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团结的诗词有哪些
1、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2、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4、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5、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6、民齐者强。——荀况
7、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 权
8、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9、众人拾柴火焰高
10、人心齐,泰山移
11、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12、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1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14、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
2.关于团结的诗句有哪些
儿歌:团结友爱亲又亲 一颗星,冷清清, 两颗星,亮晶晶, 三颗星、四颗星、五颗星, 汇成星河放光明。 一个人,孤零零, 两个人,笑盈盈, 三个人、四个人、五个人, 团结友爱亲又亲。 古诗词 无 衣 【诗经·国风·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反映战士的友谊。从穿衣到赴敌,愿共患难。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古代军歌。 宣传标语 文明健康、团结友爱、努力奋斗、顽强拼搏、和谐进步、振兴中华! 团结就是力量,友爱就是能量 团界友爱就是测量.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团结意识非常重要,培养学生团结意识,合作意识,将使孩子乃至社会和国家都获益无穷! 任何不朽的工程,都是合作的结晶,能够团结多少人,就能做多大的事情,能够和多少人协作,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 一个团结协作的系统理念的建立,需要很多人的努力,让学生从小尝试合作的快乐,让学生从小感知齐心合力的巨大结果! 参考资料:
3.谁有一首关于团结合作的古诗啊
团结友爱亲又亲
一颗星,冷清清,
两颗星,亮晶晶,
三颗星、四颗星、五颗星,
汇成星河放光明。
一个人,孤零零,
两个人,笑盈盈,
三个人、四个人、五个人,
团结友爱亲又亲。
我们合作,因为它,我们感到安全。
我们合作,因为它,我们受到启迪。
我们合作,因为它,我们充满生机。
正因为这一切,我们共同追求一个团结合作、携手并肩、和谐双赢、共同进步的世界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萧华《长征组歌》:
官兵一致同甘苦,野菜充饥也当粮。
无 衣
【诗经·国风·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文明健康、团结友爱、
努力奋斗、顽强拼搏、
和谐进步、振兴中华!
团结就是力量,友爱就是能量
团界友爱就是测量.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4.关于团结友爱的诗 5首
团结友情的名句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
5.求一首关于种族间和睦共处或团结的古诗词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词语解释: “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
执玉帛上朝,是一种宾服和归顺的表示。 “帝乡”,指西汉国都长安 “乌孙”是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
“天涯静处”,甘肃玉门关一带,泛指往年征战之地 “兵气”,同样是指战象 译文: 乌孙的使臣带着玉帛觐见了汉朝的皇上,在回归的路上仍然不时回望帝都长安;乌孙回到自己的领土不再为了称王而征战。 以往征战频繁的地方不再有战火,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
(自己译的,不太雅,包涵下~) 赏析: 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
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
“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左传。
哀公七年》有“禹合诸侯干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之谓。执玉帛上朝,是一种宾服和归顺的表示。
“望”字用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说明恩重义浃,相结很深。“不称王”点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
乌孙是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据《汉书》记载,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双方聘问不绝。
武帝为了抚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太初间(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生了四男二女,儿孙们相继立为国君,长女也嫁为龟兹王后。
从此,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成为千古佳话。常建首先以诗笔来讴歌这段历史,虽只寥寥数语,却能以少总多,用笔之妙,识见之精,实属难能可贵。
一、二句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垫。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高潮。
“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便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静”字下得尤为有力。
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两面关锁的写法,于无字处皆有深意,是诗中之眼。
诗的结句雄健入神,情绪尤为昂扬。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
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
6.关于团结合作的诗句
团结合作的诗句
奥尼尔: 全世界无产者为什么不会团结起来,奋然而起?他们除了锁链什么都不会失去!
民谚: 团结就是力量。
约·迪金森: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的团结是坚强的。
团结粉碎一切障碍
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心齐,泰山移
你的钟声只有在齐鸣时才能听见,在单独鸣响时---只会淹没在那些旧钟的一片响声里。 ------高尔基
团结---在人需要的时候,它能帮助人民克服各种混乱。 ------高尔基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雷锋
惟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印〉 泰戈尔
水上或陆地上的草木及花,受人喜欢者特别的繁多。东晋陶渊明偏爱于菊;自李唐王朝以来,世上的人都特别的喜欢牡丹;可是我独独喜爱莲花的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它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它内心通达而外形刚直,不像藤蔓四处蔓延,也不像枝干四处纵横。香气远而清纯芬芳,亭亭玉立如在水佳人,只可以远远的欣赏而不可以肆意的亵玩也。
我比喻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之人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人也。而莲花呢?是花中的君子也。噫!(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爱菊之人,陶渊明死后很少听到。爱莲之人,与我同样所好的又有几人?(几人又作何人)而爱牡丹之人呢,适合于大多数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