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连百越诗词全文
出自--《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代徐敬业讨武曌檄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xie)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2.关于贬谪的诗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惊风乱觇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苈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秋词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题大庾岭北驿①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②。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③。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 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 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 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 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苏轼韩愈柳宗元等都有,去看一下吧。
3.杜甫的诗句";南瞻按百越,黄帽待君偏";白话文什 爱问知
杜甫自认“奉儒守官”,对于孔孟的儒家教条严令尊奉,这也是杜甫的家传素业,也是杜甫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和终极目标。
守官,是“列之以公侯伯子男”欲图封侯,然后“传之以仁义礼智信”,推行儒道。杜预是杜甫的第十三世祖,是晋代名将当阳候。
在杜甫的眼中,这位战功显赫的先祖,无疑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完美范例。为此,在《祭当阳君》一文中,杜甫恭恭敬敬言道:“不敢忘本,不敢违仁。”
所以杜甫效法先祖,“窃比稷与契”,王嗣奭《杜臆》:人多疑自许稷契之语,不知稷契元无他奇,只是已溺已饥之念而已。已溺已饥其实就是杜甫自己所说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4.含有一方的诗句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汉无名氏《别诗·其四》
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徐干《室思》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李贺《感讽五首》
疏放遗千虑,愚蒙守一方。——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杜甫《成都府》
美人天一方,相见犹拾沈。——王冕《秋怀·其二》
坐见一方金变化,独吟红药对残秋。——赵嘏《叙事献同州侍御三首》
诗情未尽在苏杭,幽绝札兰天一方。——老舍《内蒙东部纪游·札兰屯》
5.唐诗中指的百越是哪里
百越是对居住在我国南方的古代越人各族的总称。
战国时称百越,文献 上亦作百粤、粤。越族分布很广,主要在今我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 湾、广东、广西、安徽、湖南诸省区和越南北部。
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越族曾在今江浙一带建立越国,共传八代,历时 一百六十余年。 越国尊周天子为“共主”,向周朝进贡。
越国与当时中原国家 会盟,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战国后期,还有扬越的称谓,指扬州地 区的越族,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对越人的另一 种泛称。
秦汉时,泛称南方各民族为越族,北方 各民族为胡族。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初越族 已经逐渐形成几个较强的部落,即东瓯(东 海)、闽越、南越、西瓯。
各族活动范围不 尽相同,东瓯在今浙江温州一带> 闽越在今 福建福州一带,南越在今广东省境内活动, 后来发展到广西及以南地区t西瓯大致分布 在今广东西部、广西南部及以南地区。汉武 帝统治时期,先后征服了这些越族政权,在 其辖地设置郡县。
此后,百越这个名称不见 于史载,越族之名也罕见。 三国时期,在东吴的统治区内有山越族,他们与汉族保持着密切的政 治、经济、文化交流。
隋唐时,山越还可见于文献记载,宋以后已不再出现。 越、百越这些族称不见于文献记载,并不意味这些古老民族的消失或绝迹,而 是发生了变化或是改变了族称。
现在我国南方壮、侗、苗、瑶等民族以及东南 亚的一些民族,就可能与古代越族有一定渊源。 在唐诗中较常见“百越”的称谓。
但是“越”、“百越”不仅仅是对南 方民族的泛称,更多的是用于泛指南方地区。如宋之问《自洪府舟行直书其 事》中说:“百越去魂断,九疑望心死。
”刘长卿《送徐大夫赴广州》中说: “远人来百越,元老事三朝。”孟浩然《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桂水 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 汀封连四州》:“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 音书滞一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