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杂技用什么成语
百尺竿头
拼音:[bǎi chǐ gān tóu]
基本解释: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出处: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牛马易头
拼音:[niú mǎ yì tóu ]
基本解释:把牛和马的头互换。旧时形容杂技技巧精妙。
出处:《后汉书·西南夷传》:“永宁元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水,自支解,易牛马头。”
2.四时田园杂技的诗意是什么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3.描写杂技表演走钢丝的作文句子
2011年4月29日,学校举行了春游活动,此次目的地是“红星快乐营”。其中有一项有趣的活动,走钢丝。当看到两根钢丝以及小心谨慎走着的同学,我不禁激动起来,看起来很惊险的样子!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我便和同样迫不及待的李润组合了起来。
终于在来到了长队的前面,我小心翼翼地上了木桩,一只脚轻轻踩在钢丝上,站稳后迈上另一只脚。两人的双手都紧紧捏住对方的肩头,眼睛死死盯住脚下的钢丝。伴随着我们“开、合、开、合”的口号声,颤颤巍巍迈着步子。开头好走,因为靠近木桩,钢丝绷得很紧,可一到中间没有了支撑,便晃来晃去,我的重心渐渐朝李润那边偏移,李润的身体也向后倒去,李润下腰般苦苦撑着,吓得我们出了一身冷汗,立刻大声尖叫了起来,满脸恐惧,头上冒出了细细密密的汗珠,手心也攥出了汗。就在马上要倒下的时候,指导员及时扶了我们一把,我的重心终于回到原位,两人紧紧抱在一起,更加小心地走起来。谁知,情况并没有好转,又重复上演了刚才的一幕,我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儿,两人又不顾形象地尖叫起来,努力调整姿势。指导员赶来扶住李润,对我们说:“走钢丝首先心要静下来,像这样咋咋呼呼的,怎么才能走好?”我们听了立刻乖乖地闭上嘴,调整情绪,又喊起了口号,慢慢地向终点移动。这时,又出现了一个麻烦——我们的步子时大时小,不协调,走起来未免有些困难。于是,我们自觉形成了一种规律:在李润步子大的时候,我便多走一小步;在李润步子小的时候,我便停下来等一会儿,这样步子大小统一了,很快就到了头。踩在终点的木桩上,我们兴奋地欢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