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中的关于“春”的诗句所表现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较多地保留着前代诗人运用过的一些词汇,由于历史的积淀,这些词汇浸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被赋予特定的涵义,就形成了意象。
诗品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以奇。”胡应鳞在《诗薮》里也说过:“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由此可见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也是诗人倾注情感的焦点。因此鉴赏诗歌时必须熟知常见意象,并理解其寓意,这样才能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 “折柳”,由于“柳”、“留”谐音,古诗中的“柳”暗含希望对方留下来之意。《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
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隋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代西安的霸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霸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再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断肠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恰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开得那样鲜红,便说成杜鹃啼得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蜀道难》诗云:“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如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啼叫又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思。
“冰雪”,古人往往以它的晶莹洁白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洁。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即高洁的心性。古人常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张孝祥《念奴娇》有“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句子。 “月亮”,空灵、清澈、高洁,它铸造了不少中国古诗的血脉和灵魂,见证历史的悲凉,演绎生命的绝唱,渲染离别的情怀,倾诉闺阁的幽怨,烘托劫后的荒凉,感悟人生的哲理等。
如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诗人望月思故国,写出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李白《静夜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都体现了诗人望月怀亲、思乡念友怀念故国之情。 “南浦”、“长亭”,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长亭都喻指送别。
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而长亭则是古代设在路边供人休歇的厅舍。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长亭已成为陆上送别之所。 “浮云”、“春草(芳草)”,则有游子离思之意,“浮云”出自汉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春草(芳草)”出自《楚辞•招隐士》“王孙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如杜甫《梦李白》“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秦观“凄凄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类似的意象还有“落日(夕阳)”、“蓬草”等。而苏轼的《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另有出处,即屈原《离骚》中灵魂的告语“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指实现美好理想的地方。
“梧桐”、“芭蕉”在古典诗歌中大多表达孤独忧愁、凄苦之意。古语常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说得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可见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蜚声中外,其声凄清,听之无不为之动情。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象“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纵然无雨,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梅花”、“松柏”,早期的咏梅诗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唐诗中有“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的句子。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中梅花都显示一种高洁的品格。“松柏”出自《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后世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如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蟋蟀”,《诗经•幽风•七月》中对蟋蟀的活动描写得相当细致:“七。
2.带有意象的诗句大全
1、月。①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例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②历史的见证今昔沧桑感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③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残月来表达)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④清新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2、柳。“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习。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游子思乡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屈原的《离骚》。
4、桃、菊。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子规、杜鹃、鹧鸪。、思念故国之情。表达思乡例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但闻子规啼月夜,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6、舟。小舟、轻舟表达轻松、随意、自由之情。例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春。古诗中的意象很丰富。初春、新春表赞美自然新的生命力。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暮春表伤春之情,暗寓春光虽美却易逝,感叹人生韶华易逝或国运不济的也不少。
8、秋。古诗中秋的意象常表现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华即逝、前途渺茫,国运即衰。例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诗词中春的意象
关键词:诗词创作 春*意象 原型批评 摘 要:春*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用来表达送别、相思的主题。
用荣格的原型批评对这一意象进行原型分析,它在古代文学中的最早出现及当时创作者的心理,后世作品中的运用,在名称和象征意义上的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极为丰富的原始意象,古典诗词的艺术特征就是以意象为表现基础的。
意象作为古老的美学概念,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最基本的方法。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进入古典诗词的意象更是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诗人往往用意象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艺术产生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会产生深挚的审美情感。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长廊中,有关时间和空间的经典意象层出不穷,原型意义的内容被大大地扩展开来,成为一种现实的、广泛存在的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这也就使原型概念在批评实践中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按照荣格创立的原型批评,我们知道,每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一个意象”,古典文学中的原型作为艺术符号,往往牵系着古老民族丰富的历史经历和心灵世界。原型在文学作品中被有效地形象化,唤起了读者的共鸣。
原始意象即原型得益于文学作品这个载体,不断地以本原的形式反复出现。原型批评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弗莱说:“(原型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个意象,它在文学作品里反复出现,足可被认作人的文学经验之总体的因素。”
{1} 在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的创作中,“春*”就是这样一种原型,它经常用在表达送别、相思主题的作品中,成为抒发离愁别恨的一个意象。卡西尔曾说过:“艺术王国是一个纯粹形式的王国”,而“这些形式不是抽象的,而是诉诸感觉的”{2},所以,春*的意象也就构成了一种诗的纯粹形式,它凝聚着我们民族的丰富历史内容和文化意蕴。
春*意象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这篇作品始见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后世许多学者认为是西汉淮南小山思念淮南王刘安所作。因为刘安常到长安朝见汉帝,但朝中情况异常险恶,作为他的宾客的淮南小山担心刘安遇害,希望他不要在长安久留,早日归来。
宾客们远望刘安离去和将要归来的道路,在明媚的春光里,他迟迟不归,只能望见满目萋萋的春*。思念之情非常急切,从“春*生”到秋天的“蟪蛄鸣”,时光流逝,感情愈烈。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把情思融进物象,萋萋的春*凝聚着无限思念。
春*既是报春的使者,更是诗人寄托离情别绪的载体。而美好的春色又总能逗引起怀念故人盼望团聚的思想感情,最能表达离愁无穷无尽的情思。
春*意象反映出来的其实是中国古代广阔深远的时空意识。宇宙浩瀚无穷,亘古不变,春*的形象犹如灞陵伤别的年年柳色反复撞击着文人才士的心灵。
见春*而思念远方的亲人,这在交通、通讯非常落后的古代,是许多人都具有的心理活动,而春*也成为一种原型,这一“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经过诗人们长期、反复地运用,产生了鲜明的象征意义。原型一旦出现在文学作品里,便会使读者如同重温远祖的切身体验那样,受到强烈的感染。
荣格认为原型是种族代代相传的基本意象。作家是在集体无意识的支配下,不自觉地在作品中体现了某些原型;而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则由这些原型而触动了积淀在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这时会突然感到酣畅淋漓,得到心灵的震撼,仿佛全人类的声音都在心中共鸣。
自从“春*”在《楚辞·招隐士》中出现以后,春*原型和抒发离别相思之情结下了不解之缘,描写别离的诗人对春*这一意象十分钟情,使它成为诗词创作中一个固定的意象,而“王孙”也成为诗人笔下游子的代称。春*意象经常在后世的作品中出现。
李商隐曾把这个现象概括为:“见芳*则怨王孙之不归。”(《献河东公启》)绿遍天涯的萋萋芳*将人们的情思引向远方,碧*连天,寄托着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也寄托了送别亲友时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以春*为意象抒发离别情结的诗句不胜枚举: 江淹《别赋》:“春*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谢灵运《悲哉行》:“萋萋春*生,王孙游有情。” 李白《灞陵送别行》:“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 刘长卿《谪仙怨》:“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萋萋。”
独孤及《登后湖伤春怀京师故旧》:“山山春*满,何处不相思。”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更行更远还生。”
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送别诗也出现春*原型,独特之处在于从时间上将来年的春*表现出来,在当前想到未来,在送别当日就流露出归期难定、离思方深的感情。题为“送别”却又无具体送别情节,以春*为反衬,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似浅实深,意蕴悠长,回味无穷。
李白《春思》:“燕*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在于从空间上表现异地的春*,描写。
4.诗词中春的意象
关键词:诗词创作 春*意象 原型批评 摘 要:春*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用来表达送别、相思的主题。
用荣格的原型批评对这一意象进行原型分析,它在古代文学中的最早出现及当时创作者的心理,后世作品中的运用,在名称和象征意义上的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极为丰富的原始意象,古典诗词的艺术特征就是以意象为表现基础的。
意象作为古老的美学概念,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最基本的方法。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进入古典诗词的意象更是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诗人往往用意象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艺术产生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会产生深挚的审美情感。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长廊中,有关时间和空间的经典意象层出不穷,原型意义的内容被大大地扩展开来,成为一种现实的、广泛存在的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这也就使原型概念在批评实践中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按照荣格创立的原型批评,我们知道,每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一个意象”,古典文学中的原型作为艺术符号,往往牵系着古老民族丰富的历史经历和心灵世界。原型在文学作品中被有效地形象化,唤起了读者的共鸣。
原始意象即原型得益于文学作品这个载体,不断地以本原的形式反复出现。原型批评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弗莱说:“(原型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个意象,它在文学作品里反复出现,足可被认作人的文学经验之总体的因素。”
{1} 在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的创作中,“春*”就是这样一种原型,它经常用在表达送别、相思主题的作品中,成为抒发离愁别恨的一个意象。卡西尔曾说过:“艺术王国是一个纯粹形式的王国”,而“这些形式不是抽象的,而是诉诸感觉的”{2},所以,春*的意象也就构成了一种诗的纯粹形式,它凝聚着我们民族的丰富历史内容和文化意蕴。
春*意象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这篇作品始见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后世许多学者认为是西汉淮南小山思念淮南王刘安所作。因为刘安常到长安朝见汉帝,但朝中情况异常险恶,作为他的宾客的淮南小山担心刘安遇害,希望他不要在长安久留,早日归来。
宾客们远望刘安离去和将要归来的道路,在明媚的春光里,他迟迟不归,只能望见满目萋萋的春*。思念之情非常急切,从“春*生”到秋天的“蟪蛄鸣”,时光流逝,感情愈烈。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把情思融进物象,萋萋的春*凝聚着无限思念。
春*既是报春的使者,更是诗人寄托离情别绪的载体。而美好的春色又总能逗引起怀念故人盼望团聚的思想感情,最能表达离愁无穷无尽的情思。
春*意象反映出来的其实是中国古代广阔深远的时空意识。宇宙浩瀚无穷,亘古不变,春*的形象犹如灞陵伤别的年年柳色反复撞击着文人才士的心灵。
见春*而思念远方的亲人,这在交通、通讯非常落后的古代,是许多人都具有的心理活动,而春*也成为一种原型,这一“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经过诗人们长期、反复地运用,产生了鲜明的象征意义。原型一旦出现在文学作品里,便会使读者如同重温远祖的切身体验那样,受到强烈的感染。
荣格认为原型是种族代代相传的基本意象。作家是在集体无意识的支配下,不自觉地在作品中体现了某些原型;而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则由这些原型而触动了积淀在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这时会突然感到酣畅淋漓,得到心灵的震撼,仿佛全人类的声音都在心中共鸣。
自从“春*”在《楚辞·招隐士》中出现以后,春*原型和抒发离别相思之情结下了不解之缘,描写别离的诗人对春*这一意象十分钟情,使它成为诗词创作中一个固定的意象,而“王孙”也成为诗人笔下游子的代称。春*意象经常在后世的作品中出现。
李商隐曾把这个现象概括为:“见芳*则怨王孙之不归。”(《献河东公启》)绿遍天涯的萋萋芳*将人们的情思引向远方,碧*连天,寄托着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也寄托了送别亲友时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以春*为意象抒发离别情结的诗句不胜枚举: 江淹《别赋》:“春*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谢灵运《悲哉行》:“萋萋春*生,王孙游有情。” 李白《灞陵送别行》:“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 刘长卿《谪仙怨》:“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萋萋。”
独孤及《登后湖伤春怀京师故旧》:“山山春*满,何处不相思。”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更行更远还生。”
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送别诗也出现春*原型,独特之处在于从时间上将来年的春*表现出来,在当前想到未来,在送别当日就流露出归期难定、离思方深的感情。题为“送别”却又无具体送别情节,以春*为反衬,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似浅实深,意蕴悠长,回味无穷。
李白《春思》:“燕*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在于从空间上表现异地的。
5.关于春的诗句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一、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而闻名。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
6.急需
这里只给你诗句,全诗网络上好找。
淡酒:
淡酒一杯空酩酊,黄堂千骑真安逸。——《满江红·黄堂席上答太守》洪适(宋)
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辛弃疾(宋)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李清照(宋)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杜甫(唐)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月下独酌》李白(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浣溪沙》晏殊(宋)
李白的很多诗歌都有酒 但是你说的[淡酒]这个词 古诗词中貌似就前面三句 -.-
晚风:
黄昏月影残菊落,晚风秋水澹碧波。
晚风收署,小池塘荷净。——《洞仙歌·荷花》刘光祖(宋)
谷鸟鸣晴日,江猿啸晚风。——《江夏别宋之悌》李白(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宋)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牧童》吕岩(传说的吕洞宾)(唐)
柳外青帘飏晚风,宣房遗迹草连空。——《房村夜宿》董其昌(明)
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孤雁》杜甫(唐)
落霞与孤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王勃(唐)
一日离家一日深,尤如孤鸟宿寒林,纵然此地风光好,还有一片思乡心。——《说唐》小说
文到元和诗到杜,月明孤雁汉宫秋。——凌廷堪《论曲绝句》(清)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旅宿》杜牧(唐)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虞美人
·听雨》蒋捷(宋)
断雁高仍急,寒溪晓更清。——《淮阳路》李商隐(唐)
(断雁=孤雁)
黄花:
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秋。——《画菊》徐渭(明)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九日次韵王巩》苏轼(宋)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王
实甫(元)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
·秋》白朴(元)
梧桐:
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行香子》李清照(宋)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李煜(南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清平乐》晏殊(宋)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列女操》孟郊(唐)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长恨歌》白居易(唐)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唐)
细雨: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送士元》刘长卿(唐)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杜甫(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张志和(唐)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欧阳修(宋)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陈与义(宋)
春潮映杨柳,细雨入楼台。——《春日登吴门》崔涂(唐)
7.关于春的诗句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赠别二首之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春思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寄人二首(其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春的诗句 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春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春水——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景——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春游——东风知我欲山游,吹断檐间积雨声。 春思——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春城无处不飞花。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武夷茶歌》 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4.《大林寺桃花 》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5.《九曲棹歌 》 朱熹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 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6.《惜时 》 无名 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7.《春夜喜雨 》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红豆 》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泊船瓜洲 》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游园不值 》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2.《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3.《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4.《杂诗 》 龚自珍 津梁条约遍南东,谁遗藏春深坞逢。 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橱护阿芙蓉。
15.《采桑 》 民歌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 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
16.《春望 》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咏柳 》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8.《观永乐公主入番》 孙逖 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
8.关于意象的古诗
1、月亮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释义: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2、冰雪
《念奴娇·过洞庭》宋代: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着;玉界 一作:玉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 一作:沧冥;岭表 一作:岭海)
释义: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3、柳树
《送别诗》隋代: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释义:
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杨花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4、长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连短亭 一作:更短亭)
释义:
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仍是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夜色弥漫进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长亭连着短亭。
5、鸿雁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宋代: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长山 一作 长水)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释义:
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9.关于春诗中的意象问题
“春诗”指以春天或伤春、惜春为题材的诗作。
赏 春 朱淑真 春 风 抚 面 颊, 桃 柳 赞 春 美。 室 内 吟 春 诗, 春 意 增 几 许。
编辑本段杜甫《丽春》诗
丽春 (唐)杜甫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 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 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 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
编辑本段杜甫《春远》
原文
春远 唐 杜甫 肃肃花絮晚, 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 春远独柴荆。
简析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编辑本段韩愈《春雪》
原文
春雪 唐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简析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编辑本段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编辑本段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编辑本段古诗中的相关名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