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境是孤独冷寂的诗词有那些
您好,我为您推荐一些诗词:
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南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看过一个古时候故事:一个孤独女人,百无聊赖,他就把棋子(围棋)洒在地上,然后一个一个的捡起来,然后再洒在地上,一个一个的捡起来,打发时间。直到实在困得不行才睡去。
如果你习惯了一个人陪伴,那么,什么时候是最孤寂凄苦的时候呢?往往是临睡前,想一个人的时候。
"乍暖还寒",----乍,忽然。还,我认为读huan,二声,恢复原状复的意思。整 句表示冷暖交迭,忽冷忽热。
“晚来风急"----有人说,应该是晓来风急。并做了很多解释,我认为不对。从 词 的上下句中可以体会出来。”
怎生得黑“----怎生:怎么,怎样得:接受,这里是煎熬的意思。
我努力的找寻着(一些东西),期待能忘却孤寂,可是不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心中的那份冷清和寂寞,越是想就逃避越是觉得凄凄惨惨。这冷暖交迭的时候,是最不容易安睡的。都说就可以御寒,可以消愁,可我怎么觉得还是那么清冷呢?是酒太淡还是晚风太急呢?似这般,独坐窗前,怎么熬过这漫漫黑夜呢?雨打梧桐,在本来就散碎的意绪里滴滴答答。实在恼人,这真么是一个愁字就能说清的呢?
描写孤独悲伤的古诗词也好多,李清照的《一剪梅》。柳永的《雨霖铃》都是。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思乡、闺怨、不得志:是孤独悲伤情绪主要承载体
例如下====
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欧阳詹《秋夜寄僧》: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柳永《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哦~~
2.
春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夏天: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秋天: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冬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3.有关避世的诗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赏析 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
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
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与背谬的发现与开始。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永恒的宇宙的对立。
人们不断发出哀伤的感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自顾非金石,咄唶令人悲”(曹植《赠白马王彪》);“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咏怀诗》)。人们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是无限存在对有限人生的压迫。
但是,即使说困境与背谬注定要伴随人类的全部进程(这是一个存在主义的观念),在不同的阶段上,人还是要寻找不同的解脱方式。哪怕是理念上的或者是诗意上的,人也要发现一种完美的生命形态。
所以到东晋末,在玄学的背景中,陶渊明的诗开始表现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这就是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相反地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在他的这《饮酒》第五首之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优美。凭着它那浅显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这首诗几乎成了中国诗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篇。
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
自古及今,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大抵是人们所追求的基本对象,也便是社会所公认的价值尺度。尽管庄子早就说过,这一切都是“宾”,即精神主体的对立面(用现代语汇说,就是“异化”),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终究无法摆脱。
而陶渊明似乎不同些。他当时刚刚从官场中退隐,深知为了得到这一切,人们必须如何钻营取巧、装腔作势,恬不知耻地丢去一切尊严。
他发誓要扔下这些“宾”的东西,回到人的“真”性上来。 于是有了这首诗的前四句。
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车马喧”,意味着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所谓“冠带自相索”。
因为陶渊明喜欢诉穷而人们又常常忘记贵胄之家的“穷”与平民的“穷”全不是一回事,这两句诗的意味就被忽视了。实在,陶家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是浔阳最有势力的一族。
所以,尽管陶渊明这一支已呈衰落,冷寂到门无车马终究是不寻常的。所以紧接着有一问:你如何能做到这样?而后有答,自然地归结到前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此处的“心远”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自然也就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所居之处由此而变得僻静了。
进一步说,“车马喧”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着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这四句平易得如同口语,其实结构非常严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
高明在这种结构毫无生硬的人为痕迹,读者的思路不知不觉被作者引导到第四句上去了。难怪连造语峻峭的王安石也大发感慨: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字宙而存在。
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原来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大化”迁变的表现,只是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投入到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和名利的竞逐中,以至丧失了真性,使得生命充满焦虑和矛盾。所以,完美的生命形态,只有归复自然,才能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
诗人(题名叫《饮酒》,自然是一位微醺的、飘飘然忘乎形骸的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即陶之居所南面的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
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另一种版本,“见南山”的“见”字作“望”。最崇拜陶渊明的苏东坡批评说:如果是“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东坡先生非常聪明,也很懂得喝酒的妙处,他的话说得不错。这里不能作“望”,是因为“望”是有意识的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
还可以深一步说:在陶渊明的哲学观中,自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存在,所以才能具足而自由。
4.关于盼望雪来的诗句
盼望下雪的诗句有:
一、除夜雪(宋代: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释义: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了一场盼望已久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我便就着灯光用小草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二、雪梅·其二(宋代: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释义: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三、对雪(唐代: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释义: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我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扩展资料
中国诗词等著作中“雪”的象征意义
一、比喻高洁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前蜀·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释义:松树的品格落落大方,雪的品格高洁无暇。
二、瑞雪,象征着丰收
出处:曲波《桥隆飙》十九:“俗语道:‘瑞雪兆丰年’,明年的小麦一定收成好。”
释义:解释: 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指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三、借喻白色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释义: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那一头的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四、象征着孤独
鲁迅先生说,雪,是死了的雨的精魂。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雪 (汉语汉字)
5.孤雁南飞的诗词
最初出自范仲淹的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而西厢是长亭送别”中写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苏幕遮①【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上诗解释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
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西厢记》里的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