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新西兰的句子
新西兰最美丽的地方是岛屿湾,那里主要城市有:派西亚,拉塞尔和怀唐伊。
拉塞尔曾经是新西兰的第一个首都,派西亚属于岛屿湾中间位置,有更多的酒店。怀唐伊,1840年,毛利人和欧洲人在怀唐伊的条约屋(TreatyHouse)共同签署了《怀唐伊条约》。
这所房子至今仍屹立在开阔、祥和的公园之内。这里的其它重要景点有雕梁画栋的毛利会堂(MaoriMeetingHouse)、毛利人最大的战舟、旅游中心和艺术馆。
怀唐伊在新西兰人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对新西兰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必到”之处。
2.形容新西兰美景词语
形容新西兰美景词语:美丽、瑰奇、壮阔、碧波荡漾、水天一色。
一、美丽 [ měi lì ]
使人看了产生快感的;好看:~的花朵。祖国的山河是多么庄严~!
文学作品示例: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二、瑰奇 [ guī qí ]
瑰丽奇异:~的黄山云海。
文学作品示例:茅盾 《三人行》:“大自然的瑰奇和神秘吸引了她的心灵。”
三、壮阔 [ zhuàng kuò ]
1、雄壮而宽广:波澜~。
2、宏伟;宏大:规模~。
文学作品示例: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对着这雄伟壮阔的大海,林道静几天来紧紧压缩着的痛苦的心,渐渐舒展开来了。”
四、碧波荡漾
【拼音】[ bì bō dàng yàng ]
【解释】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出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灿烂的阳光,美丽的野花,碧波荡漾的原西河,凹凸不平的石板街……”
【近义词】碧波万顷
五、水天一色
【解释】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示例】那洞庭湖真个波涛万顷,水天一色。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九回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3.形容新西兰美景词语有哪些
1. 一碧千里【yí bì qiān lǐ】
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2. 碧空如洗【bì kōng rú xǐ】
指蓝色的天空像洗过一样的明净,形容天气晴朗。出自宋·张元干《水调歌头》词:"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
3. 一望无际【yī wàng wú jì】
际,边。意为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出自[宋]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4. 一马平川【yī mǎ píng chuān】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出自《东坡诗·卷二十三·游径山》
5. 沃野千里【wò yě qiān lǐ】
形容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4.谁能帮我介绍一下有关新西兰的文化
哈卡舞
哈卡舞(Haka)是新西兰毛利人的传统表演艺术。它是过去毛利人各族在开战前表演的战舞,藉以恫吓对方。
哈卡舞的歌词不固定,不同族群有其各自歌词。哈卡舞最大特色是舞蹈结束时,所有舞者皆露出伸长各自的舌头。原意是模仿敌人被杀后,头颅被挂在长竿上的样子。很多游客却觉得这动作表情很有趣。
新西兰国家橄榄球队全黑队(“All-black”)在比赛前表演的哈卡舞,现时已广为世人知晓。
依毛利人分类,哈卡舞分成三种:
Whakatu waewae
Tutu ngarahu
Peruperu
运动
新西兰全黑队表演战舞
橄榄球是新西兰最主要运动,具有非正式“国家运动”的地位。其他流行运动有板球、草地滚球、篮网球、足球、赛车、高尔夫球、游泳和网球[1]。
橄榄球、篮网球、板球、联盟式橄榄球和垒球等运动,新西兰国家代表队实力强劲;划船、轻艇和自由车等,传统上也表现优异。新西兰人口不多但运动实力颇佳,若以“单位人口夺牌率”衡量,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联邦运动会皆表现名列前茅[2][3]
联合式橄榄球(一般简称橄榄球)几乎是新西兰国家象征,其国家代表队为全黑队,胜率在全球最高[4],并以赛前表演哈卡舞而闻名[5]。
新西兰的极限运动和探险旅行也全球知名[6]。早在 1988 年,南岛皇后镇便已建立全球首座商业化的高空弹跳场[7]。登山运动颇为流行。最著名的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爵士,是全球第一位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峰顶的人。
旅游
新西兰国鸟—鹬鸵(奇异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目录上,新西兰有三处。东格里罗国家公园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其他两处为自然遗产。
东格里罗国家公园,(nc, 1990年,1993年)。
“绿玉之地”(毛利文:Te Wahipounamu),(n, 1990年):位于新西兰西南部,包括“西地国家公园”、“库克山国家公园”、“爱诗勃林山国家公园”、“弗㑩德兰国家公园”和米尔福德峡湾。
次南极群岛,(n, 1998年)。
其他旅游景点[编辑]
南岛的皇后镇,纽西兰
南岛皇后镇(Queenstown)。
陶波湖。
怀托摩萤火虫洞(Waitomo Caves)。
凯富拉:从前盛产龙虾,现为赏鲸热点。
5.关于新西兰的介绍
国名 新西兰(New Zealand)。
拼音【xin.xi.lan】在中国台湾、香港.青岛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多称其为纽西兰。毛利语为Aotearoa,即“长白云之乡”。
国旗 新西兰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旗地为深蓝色,左上方为英国国旗,右边有四颗镶白边的红色五角星,四颗星排列均不对称。
新西兰是英联邦成员国,“米”字图案表明同英国的传统关系;四颗星表示南十字星座,表明该国位于南半球,同时还象征独立和希望。 国徽 新西兰国徽的中心图案为盾徽。
盾面上有五组图案;四颗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象征新西兰;麦捆代表农业;羊代表该国发达的畜牧业;交叉的斧头象征该国的工业和矿业;三只扬帆的船表示该国海上贸易的重要性。盾徽右侧为手持武器的毛利人,左侧是持有 新西兰国徽国旗的欧洲移民妇女;上方有一顶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典礼时用的王冠,象征英国女王也是新西兰的国家元首;下方为新西兰蕨类植物,绶带上用英文写着“新西兰”。
国歌 新西兰有两首地位等同的国歌:《天佑新西兰》(God Defend New Zealand)与《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天佑国王》(God Save The King)。
《天佑女王》是英国的国歌及英联邦的皇室颂歌。《天佑女王》一般不作为国歌演奏,而作为皇室颂歌使用。
新西兰国歌前半部分为毛利语,后半部分为英语,有关新西兰国歌的应用,由新西兰文化及传统部负责管理。 首都 惠灵顿(Wellington)。
惠灵顿是世界上处于最南端的首都。城市面积266.25平方千米,人口448959,市区人口379000【2007年】。
最大城市 奥克兰(Auckland)。面积580平方千米,人口132万(2010年7月),市区人口1,079,304。
始建于1840年,1841至1865年间曾为新西兰首都。奥克兰区是新西兰人口最多的地区。
其它主要城市 基督城(Christchurch)、达尼丁(Dunedin)、哈密尔顿(Hamilton)、北帕默斯顿(Palmelston North)、旺加努伊(Wanganui)、新普利茅斯(New Plymouth)、因弗卡吉尔(Invercalgill)、罗托鲁阿(Rotorua)、尼尔森(Nelson)、布兰尼姆(Blenheim)、纳皮尔(Napiel)、吉斯伯恩(Gisbolne)、陶朗加(Taulanga)、皮克顿(Picton)、旺格雷(Whangalei)、陶波(Taupo)、格雷茅斯(Gleymouth)、皇后镇(Queenstown)等。 语言 官方语言为英语(98%)、毛利语(Māoli,4.2%)、新西兰手语(New Zealand Sign Language,0.6%人口使用)。
国家政要 国家元首(HM Queen Elizabeth II);总督阿南德·萨蒂亚南德(Anand Satyanand),2006年8月就任,他是新西兰历史上首位亚裔(印度裔)总督;总理约翰·基(John Key),2008年11月任职。 独立日 怀唐伊日(Waitangi Day),1840年 2月6日 每年的2月6日,是新西兰的怀唐伊日,这一天曾在1974年一度被定为新西兰的国庆日,1976年又被取消国庆日这一名称。
每年的这一天新西兰全国放假一天。1907年9月26日新西兰从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独立,获得主权。
国土面积 268,680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75名)。专属经济区120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2.1%,国土长1,600公里,东西最宽处宽450公里。
两座主要岛屿(南岛与北岛)面积约为266,200平方公里。大小约和日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相同,比英国略大。
坐标 南纬41°,东经174°。 国界 被南太平洋环绕。
人口 全国人口4,280,000人(2008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22名)。人口密度15.229人/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204名)。
北岛的总人口为3,102,500,占新西兰总人口的75%,南 岛人口为1,013,800。其中,欧洲移民后裔占78.8%,毛利人占14.5%,亚裔占6.7%。
奥克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30.7%。首都惠灵顿区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
奥克兰、惠灵顿、基督城是人口最多的三个城市。毛利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新西兰70%的居民信奉基督新教和天主教,是世界上人口城市化最高的国家之一。 奥克兰 人口 1,223,200 惠灵顿 人口 363,000 (2003年) 基督城 人口 363,700 (2004年) 达尼丁 人口 120,000 出生率:14.09‰(2008年统计) 死亡率:7‰(2008年统计) 民族 白种人(69.8%)、毛利人(7.9%)、亚洲人(5.7%)、太平洋岛屿居民(4.4%)、其他(0.5%)、混血人种(7.8%)、不详(3.8%)。
主要宗教 英国国教(14.9%)、罗马天主教(12.4%)、基督教长老会(10.9%)、卫理公会教(2.9%)、五旬节教派(1.7%)、浸信会(1.3%)、其他基督教派(9.4%)、其他宗教(3.3%)、不详(17.2%)、无宗教信仰(26%)。 法律体系 以英国法律为基础;有针对毛利人的特殊土地立法和土地法庭;有保留地接受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
宪法 1987年1月1日通过,并于当日正式生效。宪法由一系列法律文件构成,其中包括英国和新西兰议会的一些法案,以及作为主要正式宪章的《1986年宪法法案》。
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1127.03亿美元(2007年,世界第53名)。人均GDP 26,610美元(世界第27名)。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 1287.11亿美元(2007年)。人均GDP 30,390美元。
人类。
6.关于新西兰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位于新西兰北岛的最南端,扼库克海峡咽喉。她三面青山环绕,一面临海,怀抱着尼科尔逊港。整个城市满目苍翠,空气清新,四季如春。惠灵顿地处断层地带,除临海有一片平地外,整个城市依山建筑。1855年一次大地震曾使港口受到严重破坏。现在的惠灵顿是1948年后重建的。人口42.4万(2001年12月)。 公元10世纪,波利尼西亚人来此定居。1840年,英国同当地毛利人族长签订条约后,大批英国移民来到这里。最初,英国人称该地为“不列颠利亚”,意思是“英国的地方”,以后逐步扩建城镇,发展到今天的规模。1815年以战胜拿破仑的英国名将惠灵顿公爵的名字为该镇命名。新西兰沦为英国殖民地后,一度把奥克兰定为首都,但新西兰南岛居民认为奥克兰远在北岛北部不宜作为首都,几经争议,终于在1865年选定了惠灵顿为首都。 惠灵顿居民中9%为毛利人,其余大部分为英国和爱尔兰移民的后裔。新西兰通用英语,毛利人讲毛利语。居民多数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惠灵顿是新西兰全国政治、工业、金融中心。惠灵顿的尼科尔逊港是仅次于奥克兰的全国第二大港,港宽5公里,长20公里,航道入口最窄处为1097米,水深为11米。港区面积达83平方公里,锚地良好,可停泊万吨巨轮。尼科尔逊港分市内码头区和市郊码头区。市内码头区建有皇后码头、国王码头、远洋旅客码头以及铁路公路轮渡码头等10多个码头;市郊码头区建有伯纳姆码头、米拉马尔码头和霍华德角码头。尼科尔逊港年货物吞吐量达700万吨。惠灵顿市内主要的交通工具是私人小汽车。市内交通方便,市内电话服务先进。 惠灵顿是太平洋著名的旅游胜地。市内保存的古建筑有1876年修建的政府大厦,它是南太平洋最宏伟的木结构建筑之一,1866年修建的雄伟的保罗大教堂,1904年修建的市政大厅。著名的战争纪念馆建于1932年,里面的钟琴上有49个吊钟,钟上镌刻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新西兰人参战战场的名称。 惠灵顿市区西南部有风景秀丽的维多利亚山,山坡上保存着1893—1906年的总理塞顿使用过的办公室。塞顿曾对新西兰政治立法有过重要影响,他使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妇女有选举权的国家。维多利亚山附近是英国航海家库克的纪念碑岛,1769—1777年库克曾先后5次到达新西兰。维多利亚山北面的卡因加罗国家人造森林,占地15万公顷,绵延1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林之一。 惠灵顿动物园以其特有的珍奇动物著称,园内珍藏着新西兰国鸟“几维”鸟。这种鸟没有翅膀,没有尾巴,长长的嘴,形象奇特有趣。新西兰还有一种水果也以“几维”命名,它是本世纪初从中国南方引进的猕猴桃。这种水果经新西兰人民的精心培育和改良,已经成为新西兰最重要的出口果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惠灵顿有许多火山公园,公园里的沸泉、沸泥塘、喷气孔等地热景观,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旅游者。著名的詹姆斯·库克饭店的每个房间均备有电话、冰箱、空调设备和电视。惠灵顿的一些饭店还为旅游者安排了打猎、钓鱼、水上快艇游览、直升飞机旅行、自行车越野、雕刻、吹玻璃等各种各样的体育和娱乐活动。 惠灵顿地区与新西兰其它地区一样,有一个整套完备的教育系统,包括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师范学院和大学。不少妇女在完成强制教育法规定的10年学习后,参加工作,结婚生育,待到自己的子女长大成人,又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因此惠灵顿市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十分发达。惠灵顿拥有全国最大的图书馆──亚历山大·特恩布尔图书馆,每天可以为5000名读者提供服务。惠灵顿著名的维多利亚大学,不仅学科门类齐全,图书馆和实验设施完备,而且还拥有许多研究机构,每年都有来自五大洲的各国留学生到此学习。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