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字的诗句或格言

1.关于书法写的很好的名言句子

1,蒋士铨

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

板桥写兰如写字,秀叶疏花见姿致。

古人赞美书法的诗

2,郑板桥

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

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3,黄庭坚

世人但学兰庭面,欲换风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4,王文治《论书绝句》

墨池笔冢任纷纷,参透书禅未易论。

细取孙公书谱读,方知渠是过来人。

2.关于写字的名人名言

孙过庭: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项穆: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

王羲之:字之形势不宜上阔下狭,如此则重轻不相称也。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 稳。

颜真卿: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

欧阳询: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其均齐。

王羲之:分间布白,远近宜均。

蒋和:布白有三;字中这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初学分布,皆须停匀;既知停匀则求变化,斜正疏密错落其间。

陈绎: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则肥,提飞则瘦。

王羲之: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

项穆: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书宜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为端美也。

张怀瑾: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有离合之势。

王羲之:二字合为一体,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

卫夫人:点画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横画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画如万岁枯藤;撇画如陆断犀象;捺画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钧弩发;横折如劲弩筋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3.激励人认真写字的名言名句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 德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

——高尔基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4.关于书法的名言警句,有诗意的

●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

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

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字怕练,马怕骑

●字无百日功

●拳要打,字要练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晋·索靖)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

●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5.关于写字好习惯的名言警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6.有关写字的名言俗语

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 列宁 · 工人阶级的团结就是工人胜利的首要前提。 --- 马克思 · 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 列宁 · 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 高尔基 · 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团结,因为它关系到一切人都共同拥有的东西。

--- 席勒 · 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 --- 欧文(英国) · 一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 高尔基 · 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 高尔基 · 三人省力,四人更轻松,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

--- (珞巴族)-谚语 · 劳动会给明天带来欢乐,团结会给明天带来胜利。 --- (哈萨克族)-谚语。

7.关于书法的名言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清.松年《颐园画论》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清.王妤 ▲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 ▲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清.刘熙载《艺概》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清.刘熙载《艺概》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明.项穆《书法雅言》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柳公权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清.刘熙载《艺概》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得志不如得道。)——唐.孙过庭《书谱》 ▲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清.松年《颐园论画》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清.刘熙载《艺概》 ▲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宋.朱文长《续书断》 ▲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唐.虞世南《笔髓论》 ▲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东汉.赵壹《非草书》 ▲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苏轼《书论》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清.刘熙栽《艺概》 ▲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宋.朱文长《续书断》 ▲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明.项穆《书法雅言》 ▲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明.项穆《书法雅言》 ▲ 试以人品喻之,谋猷谙练,学识宏深,必称黄发之彦。词气清亮,举动利便,恒数俊髦之英。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姿颜。筋力尚强健,姿颜贵美悦,会之则并善,折之则两乖。融而通焉,书其几矣。若其规模宏远,意思窈窕,抑扬旋折,恬旷雍容,元老无少,难乎名状,如天仙玉女,不能辨其春秋,此乘之上也。初视虽少,强观实老,丰采秀润,符束巍峨,引拂轻飏,气度凛毅,世所谓少年老成,乘之次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 夫人之性情,刚柔禀殊,手之运用,乖合互形。谨守者,拘敛杂怀,纵逸者,度越典则;速者,惊急无缊;迟重者,怯郁不飞;简峻者,挺掘鲜道;严密者,紧实寡逸;温润者,妍媚多节;标险者,雕绘太苛;雄伟者,固愧容夷;婉畅者,又渐端厚;庄质者,盖嫌鲁朴;流丽者,复过浮华;纤茂者,尚多散缓;爽健者,涉兹剽勇;稳熟者,缺彼新奇。--明.项穆《书法雅言》 ▲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诸登善,颜常山,柳谏议文章妙今古,忠义贯日月,其书严正之气溢于楷墨……太白书新鲜活泼,呼吸清淑,摆脱凡尘,飘飘乎有仙气。……凡此皆字如其人,自然流露者。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挺劲不遭,刚狠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赛钝,轻琐者染于俗吏。——唐.孙过庭《书谱》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识安仁拜路尘。--元遗山

8.关于书法名句大全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扬雄《法言》▲把笔深浅,在于去纸远近,远者浮泛虚薄,近则瘟锋体重。唐.卢携《临池诀》▲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依笔,则有力。

黄庭坚《论书》▲所谓法则,恹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五代.李煜《书述》▲右军用笔内恹,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

明.丰坊《书诀》▲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于轻健: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清.冯武《书法正传》▲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

宋.姜夔《续书谱》▲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唐.徐浩《论书》 ▲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

唐.韦续《墨薮》▲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

佚名《永字八法》▲将能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笔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清.周星莲《临池管见》▲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

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悻致。清.包世臣《艺舟双辑》▲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

宋.姜夔《续书谱》▲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古人作纂,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

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纂则一毫不可测也。明.丰坊《书诀》▲古人一点一画,皆使锋转笔以成之,非至起至掣曳之处乃用使转;古人一牵一连,皆旋转,正心着纸,无一黍米倒塌处。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字划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迹,如羚羊挂角。学者工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

然便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暗过处,又要留处行,行处留,乃得真快。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数画之转接欲折,一画之自转贵圆;同一转也,若误用之,必有病,分别行之,则合法耳。清.笪重光《书筏》▲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要使笔锋行字画中,如入骨既立,虽丰瘠不同,各自成体。宋.李弥孙《筠溪集》▲书之大要,可一言而尽之。

曰:笔方势圆。方者,折法也,点画波撇起止处是也,方出指,字之骨也;圆者,用笔盘旋空中,作势是也,圆出臂腕,字之筋也。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圆以规以象天,方以矩以向地。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

所以用笔贵圆,字形贵方。圆乃神圆,不可滞也;方乃通方,不可执也。

明.项穆《书法雅言》▲古人作书,落笔一圆便圆到底,落笔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种章法。《兰亭》用圆,《圣教》用方,二贴为百代书法楷模,所谓规矩方圆之至也。

▲以转束言之,则内方而外圆;以笔质言之,则骨方而肉圆。此是一定之理。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契出之。

圆笔用佼,方笔用翻,圆笔不佼则痿,方笔不翻则滞。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辑》▲用笔尖如落锋势,无一毫如尖锋势,意况生举,爽爽若神,为一字,须数体俱入。

晋.王羲之《论书》▲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

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起有分合缓急,收有虚实顺逆,对有反正平串,接有远近曲直。清.刘熙载《艺概》▲用笔要沉着,沉着则笔不浮;又要虚灵,虚灵则笔不板。

解此用笔,自有逐渐改观之效。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度,拙则诨古,合而参之,落笔自无轻挑浑浊之病矣。

清.秦祖永《桐阴画诀》▲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疾涩二法,书妙尽矣。

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笔贵绕左,书尚迟涩,此君臣之道也。唐.林蕴《拔镫序》▲作书用笔过快,则无顿挫,过迟则不劲利。

清.梁献《学书论》▲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然每不知如何得涩。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

清.刘熙载《论用笔》▲下笔而刚决不滞,挥翰墨而厚实深沉。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山舟曰:笔要软,软则遒;笔头要长,长则灵;墨要饱,饱则腴;落笔要快,快则意出。

清.梁同书《频罗奄论书》▲笔法过于刻露,每易伤韵。运笔锋须要取逆势,不可顺拖也,即无生气,又见稚弱。

清.秦祖永《桐阴画诀》▲人但知笔墨有气韵,不知气韵全在手中。清.笪重光《画。

关于写字的诗句或格言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写字的诗句或格言

诗句

关于田园风光的诗句5

阅读(37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田园风光的诗句5,内容包括关于田园风光的五言古诗,描写田园风景诗的5首,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古诗,五言绝句,两首诗。《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学晓,处处闻啼鸟

诗句

关于吊兰开花的诗句

阅读(36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吊兰开花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吊兰的诗句,关于吊兰的诗词,关于吊兰的古诗。并济刚柔簇簇生,清风飘动颤金藤。翩跹仙鹤凌空舞,雪朵洁姿绽玉容。元代谢宗可《挂兰》2、江浦烟丛困草菜,灵根从此谢栽培。移将楚畹千年恨,付

诗句

关于月亮的寄托思念的诗句

阅读(39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月亮的寄托思念的诗句,内容包括吟诵月亮寄托思念的古诗,关于月亮思念人的诗句,用月亮寄托对爱人思念的诗词急。关于月亮寄托思念的古诗示例如下:静夜思 (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关山月

诗句

关于三七草的诗句

阅读(3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三七草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三七草的优美句子,关于三七草的优美句子,关于三七的诗句。小草,青青的小草,它经受过生活的考验,经历过大自然的洗礼,它到处生长,生机一片,它是春天,它是希望,它扎根在大地,给大地增添光彩。2、在

诗句

关于菊花诗句

阅读(4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菊花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菊花的古诗句,描写菊花的诗五言绝句,描写菊花的古诗与赏析。菊花名句、古诗一瞥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⑵

诗句

关于路的有哲理的诗句

阅读(31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路的有哲理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路的富于哲理的句子,关于路的名人名言或诗句,含有"路"字的哲理诗句(5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车到山前必有路 天

诗句

苏轼写的关于景色的诗句

阅读(61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苏轼写的关于景色的诗句,内容包括苏轼有什么是描写景色的诗,苏轼写的关于风景的诗,苏轼描写风景的诗。《惠崇春江晚景》诗词全文 -------------------------------------------------------

诗句

关于喜爱乡村的诗句

阅读(7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喜爱乡村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乡村的诗句,描写乡村诗句的诗还,有关乡村的诗句。1 乡村孩子篇:《乡村三月离记忆很远了》不得不承认,尽管香依旧 依偎在油菜花海中的三月乡村 的确离记忆很远了 玩蜗牛,捉蜜蜂,追黄蝶..

诗句

关于文化的诗句楷书

阅读(38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文化的诗句楷书,内容包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字帖,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题的书法古诗,有关书法的诗句都。祈祷闻一多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请告诉我谁

诗句

关于中庭的诗句

阅读(52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庭的诗句,内容包括行在中庭数花朵诗词,哪首诗中有:斗雀坠中庭的句子,梅花落·中庭多杂树的诗句是什么。李宣章《四合院》 一片片土瓦,为远古牵线。将淳朴凝聚,睦邻亲情融合。欢声笑语,在老屋檐缠绵。 虽然低矮,难同现代比

诗句

关于头发的诗句及解释

阅读(35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头发的诗句及解释,内容包括形容“头发”的诗句,说明最长的头发的诗句,描述女人头发的诗句。形容“头发”的诗句有:1. 《秋浦歌》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2.《南歌子·倭堕低梳髻》唐 温庭

诗句

谁知道一些关于朋友离别的诗句

阅读(33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谁知道一些关于朋友离别的诗句,内容包括有没有人知道一些关于朋友离别的诗词句,最好是有积极意义的.谢谢,求关于好友离别时的诗句,谁知道关于友人送别的古诗。无名氏 杨柳青青着地吹,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

诗句

关于春风桃花的诗句古诗词

阅读(108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春风桃花的诗句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春天桃花的诗句古诗,关于春天的桃花的诗句古诗词,春风桃花的诗句。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全庵桃花》2、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

诗句

关于雷风雨的诗句

阅读(113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雷风雨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打雷下雨的诗词,谁能帮我找到关于“风,雨,雷,电”的诗句(全诗),有关风雨雷电的诗句。关于打雷下雨的诗词雷声震耳鸣闪电刺眼惊大雨倾盆降何时能安宁!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清

诗句

关于田园风光的诗句5

阅读(37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田园风光的诗句5,内容包括关于田园风光的五言古诗,描写田园风景诗的5首,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古诗,五言绝句,两首诗。《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学晓,处处闻啼鸟

诗句

关于吊兰开花的诗句

阅读(36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吊兰开花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吊兰的诗句,关于吊兰的诗词,关于吊兰的古诗。并济刚柔簇簇生,清风飘动颤金藤。翩跹仙鹤凌空舞,雪朵洁姿绽玉容。元代谢宗可《挂兰》2、江浦烟丛困草菜,灵根从此谢栽培。移将楚畹千年恨,付

诗句

关于月亮的寄托思念的诗句

阅读(39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月亮的寄托思念的诗句,内容包括吟诵月亮寄托思念的古诗,关于月亮思念人的诗句,用月亮寄托对爱人思念的诗词急。关于月亮寄托思念的古诗示例如下:静夜思 (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关山月

诗句

关于三七草的诗句

阅读(3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三七草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三七草的优美句子,关于三七草的优美句子,关于三七的诗句。小草,青青的小草,它经受过生活的考验,经历过大自然的洗礼,它到处生长,生机一片,它是春天,它是希望,它扎根在大地,给大地增添光彩。2、在

诗句

关于菊花诗句

阅读(4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菊花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菊花的古诗句,描写菊花的诗五言绝句,描写菊花的古诗与赏析。菊花名句、古诗一瞥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⑵

诗句

关于路的有哲理的诗句

阅读(31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路的有哲理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路的富于哲理的句子,关于路的名人名言或诗句,含有"路"字的哲理诗句(5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车到山前必有路 天

诗句

苏轼写的关于景色的诗句

阅读(61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苏轼写的关于景色的诗句,内容包括苏轼有什么是描写景色的诗,苏轼写的关于风景的诗,苏轼描写风景的诗。《惠崇春江晚景》诗词全文 -------------------------------------------------------

诗句

关于杏花桂花菊花的诗句

阅读(35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杏花桂花菊花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与杏花、桂花、菊花、梅花的古诗诗句,描写桃花,杏花,桂花,菊花,梨花的诗句,关于(杏花、荷花、桂花、菊花等)的古诗。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杏花: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