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齐国的历史故事
孙膑的故事
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生於阿鄄一带,曾和魏国将军宠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深感自己的本领不如孙膑,怕他超过自己,就派人将他召到魏国,施以膑刑,即将他的膝盖骨剔掉,使他因此致残。想让他从此隐居,不在出外活动。
指导田忌赛马
一次,齐国派使臣到达魏国,孙膑以刑徒的模样暗地里会见了使臣。齐国使臣认为他是个奇才,便偷偷地将他运回齐国。齐国将领田忌以宾客的高等礼遇待他。田忌常与齐国的诸位王公子弟赛马赌胜,且赌金甚高。他对田忌说:“将军这次押上重金,我能让将军得胜。”田忌非常信任他,便押上千金,等到开赛前,孙膑说:“您用自己的下等马和齐威王的上等马赛,用自己的上等马和他的中等马赛,用自己的中等马和他的下等马赛。”结果一负两胜,赢了齐威王一大笔钱。以往比赛,田忌都输给了齐威王,这次齐威王对田忌突然赢了自己感到奇怪,就问他用的是什麽办法。田忌借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询问兵法,发现他果然是一位奇才,就拜他为军师。
桂陵之战
西元前353年,魏国派庞涓率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今属河北),赵国向齐国求救。齐於是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去援救赵国。田忌的意见是率军直趋邯郸,孙膑却说:“欲使杂乱的结子解开的人不会去生拉硬拽;欲劝阻别人打架的人不会去参与搏击。避开其强势,直接攻击其空虚部位,利用形势迫使他们不得不停止,则自然便解决了。现在魏国和赵国互相攻打,精锐部队必然都在外面战斗,而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弱残兵。将军不如率领军队直接攻打魏国首都大梁,那麽魏国必然撤军自救。这样我们便一举解了赵国的围而且也坐享魏国疲惫之师的利益。”田忌听从了他的建议,魏国果然撤军邯郸,回来救大梁。齐军在庞涓回师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伏兵截击。田忌听从了他的意见,结果将魏军打得大败。“围魏救赵”变攻坚为击虚,变被动趋战为以逸待劳,变击敌有备为出其不意,比直趋邯郸参战确实高明得多。
马陵之战
西元前369年,魏国与赵国联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仍采取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直趋大梁,迫使攻韩魏军回救。与桂陵之战不同的是,魏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兵10万,东出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不但决心击败齐军,而且确定了乘势吞并莒地的战略意图。孙膑认为,魏军强悍骁勇,轻视齐兵,应因势利导,示弱避战,於是采取退兵减灶的办法,引诱魏军追击。庞涓果然中计,率军紧追,后见齐军逐日减灶,更以为齐军逃亡减员严重,就索性丢下步兵,以轻车锐骑兼程追赶。齐军将其诱至今山东剡城附近的马陵道伏兵以待。此处山峦起伏,道狭地险,适於伏兵。因长途追击而疲惫不堪的魏军进入齐军伏击地域后,齐军万箭俱发,魏军大乱,庞涓智穷兵败,自杀而死。
齐国管仲
公元前686年,齐国国君齐襄公被人杀死,他的弟弟小白在鲍叔牙的护卫下,从莒国赶回齐国争做国君,路上遭到管仲的拦截。管仲一箭射在小白的带钩上,小白装作中箭,悄悄进入了齐都,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
管促又叫管夷吾,齐国颍上人,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早年生活贫困,做过买卖,在周游各地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后来公子纠的门下。鲍叔牙是管仲的挚友,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久闻管仲的才能超人,竞不顾“一箭之仇”,诚心诚意地委任管仲为相,尊称他为仲父,放手让他治理齐国。
管仲在齐国实行了许多改革。他在部分地区废除了按夫征粮的税法,改为“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地的好坏分等征税,适当征发徭役,不准掠夺家畜。他鼓励开垦土地,煮盐、冶铁,铸造货币,调剂物价。在行政上,他把齐国的士、农、工、商按地区编制起来,分为21个乡,工商6个乡,士农15个乡,便于管理。同时,他又按5家一轨,5乡一军,把服兵役的15个士农乡组成三军,每军1万人,寓兵于民,兵民合一,增强了战斗力。因此,齐国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管仲看到周天子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北方游牧民族威胁着一些小国的安全,就辅助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桓公在列国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并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管仲死后,齐桓公的霸业也逐渐衰落。
也不知道够不够,
2.与齐国历史有关的成语(至少三个)
画蛇添足——陈轸为齐威王说的故事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恒公带兵攻打山戎国,获得了胜利。山戎国王逃到了孤竹国。齐恒公紧追不放,又向孤竹国进军。 去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等到孤竹国被打败时,已经春去冬来了。出征时还有茂密的树林,现在尽是枯枝败叶;那时只见遍地的鲜花,现在全是茫茫的白雪,来时道路的痕迹,一点都找不到了。齐国军队迷了路,被围在山里。齐国公焦急万分。这时候,大臣管仲想出了个办法。他让士兵牵出几匹老马在前面带路。大军紧紧地跟在后面,就这样终于回到了齐国。
一鼓作气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鲁军一鼓作气,大败齐军。
3.中国历史上的齐国
齐国出现于西周时期,当时周武王为酬谢为周朝的功臣和宗室而封吕尚于齐(今湖南),后来由于三监之乱的发生周公被逼东征,最后将齐国迁到现今山东半岛一带。
国君姜姓,吕氏,故称吕氏齐国,史称吕齐。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故又称田氏齐国,史称田齐。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直至前221年被秦国所灭。
自此秦国统一天下,并建立秦朝。 近代有人以姓称呼齐太公吕尚曰:姜尚、姜子牙,称齐桓公吕小白曰:姜小白,称齐康公吕贷为姜贷,为此无知之人不免感叹。
想必受虚构小说《封神榜》影响。翻遍古籍史书,未有以姜姓载名于史者也,皆以吕氏载之。
何也?古之姓氏有别:姓别婚姻,女子用之;氏别贵贱,男子用之,氏虽源于姓,但古人严格区分用之,女子称姓不称氏,男子称氏不称姓。如陈国源于妫姓,陈国公族之女出嫁名字必然是XX妫或妫XX,称呼陈国公族男子必然陈XX。
故齐国源于姜姓,吕氏,齐国公族之女出嫁名字必然是XX姜或姜XX,称呼齐国嫡系公族男子必然是吕XX。如姬姓郑国、吴国、蔡国、鲁国、周国皆如此,故今姓妫、姬者甚少,而陈、郑、吴、蔡、鲁等姓甚多也,实为氏也。
再如楚国本芈姓,熊氏,楚国王族男子皆用熊氏,至今熊氏甚众,而芈姓几乎不存矣,皆其然也。故吾吕氏众,而以姜姓为氏者少矣,今仍用姜姓岂不荒谬!若让周氏用其姬姓作氏,亦为之尝有也。
而今人姓氏不分,甚愚也。 氏源于奴隶社会,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如周朝定公、侯、伯、子、男五等,皆有封地封国,根据级别定封地封国面积大小,为诸侯国,称诸侯。
多以封地封国为氏,故有姓有氏也,其社会身份不言而知之。而平民则有姓而无氏,奴隶则无姓无氏。
后封建社会或益或损,中华百家姓氏皆源于此也。 问你姓什么其实是问你氏什么,女孩子可以用姓代姓,男孩子则以氏为姓。
【吕氏齐国历史简述】 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吕氏,侯爵。是为春秋五霸之一。
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吕尚(齐太公)的封国。初封于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后迁至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临。周公旦摄政时,三监作乱,淮夷叛周,周公命令齐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齐由此有了征伐权,成为周王朝东方大国。 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
次年,无知被杀。鲁伐齐,欲纳公子纠,而齐高氏、国氏已召小白先入,击败鲁师,立为齐桓公。
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霸主。公元前684年, 齐国是最先迈入霸主地位的,它首先灭掉了位于今天山东寿光西南的纪国,然后在今山东汶上北,灭掉了位于那里的成国。
齐灭掉西面小国谭,向鲁推进。公元前681年,又与宋、陈、蔡、邾会于北杏,南下灭小国遂,迫使鲁与齐言和,盟于柯。
次年,齐假王命合陈、曹伐宋,迫使宋国屈服,并与宋、卫、郑会于鄄,又次年,齐与宋、陈、卫、郑复会于鄄,开始称霸诸侯。 春秋中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
公元前664年,齐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与楚盟于召陵。此后,齐多次大会诸侯。
公元前651年,齐会鲁、宋、卫、郑、许、曹于葵丘。齐霸业达于顶峰。
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齐从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9年,齐、晋大战于鞍(今山东济南),齐大败。
到灵公、景公时,齐依旧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
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 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
公元前548年,崔抒杀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
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
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
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
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齐康公,本名吕贷。
在位时淫于酒色,敬仲的后代田和为相。周安王十一年(前386年),齐康公吕贷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后来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康公只好在钭坡上挖洞为灶,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齐太公。
前379年齐康公死。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吕氏绝祀。
陈国田氏代齐。 吕氏享国共667年,历二十世,三十二位国君 。
【吕氏齐国国君及世袭表】 吕氏齐国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379年,吕氏共享国667年) 齐太。
4.春秋战国时齐国的诗歌有什么
春秋战国时齐国的诗歌,主要收藏在《诗经•十五国风•齐风》中。它们是西周时期齐国地区的乐歌,是从齐国地区采集上来的带有地方色彩的土风歌谣。
《诗经·国风·齐风》共收录了11首诗,它们是: 《南山
》《甫田》
《猗嗟
》《载驱
》《卢令》《敝笱
》《还》《
东方未明
》《鸡鸣
》《东方之日》《著》。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在今山东省的中北部,首都临淄。《史记货殖列传》说: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临菑亦海岱间一都会。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齐富甲东海,士农工商贾云集,文风开放。其诗善于夸饰,舒缓深远,节奏疏宕。”
《诗经·国风·齐风·南山》是齐风的著名诗篇,是一首讽刺齐襄公与鲁桓公的诗。作诗讥刺本国及鲁国的君主,不能不有所顾忌,在遣词用语方面要避免过于直白显露,而只能用隐晦曲折的笔墨来表现。此诗很成功地做到这一点。
荆轲的故乡不是齐国,他是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淇县)人,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嬴政,失败被杀。要找春秋战国时期荆轲故乡的诗歌,应该查《诗经•国风•卫风》。
5.历史上有几个齐国
果是齐国那就一个就是春秋战国的齐国。
后来的都是齐朝南齐 (479--503年) 南朝第二个王朝。萧道成创建。
都建康。疆 齐、魏(公元497) 域北至大巴山脉和淮南,西至四川,西南至云南,南至今越南横山,东南直抵海滨。
、北齐 (550年--577年) 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 齐(公元572) 编辑本段其他政权大齐(881--884) 唐末农民起义中黄巢所建立的政权,唐乾符二年(875)初,唐末农民战争爆发。五月,黄巢募众数千响应 伪齐(1130--1138) 伪齐是金继伪楚被灭后在黄河以南重建的又一个傀儡政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历史上关于齐国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