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诗句大全手抄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崔护《题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杜甫《绝句漫兴》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吴融《桃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刘敞《桃花》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
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
袁枚《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韩愈《题百叶桃花》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
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杨凭《千叶桃花》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周朴《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陆游《泛舟观桃花》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
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
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元稹《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齐己《桃花》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苏轼《桃花》
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
2.恳求含有花卉的古诗,并加上诗句的评论,手抄报急用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呢!“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其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可谓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
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
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②,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这又如何是好呢?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不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么?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
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难体味了。 白居易此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在残花萎红中寄托人去筵空的伤感,比白诗写得更加秾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东坡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象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惜花的惆怅已经消溶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无可否认,李商隐和苏东坡这两首诗历来更为人们所称道,但后人艺术上的成功是由于撷取了前人构思的精英,因此,当人们陶醉在李商隐、苏东坡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也不应当忘记白居易以烛光照亮了后人思路的功劳。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
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
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给分吧。
3.我要一幅有关于荷花的诗和图片的小报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王昌龄《采莲曲》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忆莲>>;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访莲>>;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种莲>>;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对莲>>;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采莲>>;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画莲>>; 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赏莲>>;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咏莲>>;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问莲>>; 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 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纤尘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赞莲>>;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梦莲>>;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离; 踏破铁岭无觅处, 寻遍荷塘空水遗; 无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胜雪倾心起; 何故幽叹无缘见, 夏风十里一潭碧。
<<;残莲>>; 萧瑟秋风百花亡 枯枝落叶随波荡 暂谢铅华养生机 一朝春雨碧满塘
4.关于荷花的手抄报内容
暑假里的一天下午,我和几个同学到金州向应公园赏荷花。
进了公园正门,荷花的清香就扑鼻而来,往里没走几步,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就映入我的眼帘。我赶忙向荷花池奔去。此时,我的心情很是兴奋。
椭圆的荷叶,颜色各异,大小不同,叶子挨挨挤挤的,微风中,它们好像在和游人们亲切地点头,叶子上的水珠也随着微风摇着。绽开的荷花是粉红色的,它们是那么娇嫩,那么可爱,那么美丽,像一盏盏宝莲灯,隐藏在“绿毯中”。未开的荷花含苞欲放,挺拔向上,就像我们美好的童年。
古人曰:荷花出自淤泥而不染。我爱荷花的美丽,更敬佩荷花的根——藕。它虽总是埋在淤泥里,却能抵抗细菌和害虫的侵蚀,默默无闻的把营养供给荷花。荷叶和莲子,使它们茁壮成长,而从不炫耀自己。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显现出它的心灵是多么崇高啊!这使我联想到关向应等革命先烈们,为了建立新中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红。”这是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每当看到这句诗,我就会情不自禁的陶醉,思绪回一年前那个美丽的夏天。
那天,爸爸带我到“三水荷花世界”游玩。一进门,就被荷花的香气给迷住了,便飞奔到荷池观赏荷花。
看!荷池中长满了绿油油的荷叶,一片片挨挨挤挤的,好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透过层层叠叠的荷叶,可见一根根墨绿的、长着小刺的荷梗在水面上昂首挺胸。荷梗上小扇子似的萼片衬着亭亭玉立白里带红的荷花,荷花千姿百态,各不相同。花儿们有的全都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花蕊和小莲蓬;有的才展开几片花瓣儿,像是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正在向行人微笑;有的还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
正当我看的入迷时,爸爸突然问我:“玥玥,荷花是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的?”我仔细一看,不禁大吃一惊,洁白无瑕的荷花竟是生长在这样肮脏不堪的泥水里的。爸爸告诉我:“古代有一句话叫‘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寓意是一个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荷花的秉性才好。”
望着一池随风摇曳是荷花,我说:“荷花的精神与品质值得我去学习,所以,我要做一个具有荷花精神的人。”
只见爸爸欣慰的笑了。
荷花虽然看完了,但荷花的精神与品格却深深的映在我是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