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乡怀亲的诗句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2.关于思乡怀亲的古诗大全
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归家》【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闻雁》【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7、《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月夜亿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12、《竹枝》【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3《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4、《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5、《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思江南》【唐】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17、《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关于思乡怀亲的诗句
静夜思
李白bai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du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zhi的邮票dao ,
我在这回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答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4.描写思乡怀亲的古诗、词、句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赴北庭度陇思家 岑参 西向轮台万里馀,也知乡信日应疏。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鸿雁满回塘. 《渡汉江》 [初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回答者:argent_1987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12-6 18:03 -------------------------------------------------------------------------------- 日暮乡关何处是——古诗中的乡愁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触景生情。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
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
被称做中国第一思乡诗的《静夜思》便是如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深秋之夜,一轮满月挂在天边,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的床前,那么皎洁,以至诗人疑是“地上霜”。
一个“霜”字,不仅写出了月色之白,更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接着诗人不禁一“举”头、一“低”头,由“望”而“思”。
细致的动作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诗人仰望着玉盘的明洁,月桂的婆娑,思绪联翩:今夜的月儿多圆啊,可人呢?怎能团圆!于是诗人想起了故乡。
想起了故乡的什么呢?诗人没有具体讲。还是让我们读者去想象吧。
再来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中,也写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这样的景色加上戍卒将士长年在边关要塞,更觉寂寞。
在这样的氛围中,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芦笛声,婉转悲切,如泣如诉。这袅袅之音,深深地触动了将士们的怀乡之情。
“一夜”可见思绪持续时间之长;“尽望”点出感染范围之大。同样,李白也写过“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
都以芦笛声为诱因,表现深切的思乡之情。悲凉哀怨,感人至深。
遥思远忆。上一类的古诗往往是诗人因景物而引起思乡之情,而思乡的具体内容,诗人并没说明。
还有一类诗则是通过思念故乡的具体情景来表现诗人的乡愁。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佳节,本是家人亲友团聚的日子,但诗人却“独”在“异”乡,因而“倍思亲”。
诗人思念什么呢?诗中构想了这样一幅情景:在这重阳佳节,家里的兄弟都登高去了。他们一个个唱着跳着,欢快热闹。
可就在他们挨个插遍茱萸的时候,遗憾地发现还少了一个人。兄弟们也许一下子安静下来,手执多出的一棵茱萸念叨着远行的我呢。
这里,由“遍插”到“少一人”自然引起了情思。诗人通过想象出来的情景,曲折地表现自己的乡愁,显得婉约动人。
无独有偶,白居易的《邯郸至除夜思家》也是如此: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远在异乡的诗人,在冬至的夜里,形影相吊。此时只有灯影相伴,寒气逼人,所以“抱膝”而坐。
孤灯加上冷清,自然会想起家里的温暖,亲情的温馨。但诗人并没有写自己如何想家,而是猜想家人此时也会坐到深夜,同样在想着自己。
他们此时大概正在念叨着我在外地的生活怎样吧。其实诗人猜想家人想自己,正曲笔表现出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质朴而深情。 问讯梅菊。
“美不美,家乡水;亲比亲,故乡人。”远在异地,当见到从故乡来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了。
见面时一下子涌上心头的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平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等等。但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他并不问这些,而只是问绮窗前的寒梅开了没有: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热爱家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表现在热爱家乡的山水、土地、风物、人情,以至一草一木上。你看,诗人问家乡寒梅时是那么仔细——“绮窗前”,那么关切——“著花未?”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时时怀念的赤子之心。
梅花常是高尚圣洁的象征,诗中的寒梅显然是代表故乡的。故乡在诗人心目中是何等的美好啊!诗歌从小处着眼,表面看来,似一杯淡水。
其实于平淡处,含有浓郁的诗情,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强烈眷恋。 我常想,王维写这首诗是不是受南朝陈文学家江总的启发呢?《长安九日》: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园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诗中先写自己“心”与“形”的南辕北辙,形象而精练地写出了羁旅远方的心却飞回了故乡。诗人想念故乡,想象着那篱笆边纯洁美丽的菊花,“今日几花开?”是开了一朵、两朵,还是三朵、四。
5.描写思乡怀亲的古诗、词、句有哪些
描写思乡怀亲的古诗、词、句有: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2.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3.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
4. 《望月有感》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5.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
6. 《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李觏
7. 《归雁》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杜甫
8. 《咏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陈与义
9. 《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
10. 《落日怅望》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马戴
6.描写思乡怀亲的古诗、词、句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赴北庭度陇思家 岑参 西向轮台万里馀,也知乡信日应疏。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鸿雁满回塘. 《渡汉江》 [初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回答者:argent_1987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12-6 18:03 -------------------------------------------------------------------------------- 日暮乡关何处是——古诗中的乡愁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触景生情。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
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
被称做中国第一思乡诗的《静夜思》便是如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深秋之夜,一轮满月挂在天边,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的床前,那么皎洁,以至诗人疑是“地上霜”。
一个“霜”字,不仅写出了月色之白,更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接着诗人不禁一“举”头、一“低”头,由“望”而“思”。
细致的动作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诗人仰望着玉盘的明洁,月桂的婆娑,思绪联翩:今夜的月儿多圆啊,可人呢?怎能团圆!于是诗人想起了故乡。
想起了故乡的什么呢?诗人没有具体讲。还是让我们读者去想象吧。
再来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中,也写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这样的景色加上戍卒将士长年在边关要塞,更觉寂寞。
在这样的氛围中,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芦笛声,婉转悲切,如泣如诉。这袅袅之音,深深地触动了将士们的怀乡之情。
“一夜”可见思绪持续时间之长;“尽望”点出感染范围之大。同样,李白也写过“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
都以芦笛声为诱因,表现深切的思乡之情。悲凉哀怨,感人至深。
遥思远忆。上一类的古诗往往是诗人因景物而引起思乡之情,而思乡的具体内容,诗人并没说明。
还有一类诗则是通过思念故乡的具体情景来表现诗人的乡愁。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佳节,本是家人亲友团聚的日子,但诗人却“独”在“异”乡,因而“倍思亲”。
诗人思念什么呢?诗中构想了这样一幅情景:在这重阳佳节,家里的兄弟都登高去了。他们一个个唱着跳着,欢快热闹。
可就在他们挨个插遍茱萸的时候,遗憾地发现还少了一个人。兄弟们也许一下子安静下来,手执多出的一棵茱萸念叨着远行的我呢。
这里,由“遍插”到“少一人”自然引起了情思。诗人通过想象出来的情景,曲折地表现自己的乡愁,显得婉约动人。
无独有偶,白居易的《邯郸至除夜思家》也是如此: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远在异乡的诗人,在冬至的夜里,形影相吊。此时只有灯影相伴,寒气逼人,所以“抱膝”而坐。
孤灯加上冷清,自然会想起家里的温暖,亲情的温馨。但诗人并没有写自己如何想家,而是猜想家人此时也会坐到深夜,同样在想着自己。
他们此时大概正在念叨着我在外地的生活怎样吧。其实诗人猜想家人想自己,正曲笔表现出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质朴而深情。 问讯梅菊。
“美不美,家乡水;亲比亲,故乡人。”远在异地,当见到从故乡来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了。
见面时一下子涌上心头的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平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等等。但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他并不问这些,而只是问绮窗前的寒梅开了没有: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热爱家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表现在热爱家乡的山水、土地、风物、人情,以至一草一木上。你看,诗人问家乡寒梅时是那么仔细——“绮窗前”,那么关切——“著花未?”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时时怀念的赤子之心。
梅花常是高尚圣洁的象征,诗中的寒梅显然是代表故乡的。故乡在诗人心目中是何等的美好啊!诗歌从小处着眼,表面看来,似一杯淡水。
其实于平淡处,含有浓郁的诗情,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强烈眷恋。 我常想,王维写这首诗是不是受南朝陈文学家江总的启发呢?《长安九日》: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园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诗中先写自己“心”与“形”的南辕北辙,形象而精练地写出了羁旅远方的心却飞回了故乡。诗人想念故乡,想象着那篱笆边纯洁美丽的菊花,“今日几花开?”是开了一朵、两朵,还是三朵、。
7.王维 表达思乡的诗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王维是早熟的诗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从十五岁开始作诗,二十岁以前便写出了《洛阳女儿行》和《桃园行》等佳篇。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作的,立即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广泛为人们传诵。王维弟兄共五人,他居长,另有两个妹妹。作这首诗时,他初次离开了家乡,诗中表达了他思念亲人的深情。
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清人沈德潜以为诗的后两句“即陟岵诗意”(《唐诗别裁集》卷十九)。的确,二者在表现方法上颇有相似之处。《诗经·魏风·陟岵》末章有云:“陟彼高冈,瞻彼兄兮。兄日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梦想亲人,转而拟托亲人也想念自己。王维诗中也用了这种表现方法,以“遥知”使诗意的发展来个急转,转到从亲人的角度来加深表现两地相念之情。“遥知”以下全是想象,揣想这重阳佳节到来之时,亲人们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紧扣了诗题,也点明了第二句提到的“佳节”的具体所指了。作者料定,当亲人团聚一起欢度重阳节而“遍插茱萸”之时,会记起他这客处异乡的游子的。结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未再直言思亲,而其情自见,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
王维的诗,有字句不苟、浑然天成、音调谐美的特点,这已在他的这篇少作中略露端倪了。宋人朱熹说:“古人诗中有句,今人诗更无句,只是一直说去。这般诗一日做百首也得”(《朱子语类辑略》卷八)。他鄙薄宋诗的意见固然偏颇,但所赞赏“古人诗中有句”还是有道理的。所谓诗中有句,是合观全诗自为一体,而其中的佳句又独具意义,可以单独流传。王维这首小诗就属诗中有句,它的前两句在人们的传诵中,成了人们思亲情感的普遍概括。所以,每当人们在节日思亲时,便很自然吟诵这两句诗了。
8.关于王维思乡的诗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 《送别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3. 《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4. 《送别 下马饮君酒诗》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5.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
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
思子整羽翰,及日当云浮。
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州。
高足在旦暮,肯为南亩俦。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王维关于思乡怀亲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