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山景色写景作文
凉爽的早晨,我和琼玲兴致勃勃登上空气清新的小山。
我们眺望那蜿蜒起伏的山峰,饱览那错落有致的田地,欣赏那山间清澈的水,凝望那水中欢快游玩的鱼,以及那在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当然,还有山间不知名的各种小花,它们那阵阵芬芳的清香,更使我们心旷神怡。
小山对面是比较高的山,在雾中若隐若现。山上松柏吃立,仿佛一队对昂首挺胸的军人。
山坡上种满菠萝苗,整个山坡像扎满了辫子似的。山上开岔着一条条婉蜒的小路,那是人们用脚走出来的。
还有些地方,杂草丛生,如同一丛丛散放的头发。从山上望下去,半山腰下有看错落有致的田地,有的莱田开满色彩艳丽的花,像是一块块美丽的毯子。
田里,不辞辛苦的农民怕伯正在干活,一头头勤劳的牛正在田间行走。山顶上有一条小小的溪流。
我们来到小溪边。溪水跳跃着在山间流动,发出哗啦哗啦的笑声,犹如一群孩子在嬉闹、追逐。
这条溪流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大小石头,看得见水中有些色儿在欢快地甩着身子,在眺着柔软的舞蹈。看着那么美的景色,我好像忘了自己的存在,仿佛自己就是这些欢快的鱼儿中的一条。
山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有些花的花苞是浅黄色的,花瓣向四周展开,就敬垂放着金黄的丝条。它散发出芬芳的清香,一群群蜜蜂闻香而来,挤在花苞里,愉快地采着花蜜。
山上有一个小湖,清澈的水面倒映出花朵的样子,一阵微风吹来,花瓣落在水面上,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有些花瓣在水面上悠闲地漂着,就像在白色的透明布上织下精美的图案。
一阵阵微风迎面扑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的脸。这儿的空气夹杂着花的清香,蓝天中一群白里带黑的鸟儿在鸣叫着,叫声是那么悦耳动听。
小山的景色太美了。我和琼玲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不知不觉中,时间飞逝过去,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赏心悦目的小山,但那美丽的风景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2.描写上林湖岸边景色的诗句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以其画面疏密有至的合理结构安排和行文节奏如音乐般的韵律美,以及诗的内在意蕴的悲剧性格而为世人称道。
本文不打算对这些方面进行探讨,而是试图运用诠译学原则,对其整体画面进行悟读,并在对其整体画面的拆解中洞见该诗的文化内涵。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诗人主体的感觉世界、情绪世界与自然世界和纷繁的人世以及超然的宗教世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即写出了诗人自己的生活况味,又描述了自然和现实的实存世界并将它们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画面。 二、从感觉世界到情绪世界再到理性判断的层层深入。
三、短短四句,却起伏迭宕。 四、“霜”的意象奠定了诗的基调。
“愁”的意象确打开了诗人的精神世界。欣赏此诗,霜”和“愁”是两个关键意象。
第一句,“月落无啼霜满天”。写诗人的感觉世界。
“月落”是视觉;“乌啼”是听觉;“霜满天”是感觉。在月落后的一片茫茫的黑夜中,虽然看不清四周事物,但诗人却感觉到了晚秋的寒霜充满了宇宙,由清冷遍洒的月光到浸骨的寒霜给人一种逼迫的感觉,已经预示了诗人心境的孤独和凄凉。
“霜”的意象是此诗的重点,一个“霜”字奠定了诗的基调。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
由感觉世界到诗人情绪世界的转变。是诗的第一个起伏。
江上渔火点点,岸边枫叶正红。但是面对世事无常和生活的艰辛,孤独的旅人和辛勤的渔人在这漫漫寒霜的秋夜,只能对愁而眠。
如果说前两句是写的诗人的感觉世界和情绪世界,那么,后两句则上升到理性世界。这是全诗的最大起伏处。
诗的前幅密度极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钟声。
但却实现了从感觉世界向理性世界的飞跃,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
姑苏城为历史名城。在这愁冷的夜晚,姑苏城内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呢?还是象这江上一样的宁静而凄凉呢?喧嚣也罢、宁静也罢、高兴也罢、愁苦也罢,这毕竟是人生现世所应面对的。
但人的心灵是不是应有所依傍呢?人的心灵的归宿又在哪里呢?人能不能实现对自身和现实的超越呢?寒山寺不正是这样的净土吗?(这句是一大起伏,让人起从尘世超然的感觉) 第四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里敲响了子夜的钟声,诗人也从超然的境域回到了现实的世界。
“客船”的到来,宣告了尘世喧嚣生活的开始。(又是一起伏) 一个“愁”字打开了诗人的精神世界,也使诗自身具有了开放性。
诗人开始了对现实世界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宗教的关系、人自身存在意义这些问题的追问。人在喧嚣的杂乱的世界中,面对生活的艰辛愁苦已然失去了对自身和本已以外的世界的真正把握,使各种关系变得世俗而枯燥无味。
人失去了对实存的此在世界的敏感度,失去了和自然对话的能力。而这种敏感在诗人那里还存在着。
这就造成了强烈的反差,形成该诗的悲剧性格。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人如何超越自身而达于彼岸世界,人如何保持与自然对话的能力和自身心灵的纯正,不正是诗人对文化问题的追问吗?此正是该诗的文化内涵所在。
对文化问题的追问和探索,给诗人造成的孤独愁苦可想而知。这里可用寒山大师的一首诗为诗人当时的情怀做一注解。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3.形容剡溪景色的诗句
李白 秋下荆门江树空,布帆无羌挂秋风。
此行不为魲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即剡溪。
诗人来自名山大川,却特意前往旲越剡中赏山水,可见此山水之丽。李白在《梦游天姥山留别》诗曾写下,“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神往梦至之意跃然纸上。
此行不为魲鱼脍,是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秋风中想到家乡的鲈鱼莼菜味美,便弃官而归,李白用此典,更强调自已对越中山色的喜爱,是为了峻山丽水而赴剡溪。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桋,半壁见诲曰日,空中闻天鸡,等等。
《梦游天姥山留别》诗中大多写剡溪景色,不累举。
4.关于湖泊美丽景色的诗句
1、移家别湖上亭
唐代: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译文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2、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宋代: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译文
绿色纯粹,盛春时节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浓烈春意触近柴扉。(湖面)水波荡漾,白鸥飞舞,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无争)。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只有"我"独自老去,(朋友离别)故人渐渐离去。夕阳西下,湖面晚霞遥送(我的)渔船回家,水中鳜鱼正肥(落花人独立之感)。
3、南湖
唐代:温庭筠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译文
南湖上微风入槛习习生凉,随风飘动的菱荇叶子遍满池塘。
野船紧靠在春草丛生的岸边;水鸟带着波光在夕阳下飞翔。
风吹芦叶飒飒作响疑是天在下雨;浪花无边无际很像洞庭风光。
整天看着篷船飘荡在湖上,我这东归客不禁想起太湖边的故乡。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5.关于景色的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唐 王涯《春游曲》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 韩愈《春雪》
肃肃花絮晚,
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
春远独柴荆
唐 杜甫《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