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三人的诗句
1、自是六街三市、少人行
宋
刘辰翁
《虞美人·黄柑擘破传春雾》
2、三清路上少人行
唐
吕岩
《敲爻歌》
3、三人行甚乐
宋
胡寅
《遇雨晚宿和彦达》
4、谁似三君丈人行
宋
家铉翁
《人有画花中四伦者偶记毗陵旧诗即题其上》
5、三人行处岂无节
宋
邵雍
《首尾吟》
6、人行沌品三程路
宋
郑清之
《闻蝉》
2.含有“三”的诗句有哪些
含有“三”的诗句有:
1、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宋·邵康节《山村咏怀》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唐 · 杜甫《春望》
3、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唐 · 杜甫《八阵图》
4、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魏晋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唐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唐 · 杜甫《蜀相》
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唐 ·颜真卿《劝学诗》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唐 · 白居易《暮江吟》
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宋 · 卢梅坡《雪梅·其一》
10、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1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唐 · 李白《望庐山瀑布》
1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唐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4、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 唐 · 白居易《观刈麦》
1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唐 · 李峤《风》
3.含有“三”字的诗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独立三朝识,轻生一剑知。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回答者:杨俊1981 - 进士出身 九级 3-27 20:51
4.关于三的诗句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望师又一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独立三朝识,轻生一剑知。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5.带有“三”字的诗句有哪些
1.飞流直下三千尺2、三杯两盏淡酒3、转轴拨弦三两声4、采三秀兮于山间1. 诗句原文:《望庐山瀑布》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赏析: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2.诗句摘自原文:《声声慢·寻寻觅觅》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赏析: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 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 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 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3.诗句摘自原文: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 《琵琶行》赏析: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4.诗句摘自原文:《九歌 山鬼》年代: 先秦 作者: 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1]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4]。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澹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赏析:读这首诗先得注意两点:一是“山鬼”究竟是女神还是男神?宋元以前的楚辞家多据《国语》、《左传》所说,定山鬼为“木石之怪”、“魑魅魍魉”,而视之为男性山怪。但元明时期的画家,却依诗中的描摹,颇有绘作“窈窕”动人的女神的。
清人顾成天《九歌解》首倡山鬼为“巫山神女”之说,又经游国恩、郭沫若的阐发,“山鬼”当为“女鬼”或“女神”的意见,遂被广泛接受。本文的品赏即以此说为据,想来与诗中所述山鬼的形象也更为接近〖注一〗。
苏雪林提出《九歌》表现“人神恋爱”之说以后,大多数研究家均以“山鬼”与“公子”的失恋解说此诗,笔者却以为不妥。按先秦及汉代的祭祀礼俗,巫者降神必须先将自己装扮得与神灵相貌、服饰相似,神灵才肯“附身”受祭〖注二〗。
但由于山归属于“山川之神”,古人采取的是“遥望而致其祭品”的“望祀”方式,故山鬼是不降临祭祀现场的。本诗即按照这一特点,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