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带有旦字的诗句,急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郑风·女曰鸡鸣》
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世说新语·贤媛》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旦而战,见星未已。——《左传·成公十六年》
号呼达旦。——清·方苞《狱中杂记》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旦夕得甘毳以养亲。——《史记·刺客列传》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战国策·燕策》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吾攻赵,旦暮且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旦夕奉问起居。——《汉书·李广苏建传》
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关于元旦的诗句6句
关于元旦的诗句6句如下:
1、元旦赐门神挂屏葫芦等物岁以为常
[明] 于慎行
节启青阳岁龠新,金人十二画为神。韶华自合留天府,御气谁期洽近臣。
彩胜仍分仙禁缕,云屏况借汉宫春。却怜寂寞扬雄宅,门巷恩光接紫宸。
2、己卯元旦和牧翁韵
[明] 程嘉燧
不嫌朱户有蒿蓬,且喜阳和转谷中。人语半空山殿晓,佛香匝地洞门风。
酒随天意留青缥,诗与春光斗碧红。况值朋来好乘兴,肯因瀼滑限西东。
3、元旦在鹤林偶作
[宋] 白玉蟾
东风吹鼓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4、庚辰元旦试笔
[宋] 舒岳祥
数我初生岁,今为第二年。光阴六十过,行辈几人全。
试把新诗写,闲将好梦圆。儿孙扶出拜,苏酒让渠先。
5、元旦书事(甲辰)
[明] 吴兆
闽中风景丽,元旦百花开。有岸皆萦草,无波不染苔。
树光摇粉堞,云彩照金罍。浓黛新年点,春衣隔岁裁。
夜垆藏宿火,晓烛剪残灰。袖里分余蕙,钗边罥落梅。
松枝当户插,椒气拂窗来。正好随欢笑,那知客思催。
6、甲辰元旦
[明] 贝琼
五十今朝过,谈经滞海滨。天阴不见日,地冷未知春。
染翰题新语,开襟待故人。宫花遍朝士,那上小乌巾。
3.关于旦角的诗句
21131、离却了峨嵋到江南,
人世间竟有这样美5261丽的湖山。
这一4102旁保俶塔1653倒映在波光里面,
那一旁好楼台紧傍着三潭。
苏堤上杨柳丝把船儿轻挽,
颤风中桃李花似怯春寒。 ---白蛇传
2、雨过天晴湖山如洗,清风习习透裳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蛇传
暂且举 白蛇传 中两句被,因为戏文里这样的唱词实在是不胜枚举,很多很唯美很有意境的唱词,大都来源于古代诗词,被编者改编为经典唱词,经久不衰,引人遐思
4.关于元旦的诗句
原发布者:李鹏亚
庆元旦的古诗【篇一:古诗词中的元旦习俗】古诗词中的元旦习俗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自晋代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在元旦贺岁、贴春联、放爆竹、饮美酒、亲人团圆等习俗,文人骚客也因此留下了众多歌咏元旦的诗章。品诗赏俗,趣味盎然。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文学家曹植《元会》诗云:“初步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写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至盛唐,元旦朝会之俗成了旷代之举。“百灵待轩后,万古烛光前。声教溢四海,朝宗引百川”,可见当时宫廷贺岁规模之盛大和隆重。唐代诗人厉元的“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到五门春。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语言清新流畅,描绘出一幅典雅隆重的宫廷贺年图。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全诗展示出喜庆佳节的动人情景,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诗,虽未用“元旦”、“元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材,写出了人们贺岁、迎春的喜悦:“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新年亲人团聚是沿袭多年的习俗,对客居他乡的游子来说,则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唐代诗人刘长卿有《新年作》诗:“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称得上是新年思乡佳作。19
5.关于元旦的诗句
诗词中的元旦 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为一年的第一天。
还有许多别名,如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新年、元春等等,现在则将元旦和新年大多给予公历的一年之首使用,而旧历的元旦则专门使用春节,或者大年初一等等区别之。元日,本意为吉日,从《东京赋》以来相沿以正月初一为元日。
《乐府诗集》十四,南朝梁萧子云《介雅》三首之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人吴自牧《梦梁录》一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
俗呼为新年。”汉代以来,每逢元旦,都要举行元会,朝廷举行群臣百官以及外国使节朝会祝贺的礼仪。
汉代张衡《东京赋》:“于是孟元春日,群后旁戾”,“言诸侯正月一日从四方而至。”(薛综注),唐宋因袭此风尚。
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是从接受朝拜的皇帝的视角记载元朔之日万方在庭的场景;盛唐中唐之际的诗人卢纶等人,则是从朝拜者士大夫的角度记载百官朝贺的盛况:“万戟凌霜布,森森瑞气间。垂衣当晓日,上寿对南山。
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小臣无事谏,空愧伴鸣环。”
(《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鸣佩随鹓鹭,登阶见冕(音留)。”(《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杨巨源《元日观朝》:“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万物知”“寿酒年年太液池”“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
(《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其一》)许浑:“千官共削奸臣计,万国初衔圣主恩。”(《正元》一作元日,一作元正)这些诗句,为我们描绘了百官于元旦早朝庆贺新年的场景:从万戟森森的御前警卫中趋步前行,文武百官依照官阶品位依次行礼称贺,然后,在鼓乐歌舞中举行酒会。
宋代同样如此,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旦大朝会,……诸国使人入贺殿庭。列法驾仪仗,……各执方物入献。”
在民间,则是“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
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宗懔《荆楚岁时记》)“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向晚,贵家妇女,纵赏观赌……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裳,把酒相酬尔。”(《东京梦华录》)唐人杜甫的“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元日示宗武》),和宋人秦观的“正是人间佳节,开尽小梅春气透。
花烛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念奴娇》),都对这种风俗场景有所记载。 当然,新年之际,那些罪臣流贬者,便也格外伤心,如初唐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斗争牺牲品宋之问晚年流放,有《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可谓在初唐时期难得的好句,没有流放贬谪的切身体验,是写不出来的,但以贾谊贬为长沙傅自比,却是没有人能够认同的,倒是与贾谊同样死在贬谪之地,倒是成为宋之问的谶语。
不同的是,贾谊郁郁而死,为天下人所痛哭;而宋之问则是为睿宗皇帝赐死于贬谪之所钦州,为天下人所不齿。 元旦诗一般容易流于场面应酬,但也有优秀者。
王安石《元日》(龙书本作《除日》)可以视为其中之翘楚。他不仅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记录在案,写出唐宋时代除岁迎新的景况,而且表达了自我的哲学观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一作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一作争插)新桃换旧符”,说在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浸泡的酒,当时民俗,在正月初一时,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唐人卢仝《除夜》诗说:“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宋人苏辙《除日》诗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两诗都提及长者最后饮酒的风俗。
饮酒大概是子夜时分刚刚进入新年的那一刻开始的。屠苏,也名“屠酥”“酴酥”,古代元日饮酒屠苏的风俗,之所以在元日饮屠苏酒,是因为一个传说,或说是一个故事:“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
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姓名,但曰屠苏而已。”
(唐韩谔《岁华纪丽》一《元日》:“进屠苏”注)王安石诗中的后两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日童日童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桃符,又涉及另外一个风俗: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二神,能食百鬼。
因此,才有用桃木板画二神于门上以驱鬼避邪的风俗。《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其后改书于纸,演变成为后来的春联。陆游有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除夜雪》),正是这种风俗的生动记载。
当然,作为大政治家、哲学家的王安石,其写作此诗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从王安石其他优秀诗作来看,传达那。
6.关于元旦的诗词
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
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唐代另一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唐人孟浩然写了一首《回家元日》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诗人在诗中写道:“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虽未用“元旦”、“元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写出人们贺岁、迎春的喜悦:“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一代伟人毛泽东,1930年1月写了一首《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欣赏这首词,犹如走入一幅壮阔的风景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42年董必武在重庆写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觉得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其时抗战维艰,惟有精忠报国,方可期来日乐土安家。诗中所说的“胜利茶”,是当时重庆商店里出售的纸包茶,意在预祝抗日胜利。以新鲜事物为掌故入诗,可见董老对旧体诗的革新意识。
《如梦令元旦》毛泽东(1930年1月)
宁化丶清流丶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元旦试笔》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新年作》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守岁》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7.求带有旦字的诗句,急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诗·郑风·女曰鸡鸣》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世说新语·贤媛》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旦而战,见星未已。——《左传·成公十六年》号呼达旦。
——清·方苞《狱中杂记》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旦夕得甘毳以养亲。
——《史记·刺客列传》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战国策·燕策》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攻赵,旦暮且下。——《史记·魏公子列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史记·项羽本纪》旦夕奉问起居。——《汉书·李广苏建传》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旦的诗句以及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