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水浒传的诗句
转 [一]七绝 山岭崎岖水渺茫, 横空雁阵两三行。
忽然失却双飞伴, 月冷风清也断肠。 注:第90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渡燕青射雁》。
燕青射雁具有不祥的象征意义。正如宋江伤感的叹怀:“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具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
你却射了那数只,好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宋江有感于心,在马上口占了这首诗,伤怀悲凄,悲天悯人而又富于禅境,刹时间将现实生发的生命领悟进而升华,这首最令我陶醉和伤感。 [二]七绝 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注:第39回:“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敢笑黄巢”之“凌云志”,“不谋反待怎地!”(黄文炳语),宋江心中的黄巢只是一个不懂忠义的莽夫,自认为自己比他还要强,他希望的是打破现有规则,而又绝无与旧制度决裂的勇气。
因此便有了这句狂话:“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他所思考的是“他日身荣”,“再来经过”。
附,黄巢的两首菊花诗 一: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二: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毛泽东《咏蛙》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诗比黄巢、宋江从容很多。
虽然,领袖押错韵了。咱们老乡很多人不分前后鼻音的。
[三] 《满江红》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注:第71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群雄“开怀痛饮”之时宋江显然想得远些。
先强调弟兄情分再是为众人的前程的忧虑和思考。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唐代则正式成为民间节日,活动也丰富到了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内容。
自然,诗人们写诗。在这时候吟出“降诏”,“招安”自然为英雄们的悲剧打下了伏笔。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将时光催人老的恐慌,轻松消解进了佳节带来的神清气爽,这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四] 《念奴娇》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 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注:第72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
宋江等像乡巴佬上东京搞金钱攻势公关。在李师师坐台的地方,“尽诉胸中郁绪,呈上花魁尊听”以至于李师师向道君皇帝唱这首词时,被皇帝赞道:“不料剧贼之词其工若此!有才若此,为何上山为盗?” ,“借得山东烟水寨”,是义盗的举重若轻;“来买凤城春色”,是富嫖的潇洒随意。
“翠袖”以下是对名妓的吹捧,但也以此将自己塑造成一个雅嫖。“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是字谜,也是借代,“醉乡头白”是范进求官式的急切。
“酒行数巡,宋江口滑,揎拳裸袖,点点指指,把出梁山泊手段来”,寥寥几句,宋江的土气愚忠,柴进的乖巧帮闲,李逵的鲁莽直率,李师师的职业风趣等等都跃然纸上。 [五] 《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 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 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 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 血染浔阳江口。 注: 第39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宋江杀惜,刺配江州,独登浔阳楼“……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这里。
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与其说此词是宋江反抗奸佞当权的黑暗社会的宣言,不如说这不过是社会上官府中人常见的反政府情绪的醉态表达。
宋江的“冤仇”并无具体人指,如黄文炳的所问:“这厮报仇兀谁?”它仅仅是怨愤、失落和不安份的交错, “血染”之类的豪言,正是心态不平的一种狂言,不过我们都喜欢这种发泄。 [六] 《解连环》 楚天空阔,雁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草枯沙净,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暮日空濠,晓烟古堑,诉不尽许多哀怨! 拣尽芦花无处宿,叹何时玉关重见! 嘹呖忧愁呜咽,恨江渚难留恋。 请观他春昼归来,画梁双燕。
注:90回。宋江征辽,大胜而归,五台山参禅之后,“望东京进发”“当晚屯兵双林渡口。
宋江在帐中,因复感叹燕青射雁之事,心中纳闷,叫取过纸笔,作词一首……词中之意,甚是悲哀忧戚之思。宋江心中郁郁不乐。”
此词极类张炎。
2.水浒传里或有关的诗句
梁山去攻打方腊时候 他们在去的路上宋江念的一首诗 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三两行. 忽然失却双飞伴,月冷风清也断肠. 转 [一]七绝 山岭崎岖水渺茫, 横空雁阵两三行。
忽然失却双飞伴, 月冷风清也断肠。 注:第90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渡燕青射雁》。
燕青射雁具有不祥的象征意义。正如宋江伤感的叹怀:“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具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
你却射了那数只,好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宋江有感于心,在马上口占了这首诗,伤怀悲凄,悲天悯人而又富于禅境,刹时间将现实生发的生命领悟进而升华,这首最令我陶醉和伤感。 [二]七绝 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注:第39回:“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敢笑黄巢”之“凌云志”,“不谋反待怎地!”(黄文炳语),宋江心中的黄巢只是一个不懂忠义的莽夫,自认为自己比他还要强,他希望的是打破现有规则,而又绝无与旧制度决裂的勇气。
因此便有了这句狂话:“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他所思考的是“他日身荣”,“再来经过”。
附,黄巢的两首菊花诗 一: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二: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毛泽东《咏蛙》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诗比黄巢、宋江从容很多。
虽然,领袖押错韵了。咱们老乡很多人不分前后鼻音的。
[三] 《满江红》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注:第71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群雄“开怀痛饮”之时宋江显然想得远些。
先强调弟兄情分再是为众人的前程的忧虑和思考。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唐代则正式成为民间节日,活动也丰富到了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内容。
自然,诗人们写诗。在这时候吟出“降诏”,“招安”自然为英雄们的悲剧打下了伏笔。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将时光催人老的恐慌,轻松消解进了佳节带来的神清气爽,这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四] 《念奴娇》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 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注:第72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
宋江等像乡巴佬上东京搞金钱攻势公关。在李师师坐台的地方,“尽诉胸中郁绪,呈上花魁尊听”以至于李师师向道君皇帝唱这首词时,被皇帝赞道:“不料剧贼之词其工若此!有才若此,为何上山为盗?” ,“借得山东烟水寨”,是义盗的举重若轻;“来买凤城春色”,是富嫖的潇洒随意。
“翠袖”以下是对名妓的吹捧,但也以此将自己塑造成一个雅嫖。“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是字谜,也是借代,“醉乡头白”是范进求官式的急切。
“酒行数巡,宋江口滑,揎拳裸袖,点点指指,把出梁山泊手段来”,寥寥几句,宋江的土气愚忠,柴进的乖巧帮闲,李逵的鲁莽直率,李师师的职业风趣等等都跃然纸上。 [五] 《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 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 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 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 血染浔阳江口。 注: 第39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宋江杀惜,刺配江州,独登浔阳楼“……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这里。
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与其说此词是宋江反抗奸佞当权的黑暗社会的宣言,不如说这不过是社会上官府中人常见的反政府情绪的醉态表达。
宋江的“冤仇”并无具体人指,如黄文炳的所问:“这厮报仇兀谁?”它仅仅是怨愤、失落和不安份的交错, “血染”之类的豪言,正是心态不平的一种狂言,不过我们都喜欢这种发泄。 [六] 《解连环》 楚天空阔,雁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草枯沙净,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暮日空濠,晓烟古堑,诉不尽许多哀怨! 拣尽芦花无处宿,叹何时玉关重见! 嘹呖忧愁呜咽,恨江渚难留恋。 请观他春昼归来,画梁双燕。
注:90回。宋江征辽,大胜而归,五台山参禅之后,“望东京进发”“当晚屯兵双林渡口。
宋江在帐中,因复感叹燕青射雁之事,心中纳闷。
3.关于水浒传古诗
[一]七绝 山岭崎岖水渺茫, 横空雁阵两三行。
忽然失却双飞伴, 月冷风清也断肠。 注:第90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渡燕青射雁》。
燕青射雁具有不祥的象征意义。正如宋江伤感的叹怀:“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具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
你却射了那数只,好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宋江有感于心,在马上口占了这首诗,伤怀悲凄,悲天悯人而又富于禅境,刹时间将现实生发的生命领悟进而升华,这首最令我陶醉和伤感。 [二]七绝 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注:第39回:“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敢笑黄巢”之“凌云志”,“不谋反待怎地!”(黄文炳语),宋江心中的黄巢只是一个不懂忠义的莽夫,自认为自己比他还要强,他希望的是打破现有规则,而又绝无与旧制度决裂的勇气。
因此便有了这句狂话:“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他所思考的是“他日身荣”,“再来经过”。
附,黄巢的两首菊花诗 一: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二: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毛泽东《咏蛙》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诗比黄巢、宋江从容很多。
虽然,领袖押错韵了。咱们老乡很多人不分前后鼻音的。
[三] 《满江红》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注:第71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群雄“开怀痛饮”之时宋江显然想得远些。
先强调弟兄情分再是为众人的前程的忧虑和思考。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唐代则正式成为民间节日,活动也丰富到了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内容。
自然,诗人们写诗。在这时候吟出“降诏”,“招安”自然为英雄们的悲剧打下了伏笔。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将时光催人老的恐慌,轻松消解进了佳节带来的神清气爽,这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四] 《念奴娇》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 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注:第72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
宋江等像乡巴佬上东京搞金钱攻势公关。在李师师坐台的地方,“尽诉胸中郁绪,呈上花魁尊听”以至于李师师向道君皇帝唱这首词时,被皇帝赞道:“不料剧贼之词其工若此!有才若此,为何上山为盗?” ,“借得山东烟水寨”,是义盗的举重若轻;“来买凤城春色”,是富嫖的潇洒随意。
“翠袖”以下是对名妓的吹捧,但也以此将自己塑造成一个雅嫖。“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是字谜,也是借代,“醉乡头白”是范进求官式的急切。
“酒行数巡,宋江口滑,揎拳裸袖,点点指指,把出梁山泊手段来”,寥寥几句,宋江的土气愚忠,柴进的乖巧帮闲,李逵的鲁莽直率,李师师的职业风趣等等都跃然纸上。 [五] 《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 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 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 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 血染浔阳江口。 注: 第39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宋江杀惜,刺配江州,独登浔阳楼“……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这里。
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与其说此词是宋江反抗奸佞当权的黑暗社会的宣言,不如说这不过是社会上官府中人常见的反政府情绪的醉态表达。
宋江的“冤仇”并无具体人指,如黄文炳的所问:“这厮报仇兀谁?”它仅仅是怨愤、失落和不安份的交错, “血染”之类的豪言,正是心态不平的一种狂言,不过我们都喜欢这种发泄。 [六] 《解连环》 楚天空阔,雁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草枯沙净,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暮日空濠,晓烟古堑,诉不尽许多哀怨! 拣尽芦花无处宿,叹何时玉关重见! 嘹呖忧愁呜咽,恨江渚难留恋。 请观他春昼归来,画梁双燕。
注:90回。宋江征辽,大胜而归,五台山参禅之后,“望东京进发”“当晚屯兵双林渡口。
宋江在帐中,因复感叹燕青射雁之事,心中纳闷,叫取过纸笔,作词一首……词中之意,甚是悲哀忧戚之思。宋江心中郁郁不乐。”
此词极类张炎的《解连环》: 楚江空晚,怅。
4.水浒传评价诗句
《水浒传》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1前后)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事在《宋史》和宋人笔记里有多种记载,虽不一致,但都说到力量强大,威胁朝廷,在民间影响深广.南宋人龚圣与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说书中也有宋江等人的故事.到宋,元年间,话本,杂剧广泛演说,有些存留到现在,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和元人杂剧.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它以梁泊起义叙写了农民反封建斗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出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茅盾 《水浒》的人物描写,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
所谓一百单八人个个面目不同,固然不免言之过甚,但全书重要人物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却是事实。记得有一本笔记,杜撰了一则施耐庵如何写《水浒》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施耐庵先请高手画师把宋江等三十六人画了画像,挂在一间房内,朝夕揣摩,久而久之,此三十六人的声音笑貌在施耐庵的想象中都成熟了,然后下笔,故能栩栩如生。
这一则杜撰的施耐庵的创作方法,有它的显然附会的地方,如说图像是宋将等三十六人,就是从《宣和遗事》的记述联想起来的,但是它所强调的朝夕揣摩,却有部分的真理,虽然它这说法基本上是不科学的。因为,如果写定《水浒》的,果真是施耐庵其人。
那么,他在下笔之前,相对朝夕揣摩的,便该是民间流传已久的歌颂梁山泊好汉的口头文学,而不是施耐庵自己请什么高手画师所作的三十六人的图像。 个个面目不同,这是一句笼统的评语;仅仅这一句话,还不足以说明《水浒》的人物描写的特点。
试举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为例。这三个人在落草以前,都是军官,都是一身好武艺,这是他们相同之处;他们三个本来都是做梦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要落草的,然而终于落草了,可是各人落草的原因又颇不相同。
因为高衙内想把林冲的老婆弄到手,于是林冲吃了冤枉官司,刺配沧州,面对这样的压迫陷害,林冲只是逆来顺受,所以在野猪林内,鲁达要杀那两个该死的解差,反被林冲劝止;到了沧州以后,林冲是安心做囚犯的了,直到高衙内又派人来害他性命,这他才杀人报仇,走上了落草的路。杨志呢,因为失陷花石纲而丢官,复职不成,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个泼皮,因此充军,不料祸得福,又在梁中书门下做了军官,终于又因失陷了生辰纲,只得亡命江湖,落草了事。
只有鲁达,他的遭遇却是“主动”的。最初为了仗义救人,军官做不成了,做了和尚;后来又为了仗义救人,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落草。
《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的遭遇中刻划了三个人的性格。不但如此,《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的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
杨志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结果是赔尽小心,依然落得一场空。
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结果被逼得无处容身。只有鲁达,一无顾虑,敢作敢为,也就不曾吃过亏。
对于杨志,我们虽可怜其遭遇,却鄙薄其为人;对于林冲,我们既寄以满腔的同情,却又深惜其认识不够;对于鲁达,我们却除了赞叹,别无可言。《水浒》就是这样通过绚烂的形象使我们对于这三个人发生了不同的感情。
不但如此,《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身于不同的阶层。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所以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荫子”,只要有官做,梁中书也是他的好上司。
林冲出自枪棒教师的家庭,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技术人员,他有正义感,但苟安于现状,非被逼到走下坡路,下不来决心。至于鲁达,无亲无故,一条光棍,也没有产业,光景是贫农或手艺匠出身而由行伍提升的军官。
《水浒》并没叙述这三人的出身(只在杨志口中自己表白是将门之后),但是在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时,处处都扣紧了他们的阶级成份。 因此,我们可以说,善于从阶级意识中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浒》人物描写的最大一个特点。
其次,《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大特点便是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仍以林冲等三人为例,这三个人物出场的当儿,都是在别人事件的中间骤然出现的;鲁达的出场在史进寻找王教头的事件中,林冲的出场在鲁达演习武艺的时候,而杨志的出场则在林冲觅取投名状的当儿。
这三个人物出场之时,除了简短的容貌描写而外,别无一言介绍他们的身世,自然更无一言叙述他们的品行了;所有他们的身世和品行都是在他们的后来的行动中逐渐点明,直到他们的主要故事完了的时候,我们这才全部认清了他们的身世和性格。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声音笑容: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
《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由远渐近的方法,故能引人入胜,非常生动。 《水浒》的人物描写就。
5.水浒传诗句解释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这四句话就是鲁智深一生的判词:
“林”指林冲,“山”指二龙山,“江”指宋江,四句指的是鲁智深到东京后结识林冲,夺取二郎山,以及三山英雄会合梁山泊英雄攻破青州,见了宋江,同归梁山泊。“遇水而兴,遇江而止”一句说得非常明白,鲁智深将以在梁山泊归于宋江为其终。
(遇林而起:遇到林就有争斗厮杀。赤松林、林冲、野猪林、万松林,琳琅山松林。
遇山而富:遇到山就有财富好运。桃花山、二龙山、乌龙岭、琳琅山。
遇水而兴:遇到水就兴旺发达。水泊梁山。
遇州而迁:遇到州就有大的变动。青州归水泊,华州被擒被救,杭州圆寂。
遇江而止:遇到江就终止完结。宋江,钱塘江。 )
6.《水浒传》中的名句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哭: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无声谓之号。
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见机而耐性,妙悟生光明。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羹香。世味薄方好,人情淡最长。
只因衣冠无义侠,遂今草泽见奇雄。(施耐庵《水浒传》)
215.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施耐庵《水浒传》)
216.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施耐庵《水浒传》)
217.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水浒传》)
7.水浒传中的诗句,葬花吟中的哪些诗句,苦中作乐的
脂砚斋对黛玉葬花十分欣赏,曾欲请人画出《葬花图》,但誓不遇仙笔不写,过了八年,虽遇到了善于描美人的余集,仍未画成,最终只能感慨“恨与阿颦结一笔墨缘之难若此”可见黛玉葬花之美丽动人,绝非一般画家能描绘得出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
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
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
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诗曰: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葬花吟》的第一节,写暮春之景。
花儿地凋谢了,经风一吹变成了漫天的花雨,褪尽了娇艳的红艳,消逝了醉人的芳香,有谁去怜惜她们呢?柔弱的蛛丝飘荡在春日的台榭前,几时被风吹散呢?还有那飘零的柳絮扑进绣帘,是在乞求闺中人的怜惜么? 自古以来花便是女性的象征,以花喻人,以人喻花,诗词中常用此手法。《红楼梦》中的花与人也是对应的,牡丹对应宝钗,芙蓉对应黛玉,海棠对应湘云,杏花对应探春,老梅对应李纨,并蒂花对应香菱,桃花对应袭人,另外晴雯号称“芙蓉仙子”。
由此诗中的花当指大观园的女儿们,花儿的凋谢也预示着她们的逝去。世人对待她们的消逝也如同对待花儿一样,谁会来惜取将残的红颜呢?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女性的生命不过昙花一现,花开过后便要迅速飘落,任那些曾欣赏她们的人践踏,芳魂艳魄都将不存,留下的只是一缕尘香。
“有谁怜”隐含了一段答语,世人春风都不懂得怜惜落花,对她们的逝去都是冷眼旁观,置之不理,懂得怜惜落花的只有黛玉了,自称绛洞花主的宝玉也不懂,将残红付与无情的流水,岂知流出大观园后便会被糟蹋,甚至比被人践踏更为悲惨。 游丝之软,游丝之弱,不禁让人联想到黛玉的身世,出身于诗书之家,幼年丧母,父亲死后益发无依无靠,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孩像浮萍一样寄居贾府生命之软弱,不正如檐下飘荡游丝么,随时都有可能被风斩断。
仅凭贾母的疼爱和宝玉的那份爱情维系着生命,怎经得日日夜夜的风吹雨打。 王国维说“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江心点点萍”。
落絮的人生,落絮的命运,天意如此,无可奈何。 “落花”“游丝”“落絮”,同样的飘零,同样的忧伤,同样的命运,同样的还有那花下的葬花人。
第二节转而写人。暮春是个忧伤的季节,弹指间红颜衰老,百花凋零,无可奈何,惟有惋惜。
黛玉本就多愁善感,加之对宝玉的误解,更是满怀忧郁惆怅。许多版本的“无处诉”作“无释处”或“无着处”,笔者认为不妥。
第三十七回黛玉《咏白海棠》中“娇羞默默同谁诉”,第三十八回黛玉《咏菊》中“片言谁解诉秋心”,《菊梦》中“醒时幽怨同谁诉”,皆用“诉”而不用“释”或“着”,此处亦是。最后一句写黛玉不忍心践踏落花,同时也暗含其他人却在落花上走过的意思。
第三节又转回写景。柳叶和榆荚只知道炫耀自己的芳菲,却不管桃花的飘零,李花的纷飞,等到来年春回大地,桃李又含苞吐蕊,只是闺中却无昔日的葬花人。
读至这里,不禁萌生对柳絮榆荚的厌恶之情,只是天地不仁,世道无情,我们又何必去怪罪柳丝榆荚呢?在这个世道上,多数人都是只顾自己能够芳菲百年,哪管别人的死活。王熙凤说得好“‘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借剑杀人----不露痕迹’,‘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站干岸儿----不沾事’,‘推倒油瓶子不扶----懒到家了’,都是全挂子的武艺”,锦上添花的不少,雪中送炭的难寻。
此节连用两层对比,前两句柳丝榆荚的芳菲与桃花李花的飘零对比,后两句将人与桃李对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另外笔者疑此节为后文埋下伏。
8.试看书中林隐处,是出自哪首词
“试看书中林隐处”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的开篇词。
原文: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沧海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又恐是伤弓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译文:
看看那些古今书中记载和隐居的,有多少俊朗飘逸的儒生学士。他们不关心那些虚名薄利,只是吟诗作词,谈笑吴钩古今战事。评论历史的帝王,真真假假在中原征战割据,就像春秋时争霸的七雄一样。兴亡像脆柳一样弱,人的身世类同虚舟一样飘摇。
看那成名的有很多,图名争斗的也很多,更有很多隐士逃名的。霎时间新月落下长河,沧海变为桑田古路。惊讶缘木求鱼,也想穷猿择木而生,又怕损伤弓木良材。不如暂且放下手中酒杯,再听一曲新声。
扩展资料
《水浒传》的开篇诗词,是对整个故事的概括,讲了一百单八将的由来,梁山泊逐渐昌盛,被国招安后由盛转衰,一百零八人战死、远走、隐世,被害的结局,同时也感慨了这些人的忠义。
《水浒传》讲的是江湖豪杰的传奇故事,而这首开篇词,却大有笑傲江湖的味道。按词中所论,称王称霸,攻城略地,不过是“扰扰”之人作“乱”而已。世上成名求名及埋名者,终将被沧海桑田所掩埋。而求鱼之路、穷猿之路,只怕最后走成了惊弓之路。
唯“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者,隐匿于书林之中,方才是“俊逸儒流”。所以世上之人,不如握着掌中的酒杯茶杯,听一曲新鲜的曲目。
此词蔑视厮杀争斗的“七雄”,冷眼旁观熙来攘往的图名逐利者,笑看那些为名利而剜门子捣洞寻找门路的人,羡慕那些笑傲江湖的“俊逸儒流”,倡导一种隐逸恬淡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水浒传
9.<水浒传》里的诗句/名言/成语/歇后语(各5个)
歇后语: 逼上梁山、义薄云天、五体投地、替天行道、兵来将挡, 老虎扑食——三股劲 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林冲上山—— 官逼民反 孙二娘开店—— 谋财害命 石迁偷鸡—— 不打自招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成语; 腥风血雨 发音 xīng fēng xuè yǔ 释义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
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发坠山奄。”
心满意足 发音 xīn mǎn yì zú 释义 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一回:“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 血雨腥风 发音 xuè yǔ xīng fēng 释义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
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发坠山奄。”
一马当先 发音 yī mǎ dāng xiān 释义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
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逼上梁山 发音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释义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名言: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哭: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无声谓之号。
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见机而耐性,妙悟生光明。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羹香。
世味薄方好,人情淡最长。 广施恩惠,人生何处不相逢;多结冤仇,路窄狭时难回避 用仁义以治天下,公赏罚以定干戈 浩气冲天贯牛斗,英雄事业未曾酬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同心报国,青史留名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
有缘千里来相间,无缘见面不相逢。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水浒传的诗句试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