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忍让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忍让的诗句如下:
1. 《淮南子》
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2. 《赠裴枢端公》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3. 《增广贤文》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4. 宋•善棋道人《绝句》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5. 《淮南子》
宽而栗,严而温
6. 《尚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7. 清•金缨《格言联壁》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8. 《论语.卫灵公》
小不忍,则乱大谋。
9. 司马迁《史记》
小不忍,害大义。
10. 《与韩荆州书》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2.给我一些有关“忍”的诗句..或词
忍,能也。——《说文》
忍,耐也。——《广雅》
是可忍也。——《论语·八脩》。皇疏:“忍,犹容耐也。”
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庄子·让王》
吾子忍之。——《左传·成公二年》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忍所私以行大义。——《吕氏春秋·去私》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忍事(以忍耐态度面对各种事情);忍容(容忍);忍顺(忍耐顺受;忍耐顺从);忍从(忍受顺从);忍羞(忍受羞辱);忍气(忍受别人的欺侮);忍垢(忍受污垢);忍丑(忍受耻辱);忍耻(忍受耻辱);忍痛(忍受痛苦)
抑制; 克制 [refrain; hold back; repress]
志忍私,然后能公。——《荀子·儒效》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又如:忍性(克制性情);忍口(抑制食欲);忍情(抑制感情);忍志(犹屈意);忍恶(忍住脾气);忍泪(忍住眼泪, 不使流出来); 忍笑(忍住不笑)
愿意; 舍得 [be willing to ]
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忍屑(愿意关心)
通“认”。认识,识别 [recognize;identify]
夫国之疑,二三子莫忍老臣。——《管子·大匡》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忍耻
[endure humiliation] 忍受住耻辱
忍耻破敌阵
忍得住
[refrain] 表示抑制或阻止一个倾向或一个冲动,尤其是短暂的或一时的倾向或冲动
忍垢偷生
[allow oneself to be insulted to remain alive] 忍受耻辱,苟且活命
妾恨不即死,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垢偷生。——《三国演义》
亦作“忍辱偷生”
忍饥挨饿
[starving] 忍受饥饿。形容极其贫困,苦苦度日
忍俊
[have a smile on one's face] 含笑
忍俊不禁
[cannot help laughing] 忍俊:含笑。不禁:不能自制。忍不住要笑出声
仔细看时,原来青布幔里有人,山僧忍俊不禁。——宋·悟明《法演禅师》
忍耐
[endure]∶把感情按住不让表现,经受 [困苦或艰难]
忍耐到底
[bear with]∶宽容或克制
对那老是惹人厌烦的人(或事)再忍耐一会儿吧
忍耐力
[tolerance] 忍受疼痛和苦难的能力
他对病魔有极大的忍耐力
忍气吞声
[submit to humiliation] 忍气:受了气而强自忍受。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形容受了气只能勉强忍着,不敢发作
为家私少长无短,我则得忍气吞声。——《元曲选·鸳鸯被》
忍让
[be forbearing and conciliatory] 忍耐,让步
对敌人的忍让是有限度的
忍辱负重
[endure humiliation in order to carry out an important mission] 忍受羞辱,以负重任
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三国志·陆逊传》
忍辱求全
[endure humiliation for the sake of preserving unity] 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个大局
忍受
[bear;endure;stand] 勉强承受
忍受疾病的痛苦
忍痛
[very reluctantly] 忍受生理或心理的痛苦
忍痛不言
忍无可忍
[last straw] 到了不能忍耐的地步
那句话已使人忍无可忍了
忍心
[endure]∶抑制心情,硬着心肠
不忍心看到
[patient]∶耐心
忍心三两日,莫作破斋人
3.课外知识论语中有一句话是什么小忍.,.的告诉人们要忍耐希望各位有
小不忍则乱大谋 汉语拼音: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 释义: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成语出处 《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朱熹《论语集注》:“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又说:“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朱子语类》卷四五)近人杨树达又分不忍有三义:“不忍忿”;“慈仁不忍,不能以义割恩”;“吝财不忍弃”(《论语疏证》). 示例:,忍到如今已是塔尖了,不久开交.★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回 意思相近的还有:吃亏是福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因小失大.。
4.论语中关于谦让的句子
1·2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⑤.本立而道⑥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⑦与⑧?" 注释:①有子:孔子晚年的学生.名若.<论语>里对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有若.冉求.闵子骞四人称子.②孝弟:孔子和儒家提倡的两个基本的道德规范.孝规定了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态度,弟.同悌.规定了弟弟对兄长应有的态度.古注: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③好犯上者:好.读hào号.喜爱.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④鲜:读xiǎn险.少.⑤务本:务.专心致力.本.根本.⑥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不同的含义.这里的道是指孔子所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⑦为仁之本:仁.是孔子的最高道德范畴.为仁之本.是说孝悌是仁的根本.另一种解释说:为仁.行仁的意思.前者从仁的内容讲.后者是从仁的实行上讲.也有人解释.为仁的[仁"字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就是[做人的根本".⑧与:同欤.语气辞.表示疑问.古注:谦退不敢质言也.1·3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 注释:①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古注:[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 注释:①约:穷困.②安仁.利仁:安仁.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于己才去行仁.[有利则行.无利则止".4·3 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注释:①好:去声.音号.喜爱.②恶:去声.音wù误.憎恨,讨厌.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①也." 注释:①恶:有两种解释:一.善恶的恶.与上章恶字不同.二.好恶的恶.与上章恶字同义.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能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 ②必于是.颠沛 ③必于是." 注释:①恶乎:恶.音wū乌.何,怎么.②造次:急遽,仓卒.③颠沛:跌倒.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5·5 或曰:[雍①也仁而不佞②."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③.屡憎于人.不知其仁④.焉用佞." 注释:①雍:孔子的学生.冉雍.字仲弓.②佞:音nìng泞.能言善辩.有口才.③口给:言语便捷.④不知其仁:有两种解释:一.指佞人.佞人遭人憎恨.因而不知其(佞人)有仁道,二.指冉雍.不知冉雍是否仁者.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①.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①务民之义:<论语集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务:致力.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①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②.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①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两位天子.是孔子推崇的圣人.②譬:比喻.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①.依于仁.游于艺②." 注释:①德:古注: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②游于艺:艺指孔子教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六艺都是日常所用.游.有不同的解释:一.艺不足以据守和依靠.所以说是游,二.游泳.习艺有游泳自如的乐趣,三.闲暇无事的时候就游憩于六艺之中.游是不匆忙急迫的意思.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①弘毅:弘大强毅.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①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④斯语矣." 注释:①克己复礼:有不同的解释:一.克.克制.约束,复.践行.克制和约束自己来践行礼.二.克.胜,复.返回.战胜自己离开了礼的言行回归到礼的要求上来.两种解释意思相近.②天下归仁焉:有几种解释:一.归是与.赞许的意思.一旦做到了克己复礼.便会得到天下人的赞许.二.专指君主如果能克己复礼.天下人都会归顺这仁德之君.三.一旦做到克己复礼.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程子注:[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以第三种解释较合理.这里[克己复礼"的主语似不是指个人.而是泛指众人.即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就都归于仁了.③目:条目.④事:从事.实行.12·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②."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①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接见贵宾和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求谨慎恭敬.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象接见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谨慎.也就是说要敬.②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在邦指在诸侯国做官.在家指在卿大夫家做事.无怨有两种解释:一.指仁的效果.做到了前面所说的敬和恕.别人对自己便没有怨恨.二.指自己而言.也是仁的要求.除了做到前面讲的两点.还要不怨天尤人. 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①."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注释:①讱:难.迟钝.<史记>记载.司马牛多言而躁.孔子的话是针对他的缺点而说的. 12·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3·19 樊迟问仁.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