一组诗句,说说人们是如何评价秦长城的
就当时来说,秦始皇通过连接原有的燕,赵,秦长城,有效的阻挡了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犯(万里长城是朱元璋修的),这一点有积极意义。修建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在秦统一全国不久,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大量的人力被消耗在长城修建工地,民怨四起,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而且,修长城是为了被动防御,而不是主动进攻,这一消极的防御思想在以后历朝历代均有体现,到朱元璋修建万里长城时更是达到了极致。长城布满了人民的血汗,阻挡了内外交流,被动的防御思想祸害颇深。对这种消极的思想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总的来说,历史不是绝对的,有其两面性,在对秦始皇修长城这一历史事件上,我们应该既看到它积极的一面,也充分认识到它消极的方面。以古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就是我的看法。
2.阅读下列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
1 批评,认为始皇筑长城累国累民,国家能否和平安乐关键在于统治者(有无尧舜等圣君)而不在长城。
如果统治者无德,国家内部都会引发鼎长尺短侔的踌痊穿花战争,祸起萧墙,这时候有再高再长的长城来防御外敌也没有一点作用了 2 赞扬,认为长城雄伟高固,使外族不敢轻易入侵,维护了国家的和平盛世 3 赞扬,认为长城雄关蜿蜒,挟制中外。秦始皇筑长城,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 4 有抑有扬,综合123观点,认为秦始皇修筑长城劳役繁重,累国累民,秦朝因此招致祸乱很快灭亡;但是遗留下来的长城本身确是功及万世的伟大工程,造福子孙 个人同意4,123都失之偏颇,4的看法是辨证的,综合了123的合理之处。
否定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大兴劳役,累国累民;但同时肯定长城本身的历史作用~看法全面而客观。
3.【关于秦始皇修建长城的诗句】
谴责秦始皇的无道和其修筑长城的劳民伤财穷兵黩武的.此类诗词数量最多,比如 唐 王无竞的《北使长城》: 秦世筑长城,长城无极已.暴兵四十万,兴工九千里. 唐 胡曾的《咏史诗·长城》: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 陈陶的《续古二十九首》: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不止唐朝,宋朝也有类似的诗,如 宋 陆游的《古筑城曲》两首:筑城声酸嘶,汉月傍城低.白骨若不掩,高与长城齐.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悼念那些筑长城的士兵,对其及其家人表示同情的.除了以上这类直接表达不满的以外,这类诗词数量也颇不少.如 唐 僧贯休的《杂曲歌辞·杞梁妻》: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以及唐汪遵的《杞梁墓》: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需要指出的是,这两首诗里提到的“杞梁妻”即为后世孟姜女的原型. 唐 常建的《塞下曲》: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唐 王建的《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长城窟,长城窟边多马骨.古来此地无井泉,赖得秦家筑城卒. 表达对修长城的不屑和对自己朝代的优越感的,以及更强调民心和德的重要性,如 唐 李益《登长城》: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唐 汪遵《长城》: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唐 杜牧的《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 此外还有清朝乾隆的诗也颇有代表性:《望长城作》: 金墉迤逦倚山尖,想象当时守备严.但拟天骄祛冒顿,那知民怨萃蒙恬.。
4.对秦始皇修长城的评价
为什么要修长城?这很简单因为当时北方存在着游牧民族的骚扰,北方人民的人生和财产都得不到保障,而对于刚统一的秦朝安定是最需要的,从这说是对的。
其次,修了之后呢?实际上有了长城,在科技程度不高的古代,有了长城对于保障北方人民的生活安定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只是在修的过程中人民的牺牲呢?这比较麻烦,要是从受害者的角度看,那肯定修长城不好,但是事事没有完美,我们只能站在最高点看。
因此,我认为要是单讲修长城,长城修的对。如果依历史就事论事来说,修长城也是正确的做法。
虽然秦朝统一了中国,但各国后面的反抗势力依然存在,不可能很有效的集中全国兵力与草原游牧民族进行拉锯战。况且游牧民族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游击方式袭扰中原地区,如果想要进行拉锯战,单从粮草耗费方面来说,中原地区没有强有力的统治和无内患的环境,是不可能进行的,这从后来的汉朝对匈奴的进攻就可以看出。
如果不修长城的话,匈奴来了,打一下就跑,等你集结完兵力,人家早就跑远了,空费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秦修筑长城的评价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